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翠
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相當多的中小學教師有參與甚至主持課題研究的經歷,“教師研究”、“研究型教師”、“教師成為研究者”等關鍵詞與教師專業掛鉤,教師研究成了教師專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教師形象的要求,角色的更新,要求教師的基本知識、素養有質的擴充,因此在教研能力訓練上,要讓教師見識到教育研究的力量。
一、認識研究,明晰教師研究的本質
教師研究,不是簡單的教研活動,而是教師主導的有系統、有意識的有自我判斷的活動,是存在改變的愿景和力量的,是在經驗型教師的水平上,對教學的一種改造,對課堂的一種變革的力量。
教師研究所要求的那些工作是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教師研究很平常。但教師研究的領域很廣泛,廣泛到處處有研究點,處處有研究事,那研究什么?
其一,研究教師,要研究教師自身所有的知識結構,要研究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研究教師專業的特長以及自身的缺點。其二,研究學生,要研究學生學習的規律,要善于用理論知識去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研究學生的共性和特性,研究他們學習的認知規律。其三,要研究教材,要把握教材的教學的指導意義,研究知識的螺旋結構,研究教材的知識構建體系以及教材編排的意圖。其四,要研究教學方法,善于用切合實際操作的有效的教學手法,讓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成功體驗。其次,還要研究教學連帶的一系列教學軼事,比如學生作業、班主任工作、課堂效率等等,教師的研究領域很廣,教師研究對教師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會研究,構建教師成熟的專業
(1)讓反思成為工作的常態
作為研究型的教師,應該是反思的實踐者。
按照時間:教學前我們要反思。反思單元知識體系,反思學生的認知特點,反思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可能性問題。教學中我們也要反思。關注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突發事件調整教學節奏和計劃。教學后更要反思。通過回憶,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反思。比如追問“學生為什么是這樣的反應?” “我還能怎樣做?有沒有更好的策略”。
根據內容:教師反思自己講課的情況,及時調整講課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在講課過程中的言行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體會教學中所發現的問題,潛心研究教學過程,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訓明朗化;經常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的教學 思想、方式方法。
一個成熟的教師還要在適當的時候將自己的經驗表達出來,便將它變成一種公共討論的知識。教學反思的寫作方式也很靈活多樣,可長可短。可以寫教學案例、教學日記、教學隨筆、也可寫成教學論文、課題報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專注語文教學一輩子。正如她自己所言,她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得益于不斷的總結反思。她的反思文章,成就了她自己,也點燃了后輩們教學的熱情,開啟了大家教學的智慧。
(2)讓理論常駐教師生活
①研究模型構建注入理論研究。教師研究的內容取向和模型構建,首先在思想上要注重示范和邏輯推理,在教學行為上,要強調發現理論問題,研究理論問題,并通過對理論問題的研究來提升改進教學,在參與課例研究活動時,把具體操作中的問題,反映到理論問題上來,進而使教研活動等能深層次的關注到研究行為的核心,形成一種問題反思,經驗借鑒和行為選擇的理論體系。教育教學中,我們常以分數判斷“優等生”“后進生”,如果我們能以“素質冰山模型”看待學生的成長,那么,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會發生改變。學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激勵喚醒下迸發驚人的力量。
②在課例中尋找理論問題。課例研究,包括教學內容的研究,包括教學過程的研究,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聚焦了教學的技術和策略,在專業判斷時參考了很多專家的個人經驗和政策的導向,這造成專業判斷領域知識的不全面,隱藏著復雜的權力競爭態勢。理論介入教師研究,在課例中尋找理論問題,可以論證研究的科學性。這樣不僅讓教師在專題研究上,對自己的見解有更多的考慮和信念,而且,在知識經驗之外獲得了經受理論檢驗的機會,可追溯到研究的本質問題。比如教師欲開展“詩歌鑒賞的模式”的課例研究。就可以先查閱的“詩歌鑒賞的答題模式歸類”等資料,并對語文學科中運用這一方法進行教學的難點進行分析,然后在充分考慮可行性的基礎上,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把教材的相關主題轉化為學生進行研究的課題,再通過搜集和分享這方面的資料展開教學。可見,理論的介入有助于我們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從而在此基礎上明確核心概念的內涵,確定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為后續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如果說教學實踐為教師提供了經驗積累的模式,那么在課例研究中尋找理論問題,則為教師提供了“讀萬卷書”的理論提升機會。
三、享受研究,發現教師成長的力量
站在教師的視覺思考,關注和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方法,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沉下心來做研究,努力成為研究型專業教師,用嚴謹的科研態度研究課堂問題,研究課程改革,研究學科知識核心,用執著的科研精神,將教學的方式變成教學習慣,梳理教學特色與風格,提煉教育思想,這將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提升,在熱點、難點中和縱深漫溯中找尋研究的問題。著力問題解決,如此循序,因為接觸的東西多了,思考的問題深了,便會有新發現、新感悟和新收獲。而整個研究過程,教師不再只是作為知識的傳聲筒或教材的揚聲器,而是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見解、有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的專家,又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了解教育的需求,有了教育經驗,成為教育研究者的主力軍。這是中小學教師研究的一種探索、樂趣、感悟和境界的過程體驗,也使得教師專業魅力凸顯。
我想,教師是教學的能手,也是某一方面有著完整的理論思想和實踐經驗,擁有研究建樹的人。同樣對打造和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學校的文化底蘊也必不可缺。教師研究,這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需與必然。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著.教師如何做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俞志芳.關于教師反思能力的幾點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 究版).2008(6).
[3]吳康寧.教育研究應研究什么樣的“問題” [J].教育 研究,2002(11).
(作者單位:瑞安市瑞祥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