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的分類

2018-09-10 05:35:48于立昌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分類

于立昌

[關鍵詞]動作動量詞;事件動量詞;規(guī)約性;去范疇化;分類

[摘要]傳統(tǒng)語法所劃分的借用動量詞和專用動量詞,實質上是“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的區(qū)別。“事件動量詞”又可分為“強事件動量詞”和“弱事件動量詞”,前者以[+計事]為主,后者以[+計時]為主,更接近時量詞的語義特征,甚至出現(xiàn)表“體”的傾向。動量詞的動作性和事件性是計量角度的不同,也是規(guī)約性與非規(guī)約性的差別,這種差別在語義特征、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體現(xiàn)。

[中圖分類號]H146;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174(2018)03-0038-09

1.引言

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內部還存在著“去范疇化”(decategorization)程度的差異,這也導致了成員間語義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傳統(tǒng)語法體系將動量詞分為“借用動量詞”和“專用動量詞”兩大類。借用動量詞又分為“時間量詞”“器官量詞”“工具量詞”“伴隨量詞”和“同形量詞”等。(呂叔湘,1944;朱德熙,1982;何杰,2008)這種從來源角度所做的分類簡單、方便,但對動量詞的語義和語法分析并無太多實用價值。邵敬敏(1996)對這一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全新的改進,通過動詞與動量詞的選擇關系,結合動詞與動量詞的語義特征,將動量詞分為:A.通用量詞B.自主量詞C.借助量詞D.情態(tài)量詞等四類?!皠幼鞯拇螖?shù),一方面和‘量的觀念有關,一方面也和‘時的觀念相關。”(呂叔湘,1944)基于此,邵先生將“時量詞”和“通用量詞”視為動量詞的第一個層次,所有的“有量動詞”都可與這一層次的量詞結合,從A類到D類動量詞所能結合的動詞越來越少。這一分類系統(tǒng)深入動量詞的語義內部考察動詞與動量詞的選擇限制關系,分類更貼合實際。

劉街生(2003)將動量詞視為介于[+計時]和[+計事]之間的連續(xù)統(tǒng),認為借用動量詞具有“工具論元含義,是使動詞所表達的事件具體化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事件的重要成分?!敝芫辏?007)也指出,“計次或計時,是動量詞共同的表意功能”,并從表意功能出發(fā),將動量詞分為“純計數(shù)量詞”“純計時量詞”“數(shù)時量詞”“工具量詞”“結果量詞”“情態(tài)量詞”,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專用”和“借用”的分類模式。李湘(2011)對名詞類借用動量詞的功能和身份進行了深入考察,認為借用動量詞不僅具有“計事”功能,更是一種復現(xiàn)同指事件的表達策略,具有核心論元(core argu-ments)地位;專用動量詞為非核心論元(non-core/extra arguments),在論旨角色上屬于外圍語義成分。但該文對工具格名詞如何發(fā)生轉喻并未具體闡釋,沒有注意到數(shù)詞在轉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借用與專用動量詞計量角度的差別。

前人的研究為進一步探討動量詞的分類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們將立足動量詞計量角度和去范疇化程度的差異,結合動量詞與數(shù)詞、指代詞及動詞的選擇限制關系,探討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及其次類的系統(tǒng)差別。鑒于“同形動量詞”與動詞重疊的復雜關系,我們將另文討論。本文語料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CCL),為節(jié)省篇幅,具體出處均略去。

2.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

2.1動作動量詞與事件動量詞的關系

借用動量詞和專用動量詞不僅是來源上的不同,根據(jù)對二者語義和句法功能的考察,我們認為,借用動量詞主要是計量動作的,稱之為“動作動量詞”;專用動量詞主要是計量事件的,稱之為“事件動量詞”。這種分類從本質上反映了二者計量角度和去范疇化程度的差別,這種差別在語義和句法功能方面也有一定體現(xiàn)。

本文所謂的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是從計量角度出發(fā)而提出的兩個概念。任何事件都包含具體的動作及相關的主客體,一個動作可以概括為一個事件,一個事件也可分解為一個或若干個動作。從微觀視角觀察某一事件,可以計量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的具體動作;從宏觀視角來觀察整個行為,則可以概括為一個事件。動作具有直觀性、現(xiàn)場性,事件具有概括性、事后性,需要一定的總結歸納。

