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帥
摘 要:消費升級、政策推動、技術發展推動旅游金融行業興起,內地發展旅游金融行業較早,已經具有一定行業規模和豐富的旅游金融產品,內地經驗對尚未起步的澳門旅游金融行業發展有一定借鑒作用。本文通過介紹和分析目前內地主要的旅游金融產品的行業發展歷史和現狀,結合澳門地區特色與澳門旅游與金融行業發展現狀與客觀需求,提出促進澳門旅游金融行業發展應打造特色旅游文創金融。
關鍵詞:旅游 文化創意 特色金融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8(c)-057-03
1 旅游金融概念探析
目前國內對旅游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針對某個省或地區以及某種旅游金融產品進行研究,但是缺乏地區間的比較性研究。在地區性的旅游金融行業研究方面,孟珊對青海省旅游金融業發展進行了研究,提出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旅游行業的支持,增強旅游金融企業參與制定旅游政策和規劃的渠道并聽取企業的意見。同時,孟珊還指出旅游金融行業受到抵押物與傳統銀行業的抵押貸款模式有沖突,許多例如景區等國有資產無法順利作為抵押物貸款,致使傳統的旅游企業通過銀行融資困難。(孟珊,2016)金立偉、梁春娟在對云南省旅游金融產業進行研究后,指出旅游金融產品結構單一不適合于目前旅游企業的需求,除了傳統的保險、貸款等業務外,還應該與金融企業合作開發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金立偉,梁春娟,2015)在具體的行業研究方面,夏蜀對商業銀行如何發展旅游金融,通過金融功能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提出,商業銀行應發揮其獨有的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構建旅游金融整體框架,為相關企業提供體系化、多元化的服務內容。(夏蜀,2017)雖然已經有許多OTA(online travel agent)企業嘗試在澳門開展了“旅游+金融”的跨界合作,但是目前學界對澳門特區發展旅游金融開展的系統研究尚屬空白,官方也尚未給出權威的定義。結合目前多位的學者給出的定義來看,旅游金融指的是使旅游產業價值增加的金融路徑或者金融工具,包括供應鏈金融市場和消費金融市場兩大類,涉及理財、保險、分期和白條多種形式,其本質在于將旅游資源、資產、產權和未來收益等要素進行資本化。(鄧進,2016)旅游金融服務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針對下游消費者用戶和上游供應鏈廠商不同類型的需求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對于消費者用戶:個人理財需求、資金不足的分期付款需求、辦理出境旅游時簽證需要的資產證明需求、外匯兌換需求,行程中的個人保障的保險需求,以及行程結束后的購物退稅需求和結算需求。對于供應鏈廠商:企業理財需求、供應鏈融資需求、征信資料需求、企業保險需求和結算服務的回款需求。
2 大陸和澳門的旅游產業發展環境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2016年國內旅游44.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出入境旅游2.6億人次,增長3.9%;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4.69萬億元,增長13.6%。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居民消費升級驅動,旅游產業維持高景氣度。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入境旅游人數13948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0.8%,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13051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7.0%。國內旅游市場呈現出高度發展的態勢(國家旅游局,2018)。
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澳門2016年入境旅客超過3000萬人次,較2015年微增0.8%,2017年澳門旅游業整體表現理想,全年入境旅客逾3200萬人次,同比增長5.4%。其中,參團旅客共7,552,148人次,同比減少23.3%,其中隨團入境旅客有7,041,480人次(占團客總數93.2%)。可以看出人們赴澳門旅游的個人自由行的意愿增強。其中,中國內地旅客是澳門旅游市場的主要的客源,2016年共錄得20,454,104人次(占旅客總數66.1%),同比微增0.2%;以個人游簽注來澳的內地旅客有9,579,412人次(占內地旅客46.8%),微升0.6%(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8)。
3 大陸旅游金融市場發展概述
通過公開數據整理,目前大陸旅游金融市場起步以2013年攜程成立金融事業部為代表,初始階段的產品集中于貨幣基金、禮品卡等方面;2015年大陸旅游金融迎來發展期,各旅游金融企業在消費金融、產業鏈金融等方面布局,代表事件有:去哪兒網上線去游寶,開通拿去花并開展分期付業務;同程退出商旅綜合保險。這一階段以分期、保險、小額貸款等產品為主,此外旅游企業紛紛與銀行、專業的金融機構等展開合作,進一步推動了旅游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2016年以來大陸旅游金融市場的動作布局多數集中在旅游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同程上線同程金服;支付寶布局境外支付和與購物退稅業務。
旅游金融產品按照服務對象可分為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目前市場上針對個人消費者主要有旅游分期、旅游理財、旅游保險三種類型的旅游金融產品。(葉春明,趙宇華,2009)旅游分期為用戶提供“先消費、后付款”的預授信服務。旅游理財產品區別于傳統的基金和固定收益類產品,該類產品除了能使消費者預付的費用獲得增值收益外,還可通過OTA平臺在辦理簽證中出具資產證明、通過平臺預訂旅游產品等。旅游保險目前在大陸公司的普遍做法為旅游網站和保險機構合作,提供旅游意外險、旅程取消險、航空意外險、簽證保險等諸多旅游類險種,為用戶提供出游的后盾保障。途牛、攜程、去哪兒等旅游平臺都開通了此類業務,并且已經取得保險經紀牌照。
