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紅
摘 要:在企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較為重要,直接決定企業成本與預算管理工作效果。然而,當前部分企業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財務風險問題,不能保證財務管理工作效果,甚至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應樹立正確觀念,充分意識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總結豐富經驗并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效果,保證通過正確的風險預測與評價方式規避風險問題,為企業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 產生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b)-122-02
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應制定完善的管控制度,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明確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并了解財務風險原因,遵循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工作原則,保證更好的應對企業財務風險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某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問題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幾點解決建議。
1 案例分析
某企業屬于鋼鐵生產企業,于2011年成立,資產規模較高,市場競爭能力較為良好。但是,在2016年監督審查的過程中,發現該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風險隱患問題,危及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甚至出現了經濟損失。總結歸納企業財務風險產生情況,發現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與監督體制
在企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與監督體制,沒有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工作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企業日常管理與工作中,未能創建獨立化的監督系統,沒有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創建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無法針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動態化與合理化的監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的良好發展產生制約。同時,在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期間,未能統一標準與規范要求,沒有加大監督制度的落實力度,經常會出現管理工作與監督工作混亂的現象。且在財務管理期間未能明確工作職責,在出現問題之后無法明確具體的責任,出現相互推諉的問題,引發嚴重的財務風險。
1.2 財務管理與經濟環境存在矛盾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未能充分意識到財務管理與企業經濟環境之間相互協調的重要性,沒有總結豐富經驗開展相關的管理與協調工作,難以結合具體工作特點與要求完成當前任務。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未能結合市場經濟發展情況、自身經濟發展情況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很容易受到銀行利率波動因素、通貨膨脹因素等引發嚴重的財務風險問題。同時,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未能合理開展投資管理與分析工作,受到國家利率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出現嚴重的財務風險問題。如果不能樹立正確觀念積極應對市場經濟波動情況,將會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降低,不能滿足當前的工作需求。
1.3 職能關系混亂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期間未能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管理的職能關系混亂,不能明確具體的權利與責任,難以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資金管理,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在企業財務管理期間,未能針對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與財務管理環節進行協調控制,導致出現存貨管理混亂的現象,不能積極應對當前的財務管理工作,甚至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引發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另外,企業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未能開展投資可行性的對比分析工作,缺乏市場調查研究力度,引發盲目投資問題,導致出現財務風險問題。
2 企業財務風險特點分析
對于企業財務風險問題而言,具有客觀性、全面性與不確定性特點,為了更好的進行防控,應進行綜合性探究與分析,保證通過財務風險管理方式積極應對當前各方面問題。具體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具有客觀性特點。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問題屬于客觀存在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無法實現預期工作目標的現象,這就導致出現客觀的財務風險問題。
第二,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對于財務管理而言,風險問題主要發生在整個工作過程,從多種財務關系中有所體現。且資金籌集、使用、分配等環節都會出現財務風險問題,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與效果降低,難以滿足當前時代發展需求。
第三,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對于財務管理而言,雖然可以進行事前風險預測,但是,在事中很可能會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出現嚴重的風險問題,難以進行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協調控制,嚴重的甚至引發經濟損失。
第四,具有共存性特點。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風險與收益之間會形成共存且正比關系,例如:財務管理風險高,那么企業的收益也就隨之增多,在企業投資風險大的情況下,投資收益也會隨之增加。
第五,具有激勵性的特點。對于財務風險而言,在企業財務管理期間屬于客觀存在的問題,企業為了可以更好的預防財務風險,已經在實際工作中形成了激勵性的發展模式,可全面增強整體工作效果[1]。
3 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上文研究了某企業的財務風險產生原因,并針對風險問題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歸納總結了財務風險發生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進行合理的分析與研究。為了可以更好的應對財務風險問題,在下文中提出幾點建議與意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模式。具體應對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正確使用分散法
對于分散法而言,就是促進企業之間聯合經營、對外投資等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散處理。尤其是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和其他企業共同合作進行投資,在利益共享的情況下,也能共同承擔風險問題,分散投資風險,規避財務損失[2]。
3.2 正確使用回避法
企業在財務管理期間應制定完善的理財方案,合理進行多種財務管理方案的評價與分析,在保證實現預期目標的情況下,篩選風險性最小的財務管理方案開展工作,更好的進行風險回避。雖然股權投資能夠為企業帶來很多投資收益,但是,為了更好的回避風險,企業應在股權投資期間制定完善的風險預測與評價方案,以免影響財務管理工作效果[3]。
3.3 正確使用轉移法
在使用此類財務風險管理方法的過程中,應篩選最佳措施降低財務風險問題。一方面,應樹立正確的風險轉移觀念,保證結合自身生產與發展需求進行風險轉移;另一方面,通過正確的方法進行風險轉移,例如:企業購買財產保險,將財務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4]。
3.4 正確使用降低法
對于降低法而言,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結合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問題,篩選最佳方式進行管理與控制。在生產經營環節中,企業應將提高產品質量與改進設計方式作為核心內容,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并拓寬市場的流通渠道,在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情況下,降低由于產品滯銷因素帶來的財務風險問題,保證提升工作效果[5]。
3.5 針對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進行改革
企業在防控財務風險問題的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方案,加大風險防范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在綜合分析與探究的情況下,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保證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問題,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提升整體工作效果。同時,還需加大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力度,通過內控方式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遵循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工作原則,保證在提升財務風險管控效果的基礎上,更好的完成當前任務[6]。
4 結語
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風險分析與預測方案,明確財務風險的產生原因,并做好分析與管理工作,編制科學化的計劃方案,創建嚴格的工作體系,保證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效果,規避各方面工作問題,形成良好的財務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趙宇峰,王寧寧.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3).
[2] 蔡飛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商論,2018(15).
[3] 侯曉楠.淺談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J].中國商貿, 2018(12).
[4] 陳波.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7).
[5] 孫麗華.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研究——以X公司為例[J].商業會計,2018(12).
[6] 趙小平.淺議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