如《山楂樹之戀》中萬駝子因個人言行不檢點,被人暗中打了。其中被打的情節(jié)描述為“小萬的腰被踢了好多腳,腿空里怕也遭了秧……”。幾天后萬駝子才來上班,將這一情節(jié)描述為“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那一頓扛得不輕?!逼渲械摹昂枚嗄_”是對“踢”這一具體動作的計量;而后面在總結這一被打情節(jié)時,概括為“那一頓打”。這里的“腳”就是“動作動量詞”,“頓”為“事件動量詞”。再如:

(1)韓德寶說:“我只打過她那一次,而且,只打了她一巴掌?!?/p>

雖然韓德寶只“打了她一巴掌”,但從“打她”這一事件的整體來觀照,則概括為“一次”;而“一巴掌”是對“打她”這一過程的具體動作計量。動作和事件動量詞的區(qū)別還存在于大量的實際語料之中:

(2)他最威風的一次,是一巴掌打得鐵香滾到一群驚飛四散的鴨子里面去了。

(3)等我背過身來,他就給了我一個大嘴巴,我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就挨了一頓打。

(4)他一次次來到高爐前,轉了一圈又一圈,看了一眼又一眼,摸了一把又一把……從時間雛度來看,動作動量詞一般是計量在同一時間發(fā)生的動作,而事件動量詞所計量的對象則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例如:

(5)a.我用鞭子抽了他三次(回、頓),他還是不聽話。

b.我用鞭子抽了他三下,他還是不聽話。

即使沒有相關的時間提示,也可推知a句所表達的應是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三個事件,具有明顯的事后性;而b句則應是同一時間發(fā)生的三個具體動作,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或同時性??梢?,借用動量詞所計量的動作在時間持續(xù)上一般相對較短。

劉街生(2003)和李湘(2011)都認為,“數(shù)詞+借用動量詞”可以單獨指代“事件”,具有[+計事]的性質。如李文指出,因為“這些名詞實際指稱的不是實體事物,而是某一(類)特定的事件?!庇捎谵D喻機制的作用,“用某個實體來指代一個跟該實體相關的事件”。如在借用動量詞之前添加的“大、小”等形容詞(扎了一大針、踢了一小腳),是用來修飾事件,而不是實體。我們認為,這里的“大、小”固然不是指實體(“針”、“腳”)的“大”“小”,但也不是指事件的,事件難以用“大”或“小”來形容,而應當是指動作幅度或力度的“大”“小”,用“針”和“腳”等實體來轉指跟該實體相關的動作。

2.2借用動量詞的動作性和專用動量詞的事件性

李湘(2011)指出工具格名詞轉喻為“借用動量詞”時,在及物性參項之一——“施動行為的現(xiàn)場性”方面有所體現(xiàn)。這一及物性參項也可視為借用動量詞動作性的具體表現(xiàn),我們嘗試用比喻時間短暫的動作動詞“轉身”所構成的句式來檢驗動量詞的動作性和事件性:

(6)S+V+了+(O)+數(shù)詞+動量詞+(0),轉身+就+V+(了)。

凡是能夠進入這一格式的即可視為動作動量詞,反之,為強事件動量詞。弱事件動量詞雖然也可以進入這一格式,但所表示的意義不同。(詳見3.1節(jié))例如:

(7)他踢了我一(兩、三)腳廠次廠回,轉身就走了。

他吃了一(兩、三)口廠頓飯,轉身就離開了。

借用動量詞的這一句法特征表明這一(些)動作是在同一時間段內發(fā)生的,與動作動詞“轉身”所在小句一起表示連貫的兩個動作。而專用動量詞“次”“回”“頓”等難以進入這一格式,特別是計量多次發(fā)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時間間隔,與“轉身”的詞義相矛盾。這種現(xiàn)象也反證了“腳”“口”“巴掌”等借用動量詞的現(xiàn)場性和直觀性。李湘(2011)認為“射一箭”“扎一針”“跺一腳”等有如下兩種變換格式:

(8)射一箭→射他一箭→用箭射他

扎一針→扎他一針→用針扎他

跺一腳→跺他一腳→用腳跺他

(9)射一箭→射一次箭

扎一針→扎一次針

跺一腳→跺一次腳

李湘推測這兩種變換格式可能分別來自于兩種不同的實現(xiàn)機制:一是由“射箭、扎針、跺腳”等自反性動詞經(jīng)歷“語素離析”而來;二是由“(用箭)射、(用針)扎、(用腳)跺”等非自反性動詞經(jīng)歷“工具轉喻”而來。

