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虎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既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和抓手,也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努力方向。特色小鎮作為這一戰略的強有力龍頭和載體,可以有效地實現特色資源、鄉村環境、傳統習俗、歷史文化在空間上的集聚,帶動優勢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從而實現單向城市化到城鄉融合的轉變。當前,深刻理解特色小鎮的內涵,科學認識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關系,探索特色小鎮的建設之路,無疑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7-0288-02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村民城鎮化、城鎮生態化的新時期,也意味著我國城鄉融合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各行各業都面臨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實踐證明,特色小鎮的建設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
1 特色小鎮概述
“特色小鎮”發軔于浙江省云棲小鎮,于2016年10月由浙江省省長李強提出。它是一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特色小鎮的“特”主要指小鎮在特色產業、文化底蘊、資源稟賦或獨特區位等方面占有優勢;“小”是指小鎮的面積和人口數量較少。例如,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鎮面積在3 km2,常住人口在4萬左右。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的精神,特色小鎮的基本特征為產業發展“特而強”、城鎮功能“聚而合”、城鎮形態“優而美”、制度設計“活而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6年和2017年公布兩批次共40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名單,并且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建設1 000個特色小鎮的目標。
一般而言,特色小鎮的核心表現在“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特色產業,依托地域特色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結合當地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打造文化標簽,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發展品位;憑借傳統村貌和生態資源,主打生態文化旅游,承接城市資源的外溢,促進農民增收;完善小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社區功能,吸引周邊人口集中居住。從本質上看,特色小鎮是對各種競爭力進行重新組合,實現各地的非同質化競爭。
2 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邏輯關系
當前,我國進入了農業發展轉型升級攻關期、城鄉融合發展快速推進期和鄉村治理重要轉型期。通過發揮小城鎮“小、精、專、特”的優勢,著眼鄉村振興的目標導向,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1)以特色產業為載體發展鄉村經濟。特色小鎮的最主要優勢在“特”。因此,根據區域獨特資源稟賦,依托現有產業發展基礎,科學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價值,對鄉村的產業組織、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產業人才進行合理配置,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以特色小鎮為示范推動鄉村生態宜居。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以特色小鎮為標桿,通過科學規劃農業用地、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將緊湊的鄉村土地空間高效利用,并逐步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改善村容村貌。同時,通過發展特色旅游產業,結合農家樂、生態農場等形式,推動生態宜居的實現。
(3)以特色文化為窗口引領鄉村文化繁榮。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支撐。特色小鎮重視彰顯文化的內涵與魅力,通過挖掘獨特的地域文化底蘊,繼承傳統文化元素,創新文化創意表達方式,形成特色小鎮的獨特文化標簽。
(4)以特色小鎮為契機推動鄉村治理有效。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和政策。通過對現行鄉村管理模式的改善,例如厘清鄉鎮政府和行政村的職責分工、切實發揮村委會成員作為村民利益代理人的角色、培養新型鄉村治理人才等措施,逐步實現鄉村治理的善治。
(5)以特色小鎮為平臺帶動鄉村生活富裕。特色小鎮憑借特色產業,吸引周邊勞動力轉移和就地就業,讓更多農村參與第二、第三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同時,為創新創業提供平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富裕。
3 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小鎮的建設路徑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特色小鎮建設應立足于城市與城鎮協調發展的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規劃,統籌推進。
3.1 打造特色產業,推進業態融合
特色產業是發展特色小鎮、助推鄉村振興的基礎。通過打造特色產業,使農民擺脫單一的農業生產,促進業態融合,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一方面,精準把握特色小鎮所在區域的特色產業,塑造當地居民的發展支柱。對于起步早、開發程度高的小鎮,可以依托其先進的高新技術、雄厚的資金儲備等有利因素,以一種或幾種產業為主導產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對于起步晚、開發程度低的小鎮,其特色產業應以農業為本,切忌為盲目追逐潮流而“無中生有”,為追求表面風光而大拆大建。要對當地農業進行特色定位,圍繞農、林、牧、副、漁選擇發展契機。
另一方面,促進業態融合,推動整體發展。為此,一要從金融、旅游、環保、健康等新產業中,結合當地以往發展情況,選擇最有根基、最有優勢的主導特色產業,并以該產業為核心,緊跟產業發展趨勢,融入高端產業,形成產業鏈和產業圈,吸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二要在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融入生態特色??茖W制定生態安全規劃,綜合考慮生態環境承受能力,劃定生態紅線,將綠色生態作為當地發展的底線,杜絕高污染、高耗能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
3.2 挖掘鄉村文化基因,彰顯小鎮特色文化
我國有著深厚的農耕文明底蘊。鄉村作為傳遞鄉土情懷的精神家園,一直承載著鄉愁依戀、故土尋根和田園牧歌的職能。工業社會的模式化和城鎮建設的復制性,使傳統的村落格局和鄉土情懷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臟亂差的村容村貌使人們對農村的印象定格在蕭條、落后等直觀印象上。因此,打造鄉風文明的鄉村環境成為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急需解決的一項任務。
特色小鎮文化品位的彰顯要以鄉村地域特色為立足點,開發鄉村文化資源,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古村落古建筑群、文化遺址遺跡、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載體,加強鄉村文化宣傳。同時,在特色小鎮的產業開發中嵌入鄉村文化商業元素,將特色文化打造成當地獨有的文化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參觀旅游,進而帶動餐飲、住宿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通過上述舉措,既能保證廣大村民在特色小鎮“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獲得切實收益,同時也提高他們了對鄉村文化內涵的認識和傳承保護的自覺性。
3.3 統籌安排,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作為村容村貌的空間體現,優美的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指標,也是特色小鎮建設的目標追求。為此,要統籌特色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布局,通過多方面打造生態宜居的環境優勢。
一方面,立足村莊原始村落布局形態,以特色小鎮建設主題為依據,對村鎮建設布局、建筑物風格、公共空間和產業分布進行科學規劃,預留一部分土地作為后續發展空間,并做好空間布局的合理轉化。另一方面,依托自身實力和政府支持,建設村莊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設施,提高各類設施運營維護效益。增加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和回收設備,鼓勵生產生活廢棄物循環利用;進行私家廁所、公廁和家禽家畜排放設施的改造,將其統一處理,減少廢棄物亂排放現象的出現;以特色小鎮為中心,逐步推動城鎮污水管網覆蓋到周邊農村,積極推廣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做到真正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
3.4 重視人才培育,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人才培育是發展特色小鎮的核心。打造一支數量龐大、德才兼備、踏實肯干的人才隊伍是建設特色小鎮的重中之重。
首先,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鶎诱茖W選拔、積極推薦本土人才,對其進行專業化培養,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經營管理能力和戰略規劃能力,增加技能型人才數量,將現代農業科技、文化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等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其次,打造人才創新創業平臺。通過當地政府資金、技術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動,尤其是發揮青年人的創業主力軍作用。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在培養本土人才的同時,盡可能吸引外地人才來當地發展。最后,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建立相應的人才服務制度,定期邀請專家對本土人才進行培訓。建立科學的考核和獎懲制度,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參 考 文 獻
[1]蘇斯彬,張旭亮.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6(10):73-75,80.
[2]王廉.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發展戰略及產業機遇初探[J].南方農村,2017,33(6):17-21.
[3]王小章.特色小鎮的“特色”與“一般”[J].浙江社會科學,2016(3):46-47.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