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欣
【摘 要】企業內部審計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審計質量對內部審計的發展影響巨大。文章在梳理研究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的基礎之上,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述,并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展望。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質量;審計獨立性;人員素質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7-0220-02
內部審計質量不僅決定了能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還會影響內部審計對于提高組織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功能的發揮。因此,要想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尋找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關鍵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1 理論層面的研究成果
國外學者對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早,并較早地提出內部審計質量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觀點。國內學者對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國內外對于相關方面的研究大多數是從企業的內、外部因素和工作流程入手進行分析。
1.1 管理人員的意識和認識
雖然現在許多大中型企業都設有內部審計部門,但并不是所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都能夠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的作用。馬生滿(2012)認為目前企業許多管理人員對于內部審計職能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有些管理者甚至認為內部審計是為了查出問題、滿足相關部門的管理要求,而沒有意識到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和服務作用,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而王芳(2017)認為只有高層管理者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提升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
1.2 內部審計獨立性
內部審計部門設在企業之中,其本身在形式上就是不獨立的,因此內部審計工作或多或少會受到上下級人員關系和利益關系的干擾,其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影響。并且,當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能夠保持較高的獨立性時,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控制環境,進而提升內部審計質量[Gordon and Smith(1992)]。Sarens和Gerrit(2011)通過研究組織結構和內部審計部門的規模是否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發現,內部審計質量受到組織結構的影響。畢秀玲和薛巖(2005)以圖示的方式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及其特征進行分析,并對比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后發現,我國內部審計體系有其不完善性,進而導致我國內部審計質量不高。胡茂莉(2009)的研究也發現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對于審計獨立性有影響,內部審計部門應該隸屬于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而不是其他能夠接觸財務信息的管理層。尚文娜(2015)和劉長泉及閆麗娟(2015)發現,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中所處的層級越高,權利越充分,內部審計部門在執行工作時收到干擾越少,內部審計質量就會更高。劉長泉和閆麗娟(2015)從博弈論的角度闡述內部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原因發現,培育內部審計文化、改變企業管理體制能夠提升內部審計質量。丁有鋼(2017)也發現當內部審計部門受審計委員會的直接監督時,其獨立性更強,內部審計質量也相對較高。
1.3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關于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與內部審計質量的關系,國外學者的主要觀點有Dennis(1998)提出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決定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TlaomasP.Houck(1995)發現內部審計人員的觀念可以影響和改變內部審計執行的效果和效率,進而影響審計質量。因此,Rezaee和Zabihollah(2009)提出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是在改進內部審計質量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Melanie Roussy和Marion Brivot(2016)發現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工作需要有符合既定的標準的內部審計人員才能夠保證質量。
張友濤(2015)發現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并提出構建限制人的行為內部審計質量考核體系來保證內部審計質量。何曉燕(2015)發現不同審計人員對審計標準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就會導致不同的內部審計結果。劉俊玲(2014)認為只有內部審計人員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保證內部審計質量。趙美蓉(2017)提出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會導致其難以發現審計過程中隱含的重大風險,這就會加大審計風險,使內部審計質量不達標。靳源源(2018)從合理配置內部審計項目的人力資源、多元化培訓、提高后續教育的效果等提升人的素質方面提出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
1.4 內部審計監督機制
胡茂莉(2009)和柯金秀(2011)提出內部審計工作需要有外部的監督機構對其進行監督與評價,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有效率、有效益地進行,保證審計質量。歐世新(2014)提出內部審計項目質量的監督機制有利于保證內部審計項目操作制度的有效執行,激勵內部審計人員自覺主動地進行項目質量控制,進而提升內部審計質量。
2 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
變量選取的不確定性和因變量的難以量化性及數據獲取的難度較大,導致關于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比較少,并且即使有這方面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的可靠性也有待商榷。
李蓮(2011)用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作為內部審計質量的代理變量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設立單獨的審計部門、增強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都能夠顯著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田曉紅(2010)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總結出幾種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并且以這些因素為自變量、內部審計質量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結果發現,只有內部審計獨立性和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專業勝任能力)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較為顯著。黎仁華(2013)通過對各指標的權重進行主觀賦值,綜合考慮內部審計的客觀性、內部審計機構的規模、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和內部審計制度的健全程度建立量化指標,并將其作為因變量,考察公司治理因素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結果發現公司治理因素中只有管理層的持股比例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比較顯著。鄭偉、徐萌萌及戚廣武(2014)以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專業勝任能力和內部審計部門的規模構建綜合指標代替內部審計質量,并以企業的職責分工、預算控制等內部控制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顯著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王芳(2017)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獨立董事人數占上市公司董事會人數的比例、董事會的規模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的認知水平這幾個因素,都對內部審計獨立性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 研究述評與展望
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復雜性決定了對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可能不夠全面。從已有的文獻可以看出,雖然研究方法不同,但是大多數學者對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的角度基本相同,即從內部審計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極少有人從社會心理學、人類行為學的角度分析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入社會心理學、人類行為學等多學科的角度分析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除此之外,內部審計質量的難量化性決定了關于內部審計質量的實證研究結果可信性不強。關于內部審計質量的實證研究大多數是從內部審計的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定量度量的,外部環境因素度量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使得實證研究對外部環境與審計質量關系的結論具有不可靠性,導致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不全面。因此,如何準確度量內部審計的外部環境因素是未來實證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并且,在實證研究中因變量內部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選取參差不齊,替代變量與內部審計質量是否可以替代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因此應該考慮如何找到與內部審計質量相關性最高的替代變量,為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做好鋪墊。
參 考 文 獻
[1]王芳.公司治理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基于公司治理結構及高管認知視角的實證研究[J].商業會計,2017(1):51-53.
[2]何玉潤,閆麗娟.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6(11):65-67.
[3]張友濤.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財會通訊,2015(10):89-91.
[4]鄭偉,徐萌萌,戚廣武.內部審計質量與控制活動有效性研究——基于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耦合關系及滬市上市公司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4(6):100-107.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