我們認為,這兩組句式當是描寫動作和描寫事件的區(qū)別。借用動量詞計量具體的動作,可以補出受事“他”;而專用動量詞“次”計量事件,“射一次箭”可能包含“射了一只或多只箭”,從整體角度來觀照就可概括為“射一次箭”。也就是說,“箭”“針”“腳”等都應是由工具轉喻而來的,只是由于當使用專用動量詞“次”后,即上升為對“事件”的計量。使用借用動量詞時,“箭”為動詞“射”的一個工具論元,此時“射一箭”為具體動作的計量,可以說(8)和(9)兩組例句是因計量角度不同而形成的。當同時補出受事和添加專用動量詞時,反而不成立:

(10)*射他一次箭 *扎他一次針 *跺他一次腳

對于這種矛盾現(xiàn)象,李文也解釋為是兩種來源機制不同而造成的。其實這種現(xiàn)象也應視為“動作”和“事件”兩個不同的計量視角,難以在一個句子中同現(xiàn)。

借用動量詞相比專用動量詞的去范疇化程度低。正如劉街生(2003)和李湘(2011)所論證的,工具類借用動量詞具有核心論元地位,與雙賓語結構中的間接賓語具有高度相似性。通過雙賓語結構也可看出專用動量詞不具備核心論元的身份,當是外圍語義成分。例如:

(11)給了他一拳/腳/T/*次/*會/*頓

可見,動作性和事件性是動量詞不同計量角度的體現(xiàn),專用動量詞是從宏觀(整體)視角來計量事件,借用動量詞是從微觀(直觀)視角來計量其中的具體動作。專用動量詞去范疇化程度高,語義上更加抽象、概括,因此所受到的語義限制小,能夠結合的動詞多;而借用動量詞語義實在,為動詞的工具論元,一般只能與特定語義內容的動作動詞結合,語義選擇限制大,能夠結合的動詞少。

2.3動量詞分類系統(tǒng)

動作動量詞以單一動作為計量單位,除了“下1”為單純計量動作的動量詞,主要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借用動量詞。根據(jù)來源可將其分為以下四類:

器官量詞:腳、手、把。、拳、眼、口、巴掌……

工具量詞:刀、槍、鞭子、斧頭、筆……

伴隨量詞:聲1、步、圈。

單純動作量詞:下。

這類動量詞可與數(shù)詞自由搭配,其中的數(shù)詞一般均為實指,二者所構成的動量結構計量實際發(fā)生的動作行為。

以往研究大多認為借用動量詞的作用是增強動作的形象性,其實這類動量詞的主要功能當是計量動作,語義相對實在,多來自名詞。理論上只要能夠用來作為完成某一動作所憑借的工具或事物、表動作伴隨結果的名詞都可視為動作動量詞,具有開放性特征。

單純動作量詞“下,”表示具體動作的單位量,幾乎所有工具格名詞都可以由“下1”來表達具體的動量,形成“用(把)NP+V+數(shù)詞+下”格式。也就是說,與其他動作動量詞不同,如無上下文提示,“下1”不能體現(xiàn)出動作所憑借的工具,語義相對抽象,但仍以計量動作為主。如前所述,借用動量詞為謂語動詞工具論元,與雙賓語結構具有較多相似性,“下1”與借用動量詞一樣可進入雙賓語結構中,體現(xiàn)了其動作性特征。例如:

(12)只要小白鬼真喊警察,就給他一下。

(13)當時我拿著從他腰里搜出的那把朝鮮刀,真想朝頭上給他一下子。

當“下”與非動作動詞結合時,應視為弱事件動量詞“下1”,此時數(shù)詞只能是“一”。例如:

(14)這里要解釋一下,我成績很差。

(15)說到這,他頓了一下,臉上的表情十分復雜。

“把?!笔潜硎九c手有關的具體動作的單位量,與之結合的動詞都是與手有關的動作動詞;當與非動作動詞,或與手無關的抽象義動詞結合時,即為弱事件動量詞“把2”,此時數(shù)詞只能為“一”。例如:

