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最重要的一環。作為民辦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總學分過多,課程模塊設置比例不合理、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多項職業資格證書取消等問題,從而使得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形勢不斷的變化。因此,民辦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應該減少總學分,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教學、與行業考試和技能大賽結合。
關鍵詞:國際商務專業 課程體系 改革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1(a)-187-02
近年來,中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不斷的加快,已經形成了一個“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出現了“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的局面。而這種局面也為國際商務專業本科畢業生創造了更大的就業空間。然而,就業空間雖大,但由于我國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地增加,使得國際商務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天津天獅學院作為天津唯一一所民辦本科院校自2013年開設了國際商務專業,為了使畢業生能夠較好適應不斷增加的激烈競爭,亟需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動態的調整。
1 民辦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開設有國際商務專業,民辦本科院校包括一些獨立學院也都紛紛開設了國際商務專業,每個學校的專業都有較為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但在課程體系設置時卻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實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總學分比較多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安排明顯過多,幾乎所有的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課程都要學習,還要學習管理類的課程,從而使得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以天津天獅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為例,國際商務專業畢業時需要修滿186.5學分才能拿到學位,其他國內同類高校也大多在180左右,最高有的達到190多學分。學生特別是前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有2~3門課程,從而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預習復習,更沒有時間在課外進行廣泛閱讀。而同類的專業在美國大學中,本科生只需要修滿120學分就可以拿到學位。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的國際商務本科專業也是只有120學分。
1.2 課程體系內容設置比例不合理
國內很多學校的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中涵蓋內容過寬,尤其是公共基礎課的課時過多。公共基礎課的課程設置往往比較注重理論知識,雖然也有一些實踐的學時甚至是集中實踐的環節,但很多時候則流于形式,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溝通技能和綜合人文素質的培養。
以天津天獅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為例,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法學、金融學、企業戰略管理、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等課程。另外還有很多專業基礎課如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國際商務等,盡管課程安排方面符合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的要求,但是在課時有限、相互銜接不緊密且部分課程內容存在重復,從而導致學生不能牢固的掌握專業知識。
1.3 實踐教學環節與社會需求脫節
國際商務專業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還是相對比較薄弱,雖然近年來的配套軟件、實驗室的建設投入不斷增長,但模擬實驗軟件更新速度慢使得該專業的實踐往往不能站在最前沿。在課程設置上,具體實踐能力培養課程的開設雖然已經明顯增加,但仍不足,國際商務專業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機會比較少,學生操作能力普遍不強,實踐教學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
2 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原則
課程體系構建要基于專業人才目標的需求,面臨國家各種變化新形勢,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結合天津天獅學院的特點,優化課程體系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2.1 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原則
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需要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功底、掌握國際商務的基本知識,商業眼光敏銳,能夠對市場的各種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獨立處理的能力。天津天獅學院升為民辦本科院校已有10年,國際商務專業設置也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但和很多獨立學院相比,沒有母體做依托,底子也比較薄,學生的入學成績大都不夠理想,同時學院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區,地處京津冀交界的位置,因此天津天獅學院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立足地區發展,在專業定位上,著重面向本地區的跨國公司、三資企業、外向型制造企業、外貿公司、國際貨代、物流等企業從事國際商務領域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必須始終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主線設置課程。
2.2 根據國際商務人才要求的能力需求設置課程
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跨文化的商務溝通能力、國際商務活動操作的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1)跨文化的商務溝通能力。這一能力主要是指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但又不僅僅局限于一般的聽、說、讀、寫,對于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而言,除了具備基礎的應用能力外,更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并能夠接受并掌握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2)國際商務活動操作的能力。這一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操作能力、商務單證制作能力、國際市場營銷能力、國際商務談判的能力等,這是國際商務專業人才能力與其他專業能力最顯著的區別。(3)創新能力。一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今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的一項能力;另一方面在國際商務發展中創新也是尤為重要的。因此,在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4)管理能力。盡管在國際商務的核心課程設置中提出了很多國際貿易相關的課程,但是這并沒有改變國際商務專業屬于管理學科的本質。因此,管理能力同樣也是國際商務人才需要具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這也是國際商務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最本質的區別。
