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新
摘要:本文在當前社會需求導向因素下,進行了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研究的理論探討,分別從第二課堂融合第一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方式、融合平臺以及實踐內容等方面進行剖析,旨在倡導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并使學習范圍擴大,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第一課堂;融合研究
田徑作為高等體育院校的主干課程,必須適應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切實把田徑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轉到培養應用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這就要求本科生熟悉掌握田徑的專業技能,特別是核心專業技能,但授課時有限,在第一課堂不可能學到所有知識與技能,因此,田徑課程第二課堂的作用日益彰顯。第二課堂作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能夠實現。
一、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教學的指導思想
當前的田徑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方面的創新;另外教師與學生接觸機會少,很難言傳身教;況且第一課堂所傳授內容有限,培養活動不能全面開展;由于社會當前需求導向因素,田徑課程學時數大幅度減少、教學內容減少、項目減少、評價標準相對降低,田徑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為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能夠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并使學習范圍擴大,彌補了第一課堂的缺陷,使得兩個課堂形成一個整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充分發揮田徑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動手、動腦和實踐創新能力,更加凸顯以強化學生運動技術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為核心的指導思想,拓展了課內教學的空間,把田徑學、練、賽延續到課外活動。
二、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研究的目標
本著打造田徑專修課程兩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更新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方式,建立兩個教學課堂的“融合”平臺,促進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努力彰顯:“四結合”,即田徑課內與外相結合、田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教與學生實際需要相結合、學生的身體鍛煉與學習效果相結合。
(一)加強田徑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融合
第一課堂的知識、技能通過課下研究型學練、早操實踐、實訓競賽、主題演講與報告會等第二課堂活動方式加深對第一課堂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知識儲備的轉化能力、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與完善,從而獲得新知。
(二)實現第二課堂活動對第一課堂教學的升華
學生在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又能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創新性的進行學-練-賽-研,對原本屬于第一課堂的知識進行升華,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用結合,就會因碰撞而產生智慧的火花,達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實現對第一課堂延伸與補充基礎上的進一步升華。
(三)進一步加強田徑教研室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需要加強師生互動、實現現場教學與指導、了解最新專業動態以及利用“網絡平臺”指導等,專業指導教師的再教育、再提升是滿足兩個課堂融合的先決條件。
(四)完善田徑課程人才培養方案
在原先第一課堂教學培養方案的基礎上,融入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方案,細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順序與比重,建立多元化田徑課堂成績考核評價體系等。
三、田徑專修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平臺的構建
(一)教學方法的融合
第一課程教學方法增加了“研究”元素,常采用問題討論法、小課題討論法、合作練習法、競賽練習法等,靈活采用教與學的方法手段,促進學生加強技術與理論的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加強學練的比重;為了更好地發揮第二課堂的升華功能,有效地成為課堂教學的延續與補充,第二課堂教學方法增加了“創新競賽”元素,例如游戲創編競賽、主題討論辯論會以及單項比賽等教學輔助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和運動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融合
根據田徑專修課特點以及田徑場館的客觀實際以及更好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出發,精心設計“融合”課堂內容,第一課堂突出教學內容的技術的重難點的分析與學練,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增加“早操”、主題研討會、報告會以及單項競賽活動等實踐活動,彌補教學課時不足的缺陷。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班級的團體凝聚力與戰斗力,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適當增添集體競賽活動,例如:4X50米/20人迎面接力、3000米團隊跑以及50米/20人混合接力等。
(三)考核內容的融合
為了能夠激勵學生上課積極性和參與第二課堂的熱情,能夠反映出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表現與進步程度,采取了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有機結合的考核方法。第一課堂考核包括平時成績、理論成績、技術評定與達標,第二課堂教學競賽考核包括平時成績、技能競賽、通級競賽等。
(四)教學保障體系的融合
為了提高學生、教師重視程度和保證田徑教學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學院教學主管院長積極參與其中,進行宏觀掌控到具體實踐實訓層面的指導,教務處、督導組、體育教育學院的領導進行監督指導,田徑教研室也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合理匹配擔專職教師,同時,為保證實踐競賽活動的順利實施,每班配備一名“代課小教師”,都是田徑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徑院隊的骨干隊員,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并對“代課小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
四、實施建議
(一)靈活采用“融合平臺”,有效銜接田徑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教學,構建一種嶄新的田徑課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融合”教學方式。
(二)根據各年級各專修特色以及田徑課程授課現狀,設計同步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三)重新修訂了各年級田徑課程培養目標,精心選擇授課內容,建立符合專業特色的成績考核評價標準。
(四)爭取相關教學主管領導、輔導員支持,發揮專業指導教師的特長以及“小代課教師”的骨干作用,制訂了教學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王萍玉,謝書陽.結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 (12):211-213.
[2]黃安群等.應用型本科專業核心課第二課堂的設計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6 (12):234-235.
[3]肖群磊.普通高校第二課堂教學方式探討[J].課程教學,2016 (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