(16)在我所謂最“落魄”的時期越一把。

(17)為了大撈一把,商家們往往把消費的價錢抬得很高。

邵敬敏(2007)考察了“一把”的歷時演變,隨著動詞的動作性減弱,動量詞“把”呈現(xiàn)出[一用手][+人類][+可變][一受事]特征,其中的數(shù)詞只能是“一”,不能被別的數(shù)詞替換,說明“一把”已經(jīng)出現(xiàn)詞匯化跡象。

伴隨動量詞“聲,”計量與口部有關的動作行為,可與數(shù)詞自由結合,表示“叫”“說”等動作動詞實際所發(fā)聲音的單位量。弱事件動量詞“聲2”不實指口部所發(fā)出的聲音,不在于是否有聲音發(fā)出,也可以是便條、短信等文字形式,只能與“一”結合,相當于“下2”。如例(18)中“一聲”和“一下”完全可以互換而所表達的語義一致。

(18)我一愣,我說也沒人通知我一聲??!有這事趕明兒你得提前告訴我一下。

伴隨動量詞“圈1”是計量圓形的位移動作,表達“跑、走、轉、圍”等動作動詞的單位量,可與數(shù)詞自由結合。弱事件動量詞“圈2”一般只與“想”“考慮”“猜”等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結合,數(shù)詞也只能是“一”。例如:

(19)想了一圈,沒有誰能聽我發(fā)泄。

(20)讓90后的孩子猹了一圈,有說是抽水機的,有說是消防喉的。

“下1”和“下2”、“把1”和“把2”、“聲1”和“聲2”、“圈1”和“圈2”的區(qū)別可概括為:只要“下”“把”“聲”“圈”能與數(shù)詞自由結合的就是“動作動量詞”,只能是“一”的即為弱事件動量詞。

伴隨動量詞雖然不計量單一的動作行為,但仍以具體動作為計量單位,表達一種動作量的集合。也就是說,這類動量詞所計量的是動詞本身所具有的量,是動作每完成一次就應該自然形成的一個客觀的單位量,也具有較強的現(xiàn)場性和直觀性,同樣可以進入句式(6)中。

事件動量詞是指以整個事件為計量單位,不關注事件過程中的具體動作,大致對應傳統(tǒng)所說中的專用動量詞。依據(jù)是否只能與“一”結合將其分為兩類:

強事件動量詞(可與數(shù)詞自由結合):次、回、趟、遍、頓、場1、場1

弱事件動量詞(只能與“一”結合):番、通、陣、氣、下2、聲2、把2、圈2

動量詞的語義和句法功能要與數(shù)詞或指代詞結合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只能與“一”結合說明弱事件動量詞在計量功能方面已經(jīng)有所缺失。在語義特征方面,弱事件動量詞的時間性特征增強,主要表現(xiàn)在不能單獨與指代詞結合來指代事件,必須借助事件名詞,這一點與“時量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側重時間維度的表達;強事件動量詞可單獨與指代詞一起指代事件,不需要借助事件名詞。在句法組合方面,弱事件動量詞只能與“一”結合,大多位于賓語之前,表明其與動詞的關系更為緊密,具有動相性質,表達謂語動詞的一種持續(xù)狀態(tài);強事件動量詞可與數(shù)詞自由地結合,表達實際動量,大多位于賓語之前,小部分可前可后。

動量詞的事件性和動作性也可視作規(guī)約性與非規(guī)約性的區(qū)別。一個事件當中可能包含一個或若干具體的動作,即使僅包含一個動作,從整體來看也可以概括為一個事件,體現(xiàn)了規(guī)約性特征,而動作的計量則是客觀的、非規(guī)約性的。比如“吃”這一行為,“吃一口”是最小、最基本的單位動作量,“吃一頓/次/遍”等則包含“吃”的多個單位動作量(“一口”),是規(guī)約性的。也就是說,“頓、次、遍”等強事件動量詞是從整體或宏觀角度對“吃”進行計量,具有社會規(guī)約性??梢哉f,“口”計量一個具體的“吃”的動作,而“頓”則為“吃”的復雜行為的概括;人們沒有興趣,也沒有必要去計量“吃一頓”中具體包含多少“口”,而從整體視角將“吃”的行為概括為“一頓”。在時間維度上,“吃一頓”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規(guī)定,但一般具備約定俗成的時長??梢姡瑒幼鲃恿吭~(非規(guī)約性)是客觀存在的,具有直觀性、客觀性特征;事件動量詞(規(guī)約性)的語法化程度要高于動作動量詞,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觀性特征。

