高銘澤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速度、數量以幾何級數的形態增長,信息爆炸是人們對當今時代的形象描述。數字化時代具有知識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點。信息技術是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必須把握信息技術的方向,創新群眾文化工作,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網絡文化創造與運用能力、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傳統的文化館工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21世紀群眾文化創作發展的要求,文化館群眾文化創作空間的構建已經得到了學者和社會的認可。群眾文藝創作普遍集中在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攝影等幾個領域,那么根據這幾類文藝創作的特點和需求,群文創作空間主要針對詩歌、小說、散文和話劇、小品、戲曲的劇本的文字創作等,滿足此類創作對環境、空間和工具的需求,為創作者提供一個獨立、安靜、相對封閉的個人寫作空間,提供電腦、網絡、文字寫作軟件以及桌椅等設施。
一、音樂創作區構建
主要針對音樂類創作開設專門的區域并配置相應的設施設備,同樣也適合舞蹈、話劇、小品、戲曲中配樂、歌曲的創作。音樂創作的整個流程——作曲、編曲、演奏、錄音到后期制作,都有對應的專業設備和軟件。文化館在創作空間中,可以引進全流程的專業設備和軟件,也可以根據需要,針對其中某個環節配置對應的軟硬件。如南方沿海地區一些文化館針對演奏環節,配置了相應的電子樂器(含電子吉他、架子鼓、鍵盤等)和電子錄混音設備,可實現樂隊的演奏和錄制,搭建專業的錄音棚,實現了人聲演唱的專業錄制。必須注意的是,音樂創作尤其是演奏和錄音環節對環境的聲音條件要求較高,需要有獨立的空間并達到一定的聲學標準。背景音樂音量要適中,決不能喧賓奪主,影響到創作語言的清晰。有些背景音樂和場景音效需要以不同的音量、不同的時間間隔播放,可以做成幾個文件,或順次播放,或點擊播放。切換幻燈片時可適當加入聲音效果,提示或引起注意,但應嚴格控制,防止不必要的聲音效果干擾、影響創作。
二、影像后期制作區構建
美術書法類創作和攝影攝像類創作是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要類別,并且隨著數碼相機、家用DV和拍攝功能較高的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公眾在生活中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越來越多,從而需要對其進行簡單的后期編輯和制作,而對美術書法作品的數字化制作以及日常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進行再創作、制作創意視頻短片則需要更專業的后期制作。文化館有必要為公眾提供圖片、視頻后期制作的便利條件。圖片和視頻的后期制作主要是在電腦上運用專門軟件完成。因此創作空間中需要購置達到要求配置的電腦,并購買、安裝正版專業的后期軟件。
三、綜合空間區域的構建
該區域主要供創作者們交流討論和開展小組式、團隊式協同創作,配置圓桌、沙發、白板、電腦、電子屏、投影儀等設施,鼓勵創作者們在這里集會、交流、團體創作,同時該區域也可舉辦各類文藝創作主題及相關的講座、培訓。舉辦各類培訓、講座,可由工作人員對創新理念、能力或對某項技術和某新型設備開展講座、培訓,也可邀請本地的發明家、軟硬件高手、設計師、音樂家、畫家、手工藝者、企業家、作家等具有某方面專業技能的專家舉辦各類演講、培訓。
如今,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多數為業余形式,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活動設備也不夠先進,更沒有活動過程中進行討論和協作的公共空間和平臺。所以,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形勢下,文化館應針對這些問題,對構建群眾文化創作空間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常玉琴:《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搞好群眾文化工作》[J],《藝術科技》,2015年第3期
2.秦曦:《淺論新形勢下應做好群眾文化工作》[J],《通俗歌曲》,2014年第8期
責任編輯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