實際上,以上關于民辦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之間相互聯系并不能簡單的分開。如商務活動操作能力既包括操作能力也包括管理能力也需要較好的英語溝通能力作為基礎,而創新能力則會始終貫穿整個商務活動。這就要求學生理論基礎必須扎實同時還能擁有豐富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課程體系構建時必須保證國際商務知識的理論體系完整,能力訓練規范、系統,同時更要突出應用能力,從而能夠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
2.3 強化特色原則
目前,國內各類高校都設有國際商務專業,但如果各個學校國際商務的專業定位都一致,課程體系也都近似,缺乏各自的特色,出現“千校同課”的現象,也就無法滿足人才市場多樣化的需求,而作為天津天獅學院這樣的民辦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更難與其他很多本科學校畢業的學生爭有一席之地。但是也不能盲目地進行專業特色定位,既要考慮地區發展的需求也要與學校自身的特色與有相結合,才能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雙贏。可以借鑒國內很多高校的專業特色創建經驗,如有些學校突出語言優勢,有些學校突出法律優勢,有些專業突出操作技能,有些學校突出管理特性,有些學校設置專業方向等。這些優勢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專業特色課程來體現。
3 天津天獅學院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在考慮到天津天獅學院的辦學條件與優勢以及所處的京津冀交界的地理位置,把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國際貨物貿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國際 銷售、采購、物流以及國際貨運代理和進出口報關等業務的基本技能,能在跨國公司、三資企業、外向型制造企業、外貿公司、國際貨代、物流等企業從事貨物進出口業務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準確的,既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能體現辦學特色,但是國際商務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是很有必要的。
3.1 適當減少國際商務專業的總學分數
學分總數多、學時總數多、課程數量多都不能表示學到的知識多,對總學分進行適度壓縮,首先可以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能夠使學生更能集中精力學好需要的課程,另外,也給予學生足夠的課余時間進行創新創業。公共基礎課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縮減,對于專業課設置應該適當去掉一些雖然看似有用但是在其他很多課程中都已經反復學習了的內容,另外,對一些理論性過強但是實際用到較少的課程也應該進行刪減。
3.2 優化課程設置模塊
對于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來說,如果課程體系中理論基礎知識模塊設置太多,會減少總學分或總課時的要求下,就會擠占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模塊。以天津天獅學院2014版國際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分別為59學分和28學分,以及公共基礎課的實踐學時6學分、公共選修課6學分,占總學分的超過一半,可見,課程模塊設置不夠科學,需要適當調整和刪減理論教學,增加更多實踐教學的內容并且還要加大實驗實訓類課程的比重。
3.3 提高實踐課程實用性
實訓課程可以在校內通過校內模擬實訓軟件以及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如國際商務單證繕制能力、從而能夠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快速融入實際企業工作中。
此外盡管近些年我國先后取消了多項職業資格證書,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國際商務專業相關的證書,但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不代表職業能力的培養不重要。例如,海關總署把報關員資格考試但對報關員的要求反而更加嚴格。國際商務師考試取消,也不意味著社會不再需要國際商務人員。隨著我國對外經濟不斷深化,對國際商務人才的需求只會不斷地擴大。即使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取消了,但仍然可以把原來各種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中合理有用的內容特別是實際應用能力的相關內容可以融入到國際商務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當中。此外,雖然報關員資格考試取消但仍然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中國報關協會組織的報關水平測試,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職業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總之,對于民辦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時必須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在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必須始終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創新、突出特色,從而能夠確保培養出符合不斷發展經濟需要的國際商務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朱克朋,汪五一.國際商務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構建探索[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2).
[2] 崔軒瑋.歐美高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特點與啟示[J].商場現代化,2014(22).
[3] 周道,彭鐵光.國際商務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6,30(3).
①基金項目:天津天獅學院校級課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國際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課題號J16020);本文為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項目名稱:國際貿易實務,JP2015000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謝茜萍(1978-),女,漢族,天津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商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