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銀 賀茂峰
摘 要:功的計算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和必考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本章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方法多樣,遇到問題后切入點的尋找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方法;應對;功的計算
“機械能”是高中物理的重點章節、高考的熱點知識。“機械能”學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功”計算的把握,本文將從五方面加以總結。
一、公式法1:W=Fxcosα
公式要求力為恒力,不必要求物體作直線運動;如果物體做曲線運動,x取所求時間段內的總位移,α取總位移與恒力間的夾角。
二、特殊力的功的計算
特殊力功的計算有自己的獨特的方法、公式。①重力做功:W=mgh;②靜電力做功:W=qU;③大小恒定,方向始終與運動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或始終與運動方向成固定夾角θ),該力的功:W=F s(或W=Fscosα),式中s為路程。
三、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參與轉化,所以說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但不同形式的能量轉化需要不同力的功來量度.
1.重力做功等于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WG=-△EP
2.彈力(彈簧)做功等于彈性勢能的減少:W彈=-△EP
3.靜電力做功等于電勢能的減少:W電= -△EP
4.所有力所做功的代數和(或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加:W總=△EK(動能定理)
5.除重力、彈力(彈簧)外其它力所做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增加: =△E(功能關系)
6.一對相互作用的滑動摩擦力所做功代數和等于系統生存的熱量:fs相對=Q;
7.在電磁感應中安培力做功等于電能的減少:W安=-△E電(在發電機中,安培力做多少負功將有多少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電動機中,安培力做多少正功將消耗多少電能而產生機械能。)
四、公式法2:W=Pt
公式要求P為平均功率,對力是否為恒力以及物體是否做直線運動都不作要求。
五、圖象法
P-t圖象及F-x圖象中的曲線與橫軸所圍成的面積表示功。
[例1]如圖所示,人拉著細繩的一端由A走到B,使質量為m的物體勻速上升.已知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s,細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已在圖中標出,不計滑輪的摩擦,求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解析:人所施拉力不是恒力,是不能用W=Fxcosα來計算功的。拉力做功增加了物體的重力勢能,即WT=mgh。由幾何知識得:s=OC cot30°-OC cot45°,物體上升高度h=OC/sin30°-OC/
sin45°,聯立以上兩式得h=s,則拉力做功為mgs
[例2]如圖所示,一質量m=2.0 kg的物體從半徑為R=5.0 m的圓弧的A端,在拉力F作用下沿圓弧緩慢運動到B端(圓弧AB在豎直平面內).拉力F大小不變始終為15 N,方向始終與物體所在位置的切線成37°角.圓弧所對應的圓心角為60°,BO邊為豎直方向,g取10 m/s2。求這一過程中:
(1)拉力F做的功;
(2)重力mg做的功;
(3)圓弧面對物體的支持力FN做的功.
解析:將圓弧AB分成很多小段s1、s2、…sn直到每一段可視作直線,因拉力F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物體所在位置的切線方向成θ角,那么拉力在每小段上做的功為W1=Fs1cosθ、W2=Fs2cosθ…Wn=Fsncosθ,而力F所做的功WF=W1+W2+…
Wn= Fscosθ,s為圓弧長,即;因此WF=20π(J)=62.8J。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僅取決于A、B位置高度差,WG=-mgR(1-cos60°)=-50J。由于支持力FN始終與運動方向垂直,故FN做功為零。
[例3]質量為m的物體,由靜止開始下落,由于空氣阻力作
用,下落加速度為g,在物體下落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動能增加了mgh
B.物體機械能減少了mgh
C.物體克服阻力做功mgh
D.物體重力勢能減少了mgh
解析:物體下落加速度為g,說明阻力大小為mg。物體動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力所做的功,即mah;機械能的增加量等于阻
力所做的功,為mgh;重力勢能減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即重力勢能減少了mgh。故選項ACD正確。
參考文獻
[1]王愛美.高中物理功的計算方法探析[J].考試與評價,2015(2).
(作者單位:湖北省興山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