弱事件動量詞——“番”“通”“氣”“陣”等表示動作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動量詞,也可視為一種社會規(guī)約,但同時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特征。如“張三發(fā)了一通牢騷”中,張三可能只說了一句牢騷話,從敘述者角度概括為“一通牢騷”,則體現(xiàn)出了敘述者的一種主觀判定。也就是說,弱事件動量詞所表現(xiàn)出的時間持續(xù)的長短具有相當?shù)闹饔^性特征,因此會給人一定情態(tài)特征的語感。正因為如此,以往研究將其定義為“情態(tài)量詞”或“持續(xù)量詞”。這種情態(tài)特征其實就是主觀性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李宇明(2000)也認為,動量詞“番”“通”“陣”“陣子”等,具有時間的持續(xù)性,從而具有主觀大量的意味;與這些量詞相配的數(shù)詞,主要是“一”和表約量的“幾”。

同樣,表“時短量小”的弱事件動量詞“下:”也不實指具體的動量,而是一種規(guī)約小量,也具有一定主觀性特征。此時“下:”可以用“小”來修飾,表達一種主觀小量。例如:

(21)我也振奮樂一小下,但馬上就蔫掉了。

(22)我每次坐在的士上,都往窗外瞎看,一見到那幾棵樹就陶醉一小下。

可見,弱事件動量詞的這種主觀性時間特征與“時量詞”所表示的客觀時間具有明顯的區(qū)別。

廣義動量詞還包括“時量詞”,主要指“年、月、日、小時、分鐘”等表示時段的時間名詞。時量詞放在動詞前一般表示在這一時段內發(fā)生某一事件,放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持續(xù)的時間。(馬慶株,1990;秦洪武,2002)在與指代詞結合時,表示某一具體時段或時點,不具備“動作”或“事件”性特征。

3.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的句法語義差異

3.1動作性和事件性在指代功能上的差異

動作動量詞的去范疇化程度低,保留較多源出詞類(名詞)的語義特征和句法功能。在與“這”“那”“每”等指代詞一起表達指代功能時,即使當數(shù)詞為“一”時,一般也不能省略,因為省略會造成混淆——是動量詞還是名詞(因為名詞也可以直接受指代詞修飾);事件動量詞因其去范疇化程度高,則可以省略“一”。而且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在與“這(那、每)”等結合表達指代功能時,其各自的動作性和事件性特征更加突顯。例如:

(23)這一拳激怒了我,我抄起墻邊架上的臉盆,朝他砸了過去。

(24)(她)半責半嗔地勾了我一眼。這一眼,差點沒讓我喊:“魂兮歸來!”

(25)可是,這一次,他沒給她表達不高興的機會。

(26)這一趟,她早失去了上一次的愉快的冒險的感覺。

上述例(23)和(24)中的“一”省去后會顯得不自然,說明離開數(shù)詞動作動量詞的計量功能難以體現(xiàn)出來。在與“這”“那”“每”等結合后,借用動量詞的動作性更為突顯,充當主語或話題,如例(23)中的“這一拳”,是指由“一拳”轉指“擊打”的動作;而例(25)和(26)的“這一次(趟)”,充當時間狀語,其中的“一”完全可以省略。

李湘(2011)認為,借用名詞的動量詞能夠由實體轉指動作事件,但對借用名詞如何實現(xiàn)轉喻未予說明。我們認為,借用名詞之所以能轉喻為動量詞,其中的數(shù)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數(shù)詞的參與,工具格名詞難以轉喻為動量詞。以“捅一刀子”為例,李文認為“刀子”由分割器物,經(jīng)過轉喻機制,指涉一個跟刀子相關的事件,即“用刀子向外施為”。我們認為,這里單個名詞“刀子”是難以發(fā)生轉喻的,應是在“數(shù)詞+名詞”的組合中,“刀子”失去典型名詞的指稱功能(如不能添加名量詞),由動詞的工具論元轉指動作的計量單位??梢哉f,是數(shù)詞“一”抑制了“刀子”的名詞性特征,“數(shù)+名”結構整體發(fā)生轉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于工具格名詞要與數(shù)詞組合后才能發(fā)生轉喻,所以即使當與“這”“那”“每”等一起表達指代功能時,其中的數(shù)詞“一”仍難以省略。

