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摘 要:本文以民俗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為前提,通過對地域性及景觀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發展概況及其相關應用的理解,并結合對張家口蔚縣的民俗文化的剖析,論證了民俗文化是當代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對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當代景觀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當代景觀設計應該突出景觀設計中對民俗文化的整體把握,產生強烈的民俗特色,使其融入到整個區域文化當中,體現了“越是民族的、地域的,就越是世界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景觀設計; 民俗文化;傳承;發展
一、民俗文化與景觀設計的關系
俞孔堅將景觀設計定義為:景觀設計是關于土地的分析、規劃、設計、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景觀設計是為人類營造舒適環境的一種方式,是反應人們對待生活的一種形式,也體現人類的文明為人類營造健康舒適、清新宜人的居住環境服務的,現代景觀設計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景觀是人類傳播文化信息的符號。
中國民俗文化和景觀設計的關系,體現著民族性、時代性和當代人文精神審美理念,以及自身對環境的一種依賴,包括情感依賴、生理依賴和文化依賴,這種層面上,它對環境的選擇,判斷,對于傳統文化的依據更加深刻,更加深厚,更加具有意義。民俗文化已經成為體現社會民俗性的一種文化符號,它與現代景觀設計學具有相互影響的作用并成為主要設計元素影響著景觀設計作品的質量,它與景觀設計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民俗景觀的特性
區域性 民俗景觀作為民俗文化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即地域性。民俗文化是民俗景觀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在文化特征上有一定的差異,而特定地區的民俗景觀具有相似性。
時代性 每個民俗文化景觀都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產物,是它所在時代民俗與當時文化相融合而成的,它必須帶有那個時代的文化特征,民俗景觀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種載體,歷史的痕跡在它的身上能得到一定的體現。
動態性 民俗景觀的時代性為景觀的發展帶來動感,即它也將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文化的傳播,不斷地發生變化,是時代間交替的見證,呈現出動態的特征。
功能性 民俗景觀與民俗的產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在人們有意識地活動下產生的,每種民俗文化景觀都有其產生的意義,這種意義或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的某種目的,或者展現文化層面上的景觀內涵,可以說民俗景觀具有鮮明的功能性。
二、蔚縣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蔚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古稱蔚州,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東臨北京,南接保定市,西倚山西大同市,北枕張家口市。蔚縣是中國文化先進縣、民間藝術之鄉、剪紙藝術之鄉、剪紙藝術研究中心、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仁用杏之鄉,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1民俗文化的發展
清水河兩岸地域景觀長廊中蔚縣園區的建設就充分運用了民俗文化設計,其 中剪紙屏風雕塑——用鏤空鐵藝與剪紙藝術相結合,將傳統剪紙 圖案運用現代表現方式轉化成立體雕塑,使剪紙樣紋更加立體化,解決了剪紙藝術無法露天展示的弊端,凸顯了蔚縣剪紙藝術的文化魅力。文化地雕——中間地雕首先通過“蝙蝠”這樣一個吉祥動物的“蝠”字來表達出對于“福”的祈盼,既通過諧音的方式來表達美好的祝愿,同時還采用壽字的萬字寫法,從而傳達出“壽”的吉利內涵。地雕外圍用蔚縣特有雪絨花剪紙造型作為雕塑內容,使地雕畫面栩栩如生。民俗文化墻——以傳承蔚縣剪紙為主題,通過對墻體進行噴繪,使文化墻整體如鑲嵌金色剪紙壁畫一般,生動活潑、惟妙惟肖。
通過人們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將該地的時空人事的無形資源用現代手段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長廊是以延續張家口本身地域民俗風格為主題的園林設計,它承載著城市的“過去、現在、未來”,實現著“自然、歷史、文化”的交匯。
2民俗文化的傳承
在城市化發展不斷加速的今天,景觀設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傳統和民俗文化的元素,城市的傳統景觀特征不斷被破壞,對于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和保護尤為重要。民俗傳統文化景觀是無法移動和替代的,它是由該地區文化歷史的長期積淀形成,在景觀設計中要尊重歷史、因循文脈、融合自然,以保護歷史景觀、回歸景觀特征為目標,使其成為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顯著標志,增加區域歸屬感。
歷史文化背景對于城市園林的發展具有相當顯著的推動力,張家口市蔚縣未來園林景觀的多元發展也是從傳統民俗中吸取更多設計,并將其不斷發展和演化,以傳統設計為源泉,提煉出特有的民俗文化,以人為本,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目的,才能真正做好設計,服務社會。只有把握住文化的脈絡才能對地域民俗景觀進行更新和改造,張家口蔚縣的歷史文化為當前的園林設計提供了更深層的元素,只有在合理的尺度下才能讓整個設計框架相對豐富,使整體設計構思與當地地域特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張家口獨特的景觀設計形式。
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對歷史積淀的一種超時空表現,以有形和無形的方式留存在景觀設計之中,伴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清河沿岸的蔚縣設計立足于區域內獨特的傳統民俗文化,緊扣地域民俗文化的歷史,從整體布局到細節設計,都需要突出地域的獨有特色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給市民展示一個歷史文化的新風尚。
三、結語
民俗文化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將其與園林景觀結合,可以提升景觀的文化內涵,張家口市蔚縣園區從傳統民俗文化入手,挖掘可以利用的民俗文化資源,通過以園林景觀為載體,展現傳統的民俗文化,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張家口蔚縣為例來說明民俗文化景觀將成為現在城市綠色空間建設、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陶立璠.民俗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2]韓依紋.淺談民俗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及意義J.社會科學學科研究科教導刊物.2011(08):240-241
[3]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唐旭.簡談江南水鄉傳統文化景觀的延續.J.廣西城鎮建設.2008(12):63-66
[5]張杰.城市傳統文化景觀空間結構保護.J.現在城市研究.2006(1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