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靜 徐航 潘文泳


【摘 要】一般性轉移支付作為平衡地方財力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卻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使得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尤其是針對西部經濟較為落后地區,激勵一般性轉移支付發揮應有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文章結合因子分析和二次相對效益理論,構建一般性轉移支付績效評價模型。立足廣西,從基礎公共部門的資金分配效率和改進狀況效率進行綜合評價。研究結果發現,廣西各市的基礎實力處于波動狀態,基礎公共服務改進狀況差異較大。
【關鍵詞】一般性轉移支付;二次績效;因子分析;數據包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025-03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快速持續增長,然而,受自然、歷史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日益增大,尤其是西部地區,由于地勢限制,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尤為明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地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巨大差距,背離社會主義制度的公平理念,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1995年,我國開始實行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從2010年的24 347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52 941億元。2016年,中央對廣西轉移支付2 224.88億元,比2015年增加170.62億元,增長8.3%。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相應地構成地方的財政收入,由地方統籌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然而,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對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具體使用缺乏考核標準,雖然中央與各地政府之間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省對市的轉移支付制度運行效率仍有待提高。
本文結合因子分析方法和二次相對效益理論,構建一般性轉移支付綜合績效評價模型。從基礎公共部門的資金的分配效率及改進狀況效率等方面對廣西14個地級市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的綜合績效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建議。
1 理論基礎
1.1 指標體系
本文在根據財政部列舉的財政支出分類項目,并結合廣西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基礎公共部門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和社會保障5個部門。并以這5個部門的一般預算支出作為輸入指標。在建立績效評價輸出指標時,嚴格遵循評價指標與評價內容的相關性原則,確保評價指標具有全面性,以及評價指標在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最終確定具體產出指標見表1。
1.2 二次績效評價方法
1.2.1 參考績效和當前績效的界定
假設對p個市的q個部門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產出效率進行綜合評價,其中i=1,2,…,p,表示市的個數;j=1,2,…,q,表示部門個數。對于每一個市,都會對應的一組q維投入向量Xi=[xi1,xi2,…,xiq]和一個一維的產出向量Yi=[yi1],其中xij(j=1,2,…,q)表示第i個市第j個部門的一般財政支出,xij>0;yi1表示第i個市基本公共服務產出指標,yi1>0。該線性規劃表述如下:
1.2.2 基礎公共服務改進狀況效率模型
以WiR作為參考績效,WiS為當前績效,建立線性規劃模型:
其中,WiR、WiS和Vi分別為第i個市的投入指標、產出指標和投入產出效率值,γi次構造一個新的DMU組合中第i個DMU所占的比例。用Hi2=表示出第i個市的基礎公共部門的改進狀況效率。
1.2.3 一般性轉移支付績效評價效率的合成
通過計算基礎公共部門資金分配效率Hi1和基礎公共部門建設的改進狀況效率Hi2各自的離散系數ε1和ε2,得到第i個市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績效評價:
2 二次相對績效實證分析
本文從《廣西統計年鑒》獲得了有關研究2010—2016年廣西14個地級市基礎公共服務部門一般性轉移支付的面板數據,利用因子分析法,對20個產出指標進行降維,然后以每個因子的方差作為權重計算出對應的每個市的一維產出綜合得分向量。通過因子分析載荷結果,最終提取2個因子。
2.1 參考績效與當前績效對比分析
以基礎公共服務部門的投入指標為輸入指標,產出綜合得分為輸出指標,利用DEAP2.1進行測算,采用CCR方法計算出參考績效和當前績效,以2015年為基期參考績效,對比分析廣西各地市2016年基礎公共部門的投入產出效率狀態。
從圖1可以看出,2016年廣西各市的當前績效水平總體上趨向于1,絕大部分地區均處于上升狀態。除百色、河池的效率保持為1的狀態外,其余城市績效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南寧、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和崇左上升幅度較為明顯。
根據圖2可知,河池、來賓的績效值始終為1,2012—2016年百色的當前績效值也為1,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崇左在某些年份的績效值也達到了1,其余地市在這6年中,或呈曲折上升趨勢,如南寧和柳州;或有些年份出現連續下降,如桂林。此外,大部分地市2016年的當前績效都有明顯的升高,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市的產出指標綜合得分有所提高,使得DEA的效率值也隨其相應地增加。