動作性和事件性的區(qū)別還表現(xiàn)在“指代詞(數(shù)詞)+借用動量詞”結構在句子中均分析為主語,而“指代詞(數(shù)詞)+專用動量詞”結構一般只能分析為狀語。即借用動量詞宜看作是動詞的核心論元,而專用動量詞應視作非核心論元。這說明借用動量詞是完成某一動作所必須具備的論元,更多體現(xiàn)為一個實體,參與動作的完成或實現(xiàn);專用動量詞是對事件的計量,是從事件整體或外圍的視角進行觀照的。如李湘(2011)所舉如下例句:

(27)(他)一拳打在了對手的臉上

(28)*(他)一次/回/下打在了對手臉上

(他)一斧子砍了下去*(他)一次/回/下砍了下去

(29)這一棍子打斷了王胡的腿。→*這一棍子財主打斷了王胡的腿。

(30)這一次/回打斷了王胡的腿?!@一次/回財主打斷了王胡的腿。

可見,“這(那、每)+數(shù)詞+強事件動量詞”結構可以單獨指代事件,如例(30);也可以加上名詞成分來指代事件,如“這次會議”“這頓飯”“這場球”“這趟廣州”等。

弱事件動量詞與指代詞結合時,其中的“一”也均可以省略。其中“番:”“通2”與“這(那)”等指代詞結合后,不能單獨指代事件,必須要借助名詞來指代事件。例如:

(31)我這一番即興演說,振振有詞,效果頗佳。

(32)這一通牢騷又引起了呂留良的一大段議論。

而“下2”“氣”與指代詞結合后只能表示時間,不能指代事件。例如:

(33)朱書記從不打招呼,誰招待就克誰;這下,鄉(xiāng)里卸了大負擔。

(34)這一氣兒他吃了三根冰激凌。

“下2”“氣”也不能與名詞賓語一起指代事件,如邵敬敏(1996)所說的,二者“不能分析為定語,只能分析為謂語動詞的補語”,即只能屬前,不能屬后。

“陣”既可以借助名詞賓語指代事件,也可單獨與指代詞結合表示時間。例如:

(35)這一陣騷動必然會驚動眼鏡王蛇,使它咬人。

(36)這一陣,文藝界的春天剛剛復蘇。

弱事件動量詞也能夠進入句式(6)“S+V+了+(O)+數(shù)詞+動量詞+(O),轉身+就+v+(了)”中,但其中的動量結構不再指動作的次數(shù)或頻率,而強調謂語動詞完成或實現(xiàn)過程中的一種持續(xù)狀態(tài)。只能與“一”結合,說明弱事件動量詞計量功能已經(jīng)有所喪失,主要表達謂語動詞完成或實現(xiàn)時的持續(xù)狀態(tài),如邵敬敏(1996)將“番”“通”“氣”和“陣”稱作“持續(xù)量詞”,其中“番”表示花費較長時間或較多精力去做某事,有褒義傾向;“通”表示動作比較隨便、凌亂,有貶義傾向,具有明顯貶義時還可以選擇“氣”。劉街生(2003)也認為,“番”“通”的“計事的意味虛化,計時性突顯的時候,體現(xiàn)主觀量大的情態(tài)特征”。而“下:”則沒有上述類似的情態(tài)功能,僅表動量小或時量短,(劉街生,2003;邵敬敏、馬婧,2009)有表“體”的傾向,與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接近。(劉月華,1984;胡孝斌,1997;蔣湘平,2015)如蔣湘平(2015)考察了“VV”與“V一下”的區(qū)別,認為傾向于指動作續(xù)段時用“VV”,指向結果續(xù)段時傾向于用“V一下”。也就是說,除了“下:”,其他弱事件動量詞還有各自獨特的情態(tài)特征,但核心語法意義還是表謂語動詞的持續(xù)狀態(tài)。

