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慶彤
【摘 要】虛擬演播室可通過計算機對相關不存在或難以應用傳統方法構建的三維場景開展實時制作,并可借助攝像機對拍攝的視頻與制作的虛擬場景進行合成,使虛擬背景與視頻圖像實現同步變化,前景與背景實現充分結合。文章通過闡述虛擬演播室的內涵特征,分析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優勢,對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提出以下建議:依托虛擬演播室對課件進行二次處理,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性;依托虛擬演播室摳像技術,增強教師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依托虛擬演播室營造實訓情境,增強學生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研究旨在為促進微課教學的有序開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虛擬演播室;微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6-0295-02
0 引言
微課是將微型教學視頻作為載體,對相關領域中的知識內容等進行設計、呈現,進一步使其轉化為相關情境,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對于微課制作而言,其重中之重是將知識與教學環節予以內容化處理,制作成教學視頻??萍嫉娘w速進步,為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依托虛擬現實技術與廣播電視行業中常用的色鍵技術、數字圖形處理技術等,形成一種全新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即虛擬演播室。虛擬演播室可通過計算機對相關不存在或難以應用傳統方法構建的三維場景進行實時制作,并可借助攝像機對拍攝的視頻與制作的虛擬場景進行合成,使虛擬背景與視頻圖像實現同步變化,前景與背景實現充分結合。由此可見,對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虛擬演播室概述
虛擬演播室是指將通過攝像機拍攝獲取的以藍色幕布為背景的相關畫面作為前景,選取實時圖形計算機中通過三維動畫軟件形成的三維動作圖形作為對應需求的虛擬場景,依托跟蹤系統將全面收集的攝像機信息數據傳輸至計算機圖形工作站,并進行分析,進而形成與拍攝實景類似的虛擬場景。在此期間,需應用一系列關鍵技術。虛擬演播室的技術特征如下:①攝像機跟蹤技術。該項技術的應用可在拍攝活動中得到計算機的具體位置信息數據及動作信息數據,進而用以評定計算機與主持人、演員及攝像機等之間的位置關系。在虛擬演播室中,通常需要應用2~3臺攝像機,在演播室制作節目的過程中,虛擬攝像機與現場攝像機相互間可保持同步。攝像機跟蹤要求具備可靠的精度。例如,像素為60萬、變焦比為20倍的CCD攝像機,要求角度定位精度及分辨率達到0.001度。②輔助攝像技術。不同于以往的攝像頭追蹤技術,虛擬演播室更注重副攝像頭技術對圖像識別的能力,可在演播室攝像機頂部安裝一個較小的攝像機,在演播室制作節目的過程中,攝像機可擺脫一系列限制因素,即便是在戶外工作,同樣可實現廣角拍攝或極端前進。③照明技術。對于電視節目制作而言,“光”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廣泛推廣的虛擬演播室,照明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在虛擬演播室中,場地空間內各式各樣放入光均以藍色為基準色,如此方可滿足色度鍵的要求?,F階段,傳統的三燈照明技術手段已難以滿足工作要求,布光效果不斷提升,虛擬場景越來越真實。
2 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優勢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課堂教學形式,憑借其人性化特征及良好的教學成效,受到人們的青睞。微課的重中之重在于微型教學視頻制作,教學視頻質量與教學成效密切相關,虛擬演播室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微課視頻的制作質量,對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傳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實現情景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可使學生從聲音、影像中感受各式各樣的情景。依托這一平臺,學生可以在創設好的情景中開展學習,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②增強可視性,形成現場感。虛擬演播室可為微課視頻制作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使視頻可視性得到顯著增強,還可形成現場感,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專注度,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對知識內容的接收。③提升課堂密度,活躍課堂氛圍。微課的時間長度通常為3~5分鐘,應用虛擬演播室,可使課堂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呈現,該種多動畫、多場景的教學形式,可使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新穎,能有效提升課堂密度,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3 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在當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緊緊跟隨時代步伐,不斷改革與創新,強化對先進技術、成功經驗的學習和借鑒,切實推進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科學合理應用。進一步促進微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可以將下述內容作為切入點。
3.1 依托虛擬演播室對課件開展二次處理,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性
以數理化教學課程為例,其涉及諸多抽象、復雜的概念,諸如函數、公式、圖表等,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口語表達清楚,在教學課件中清晰地呈現教學內容。依托虛擬演播室,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應用虛擬背景中一系列強調畫面實現對各式各樣教學內容的有效呈現,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讓教師與學生擺脫時空限制,使各式各樣抽象的理論及其變化規律得以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如此一來,一方面可彌補微課教學無法實現師生互動的不足,另一方面還可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有效認識。
3.2 依托虛擬演播室摳像技術,增強教師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
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式各樣移動終端設備的性能不斷優化,眾多研究指出,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用戶瀏覽資訊、處理簡單業務的首選媒介。世界范圍內的各大高校更是為移動終端提供了大量優質的教學資源。與此同時,憑借世界范圍內眾多移動設備廠商的高質量人機界面設計,教師的一系列備課工作,諸如課件制作、文字處理、圖片搜集、網絡資源引入等,均可通過移動終端便捷地完成。依托虛擬演播室摳像技術,完成事前教學設計與交流后,微課制作人員可直接將移動終端與虛擬演播室系統進行連接,將移動終端界面轉變為教師的教學平臺。如此一來,一方面縮減了教師備課的時間,降低虛擬演播室中虛擬場景創設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還可提供多元豐富的教學設計層面的選擇,諸如教師與學生實時視頻互動、邀請學習伙伴或者專業人士進行平行評議等。
3.3 依托虛擬演播室營造實訓情境,增強學生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
針對操作類、實訓類微課課程,虛擬演播室可擺脫現場場景條件的束縛,依托虛擬場景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直觀呈現。例如,機械維修等實訓操作類課程,教師在演播室錄制實訓操作理論知識教學內容,并對操作環節進行演示,后期制作借助虛擬摳像技術、動畫模擬效果,實現理論與操作演示的有效相融,如此一來,學生可同時接收到教師清楚的口頭傳授和規范的操作演示,進一步增強學生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微課制作來說,虛擬演播室是一個可連接各式各樣教學資源、教育媒體,并且融合多元豐富教學理念的綜合教學媒體。鑒于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鉆研、總結經驗,提高對虛擬演播室內涵特征的認識,強化對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優勢的深入分析,依托虛擬演播室對課件開展二次處理,增強教師與學生相互間的交互性;依托虛擬演播室摳像技術,增強教師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依托虛擬演播室營造實訓情境,增強學生與學習材料的交互性。通過以上措施,積極促進微課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 考 文 獻
[1]蘇挺超,陳陽鍵.淺談虛擬演播室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7):202-203.
[2]姜楠.虛擬演播室技術在微課視頻制作中的運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2):92-93.
[3]李斌.虛擬演播室技術在微課視頻制作中的運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15):198.
[4]王祥,李紅娟,薛承夢.基于虛擬演播室技術的微課視頻制作研究[J].智能城市,2017(12):46-48.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