2.2 一般性轉移支付綜合績效對比分析
圖3反映的是廣西2011—2016年14個地市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各地市在這5年內均有不同程度的起伏波動狀況,不存在連續上升的情況。主要城市中,南寧在2016年的綜合績效值都排第1名,柳州在2011年排名墊底后,2012年的綜合績效值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資金分配效率和狀況改進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但改進狀況的效率提升幅度更大,提升了93%。桂林的績效在2014年達到最高值,狀況改進效率提高了115%;梧州的績效狀態出現了大幅下滑后在2015年出現驟增的現象,但之后的2016年便開始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投入與產出水平不符,基礎實力處于波動狀態
從當前績效和參考績效的對比情況來看,廣西各市相鄰2年的當前績效與參考績效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產出指標的綜合得分降低直接影響著當前績效值的降低。反映了上級投入與地方產出并不相符。從縱向來看,除河池、賀州的績效值在連續5年都達到1的狀態外,其余各市的當前績效均有不同程度的起伏波動情況。并沒有實力得到連續提升的地市。
3.1.2 各地市的基礎公共服務改進狀況差異較大
通過計算得出各地級市2個效率值的離散系數分別為29.8%和39.8%,說明了廣西各地市在資金分配上的差異相對較少,各市在各自的客觀條件基礎上的努力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河池、來賓、崇左、百色這些地市在資金分配效率的排名上大部分都處于前列,然而這些地市的改進狀況效率的大部分年份都是處于靠后的位置,說明這些地市的并沒有更多地注重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改進情況。
3.1.3 二次相對績效模型更能客觀地評價一般性轉移支付的績效
合理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評價,應從靜態和動態2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即應從基礎公共部門的資金分配效率和改進狀況效率2個方面進行評價。河池、來賓的當前績效幾乎每年都達到了1的有效狀態,但是一般性轉移支付的績效值的排名基本處于中下位置。而相反的,南寧市的當前績效值在大部分的年份中的排名都是處于靠后的位置,綜合績效值在2013年和2015年卻排到了第1名的位置,說明南寧市在利用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基礎實力的改進與完善。又如:梧州市2012年度額資金分配效率排第13名,改進狀況排第2名,但是綜合績效排名卻是在第6名的位置。
3.2 建議
3.2.1 提高產出水平
通過分析結果可知,廣西各地市在資金分配上的差異相對較少,但在改進狀況上的差異卻尤為突出。說明部分地方政府并沒有合理利用上級政府撥付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上級投入與地方產出并不相符,其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而產出指標的綜合得分高低,會影響當前績效值的大小。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提高產出水平,從而提升績效。
3.2.2 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
各級政府應根據上級政府的要求,并結合自身情況,進一步加大對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管力度,嚴格遏制下級政府挪用或濫用資金的情況,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基礎實力的有序上升,推動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程。
參 考 文 獻
[1]Inman,R P.Fedral Assistance and Local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Evolution of a NewFederalist Fiscal Order[M].Edited by Rosen,H S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33-77.
[2]Garcia M,Maguire T J.Do Interregional Transfers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oor Regions the Ease of Spain[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1(8):59-77.
[3]伏潤民,常斌,繆小林.我國省對縣(市)一般性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J].經濟研究,2008(11):62-73.
[4]余振乾,余小方.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其實施[J].中國軟科學,2005(4):63-69.
[5]劉亮.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績效的實證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3(6):37-43.
[6]謝虹.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4).
[7]楊加猛,張智光,劉忠信.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分析——來自江蘇的實踐[J].財會通訊,2007(5):126-129.
[8]曾紅穎.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體系及轉移支付效果評價[J].經濟研究,2012(6):20-32.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