呂叔湘(1944)還指出,動作的次數(shù)“也是一種‘動相”,“凡是僅僅表示有過一個動作的,可以稱為‘一事相?!笨梢哉f,因弱事件動量詞的語法化程度較高,可視為一種動相,表明“一十弱事件動量詞”結構已經(jīng)部分喪失了計量功能。劉街生(2003)也認為,“下1”和“下2”的區(qū)別“取決于它計量可以反復的行為,還是體現(xiàn)時間量度特征”。只能與“一”結合說明弱事件動量詞的時間因素增強,這類動量詞表示謂語動詞的持續(xù)狀態(tài),一個持續(xù)的時段很難分割成若干數(shù)量。而動作動量詞和強事件動量詞所計量的對象盡管也占據(jù)一定的時段,但從認知角度來看,常被看作是時軸上的若干時點,因此可以與數(shù)詞自由結合?!胺薄巴ā薄皻狻背吮硎疽欢ǖ那閼B(tài)功能,主要還是表達動作持續(xù)的時間較長,這種持續(xù)時間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與言者主語的主觀認識或情緒相關,不像時量詞所表示的持續(xù)時間是客觀的?!跋拢骸彼硎镜某掷m(xù)時間是短暫的,即上述學者所指出的“時短或量小”。

3.2動作性和事件性在名詞賓語指稱功能上的差異

當動量結構和名詞賓語同現(xiàn)時,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各自搭配的名詞賓語的指稱功能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動作動量詞是計量具體的動作,因此其中的名詞賓語一般都是“有指”,且“定指”的,而事件動量詞所攜帶的名詞賓語則既可以是“有指”,也可以“無指”。張伯江、方梅(1996)敏銳地觀察到當名詞賓語為無指時,只能構成VMN格式(即動詞+動量結構+名詞),這種順序正與專用動量詞和賓語的順序是一致的,兩位先生雖然沒有區(qū)分專用動量詞和借用動量詞的情況,但提到“借用動量詞”的位置更加靈活,并指出老舍作品中還沒有出現(xiàn)借用動量詞位于賓語前的用例。動作動量詞語義相對實在,因此在具體的計量過程中,動作的對象一般也是特定的。同時,因其去范疇化程度較低,兼具工具論元性質,一般只能出現(xiàn)在賓語之后(VNM),即馬慶株(1990)、李湘(2011)所說的間接賓語位置。即使少數(shù)由動作動量詞(聲1、眼、把1、下1)構成的VMN中的N,因表示某一具體的動作行為,其中的名詞賓語一般均為定指。例如:

(37)喂,是王秘呀,請叫一聲老楊。

(38)父親走得如此突然,沒來得及看一眼剛出生的孫子。

(39)皮普準忍不住推了一把老王。

(40)拍打一下滿身的冰屑,套頭衫在身前挽起的疙瘩終于解開。

當普通光桿名詞分別與動作動量詞和事件動量詞結合時,也能表明這一名詞賓語的指稱性質。例如:

(41)我吃過一次/回榴蓮(無指)——我吃了一口榴蓮(有指、定指)

(42)我只看過一次/回舞臺?。o指)——我只看了一眼舞臺?。ㄓ兄?、定指)

強事件動量詞側重事件的整體計量,可以關注,也可以不關注其中的具體動作對象,因而其中的名詞賓語既可以是有指的,也可以是無指的。

3.3動作性和事件性在動量結構與賓語語序方面的差異

關于賓語和動量結構的語序問題,前人主要從名詞賓語、動詞的語義角度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劉月華(1983)、李臨定(1986)都指出借用動量詞一般采用VNM語序,但“眼”和“把”有例外。張伯江、方梅(1996)從功能語言學角度出發(fā),認為制約二者語序的主要因素取決于名詞的指稱和信息的新舊,并指出借用動量詞(眼)的位置比較靈活。李湘(2011)認為,典型動量詞都能構成“動量短語+NP”結構,其中的NP通常為事件名詞,而借用動量詞構成的數(shù)量短語則無法再帶NP。

動作動量詞在參與事件表達時,作為謂語動詞的工具論元,類似雙賓語結構中的間接賓語,一般采用“VNM”格式,因此也難以形成“動量短語+NP”結構形式。其中器官量詞和工具量詞的這一句法表現(xiàn)最為明顯。但器官量詞中的“眼”比較特殊,與“眼”結合的都為“看”“瞥”“瞪”“瞅”“白”“瞄”等與眼部動作有關的動詞,這類動作幅度小,很難用具體的數(shù)字來計量,因此能與“眼”結合的數(shù)詞多為“一”或“兩”等非實指的數(shù)詞。這種情況下,“眼”的語義貢獻相比“拳”“巴掌”等要小,有虛化的跡象,如“看一眼”和“看一下:”已經(jīng)很難看出有什么區(qū)別:

(43)我們今天就是來看你的演出,我們就想來看一眼/下英雄。

(44)我偷偷地瞥了方先生一眼/下,臉上滿是欣慰的笑。

跟“眼”類似,由“聲”構成的動量結構可以在賓語前,也可以在賓語后。如例(26)所示,其中的“一聲”不一定實指聲音,而是相當于“一下:”,即“聲2”也有虛化的跡象。當實指某一確切數(shù)量時,則只能采用“VNM”順序:

(45)明天早上你叫他三聲/*叫三聲他,他要是不起來,咱們就走。

可見,由于事件動量詞的去范疇化程度高,與動詞的關系更為緊密,總體趨勢是出現(xiàn)在賓語之前。劉世儒(1965)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的動量詞一般都存在所謂“隔賓補動”現(xiàn)象。張伯江、方梅(1996)考察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動量短語和賓語的先后順序,認為VMN語序是發(fā)展的主流,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馬慶株(1990)也指出,“我們發(fā)現(xiàn)在雙賓語構造中數(shù)量結構不容易出現(xiàn)在近賓語的位置上,而主要在遠賓語位置上出現(xiàn)?!蔽覀冋J為,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部分動量詞的語法化進程依然在持續(xù),語法化程度越高的動量詞越傾向靠近謂語動詞,而語法化程度低的則要“隔賓補動”。

強事件動量詞“趟”似乎既可以在賓語前,也可以在賓語后。例如:

(46)我與蔣夫人和張副司令已經(jīng)商量好,請你去西安一趟。

但當“趟”在計量非實指行走義動詞時,就只能采取“VMN”格式。例如:

(47)你出了一趟差回來就成小說家了。

事件動量詞出現(xiàn)在賓語前就目前來看只能說是一種整體趨勢,會有一些例外。動量結構與賓語的語序,似乎還與動詞語義的抽象程度有關系(如上述例句中的“趟”),即謂語動詞為動作動詞時,動量結構傾向于在后,而表抽象義動詞傾向于在前。

動量結構與賓語的語序問題和3.2節(jié)所述的名詞賓語的指稱性質密切相關,動作動量詞計量的對象為具體動作,所攜帶的賓語也要求是具體的事物(有指、定指);事件動量詞計量事件,其賓語可以是有指的,也可以是無指的。當名詞為有指時傾向于緊貼動詞,無指時,則要遠離動詞。即如張伯江、方梅(1996)所證明的,名詞賓語為“無指”——VMN;名詞賓語為“有指”且“定指”時:新信息——VMN,舊信息——VNM。

4.余論

“不同的量詞實質上既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來觀察事物的結果,也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來觀察事物并確立不同的計量基準的結果?!保ㄉ劬疵?,1993)本文根據(jù)動量詞的語義和句法功能,將現(xiàn)代漢詔動量詞系統(tǒng)分為:動作動量詞、強事件動量詞、弱事件動量詞和時量詞。從認知角度來看,具體的動作行為相對直觀,具有客觀性特征,而事件的總結計量則需要一定抽象概括,具有規(guī)約性特征;從語法化視角來看,現(xiàn)場的直觀的動作更容易計量,動作動量詞也應先于事件動量詞產(chǎn)生。

計量動作和計量事件應該是漢語描寫瑚實世界的兩個不同視角,兩類動量詞具有各自獨特的語言價值和表達功用。動作計量和事件計量還存在一定的交叉,但對兩種計量視角的探討將有助于更深刻地認識漢語動量詞的性質。

[責任編輯 匡小榮]

猜你喜歡
分類
2021年本刊分類總目錄
分類算一算
垃圾分類的困惑你有嗎
大眾健康(2021年6期)2021-06-08 19:30:06
星星的分類
我給資源分分類
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
學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22
分類討論求坐標
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按需分類
教你一招:數(shù)的分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欧美天堂网| 日韩激情成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第一区|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视频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性影院|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99在线国产| 欧美亚洲欧美区|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色婷婷成人|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538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三级|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91|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毛片久久久|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国产18在线播放|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美女亚洲一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aaa国产一级毛片| 欧类av怡春院|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在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四虎AV麻豆|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成肉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58av国产精品|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中文字幕va|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不卡网亚洲无码| 久久女人网| 国产不卡在线看| 欧美日本中文|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