與傳統的旅行社類機構相比,旅游平臺通過用戶的瀏覽歷史、產品訂購、酒店住宿、餐飲、支付習慣等數據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戶信息和偏好數據,在對有關的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精準營銷。
而引入征信評級系統之后,無論是供應商的融資需求還是消費者的個人消費需求都可以提高公司在信貸上的風險控制能力。
目前大陸的旅游金融企業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以OTA為代表的代理商、批發商和零售商能夠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其資金來源包括自身平臺(如途牛)、產業資本(如小驢金融)和金融機構(如去哪兒金融)等;電商系的阿里和京東依托在交易環節積累的支付、征信資源優勢,主要切入2C端旅游金融服務,提升在旅游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其他類:溢美金融定位于旅游金融綜合服務商,提供2B和2C端的各類服務;多彩投以眾籌模式將項目方與消費者直接溝通,實現消費和投資深度融合;騰邦國際從機票代理轉型,借助牌照、旅游資源、OTA平臺、產業資本等多方位打造“旅游+金融+互聯網”的生態布局。
而反觀澳門地區,除了國內大型公司和旅行社的澳門分支以及澳門本地地接社和銀行以及金融、保險公司在分別做著相關業務之外,目前還沒有出現大型的旅游專業金融服務綜合運營商。
4 發展旅游金融是澳門旅游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4.1 澳門經濟對博彩業過度依賴
澳門以博彩業聞名世界,素有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從2002—2016年間,澳門博彩業占GDP比重從38%上升到了47%,在澳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中堅作用,以至于在許多普通老百姓眼中“澳門旅游”與“博彩”畫上了等號。然而,澳門經濟對于博彩業的過度依賴也蘊含著一系列的經濟風險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反觀博彩業的老大哥,美國拉斯維加斯已經在向會展、旅游、觀光、演藝、娛樂度假、餐飲方向積極轉型,目前來看,這種多元化的轉型發展是積極的也是必要的。
4.2 澳門金融行業結構單一
同時,因為澳門金融業受環境與歷史因素的影響,對比大陸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環境,澳門金融市場結構較為單一,發展也較為緩慢,沒有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資本市場。僅有單一的信用市場,金融行業基本上被銀行業占領,企業和居民的融資主要通過銀行信貸與民間借貸。其中,博彩中介人制度是澳門特有的以熟人信用為基礎的信用借貸。能不能提出新的融合解決模式,或者是民間資本的其他投資路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傳統的博彩中介服務內容以及典當行的經營模式都與今天的信用消費與實物抵押有著共通之處。
4.3 澳門土地瓶頸嚴重
旅游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景區資源是依賴于土地資源的,澳門與大陸遼闊的土地資源相比,土地瓶頸是澳門發展面臨最大的瓶頸。(陳家輝,2014)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發展金融、文創、會展等智力及資本密集型行業除了受到單一博彩經濟的脆弱性影響外,還有用地的制約問題。但是目前的機遇也出現了即“橫琴+澳門”的發展模式,也是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發展重視的體現,同時中央政府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也為澳門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經濟腹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旅游金融業要利用好澳門自身的優勢與特色。
5 打造特色旅游文創金融
澳門通過博彩業的發展已經為特區政府和民間以及商業銀行積累下了巨大的財富和資本量,這是發展旅游金融的必要條件之一。目前,澳門和大陸一樣正在大力推廣和扶持文化創意產業,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業是高度相關的。一方面,在消費者經濟收入總體提高后,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旅游模式,即走馬觀花的觀光式旅游,而是希望能夠有文化體驗、服務感知、參與感的享受型旅游。(胡撫生,2015)而文化元素的加入就可以使得旅游產業消費和體驗拉長,增加旅游的附加值和深度;另一方面,文創行業需要旅游來引流消費者,使得文創產品以及其知識產權(IP)能夠真正變現,實現經濟價值,推動大規模生產。
目前看來BAT在布局境外支付的業務上,支付寶和微信率先已經展開了針對粵港澳地區特別是境外地區的市場搶占。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例,其在香港澳門地區的支付功能都已實現實時匯率兌換不同貨幣支付,在具體的促銷手段上各有不同,或通過支付返還或通過紅包代金券等形式進行。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赴港澳旅游消費者年齡結構中80、90后已經占了很大部分。而年輕人對于消費品質的要求和對金融產品的接受程度更高。而由于面臨高品質消費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矛盾,年輕一代的超前消費習慣帶來了強烈的融資需求,為發展消費金融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目前澳門的旅游金融行業發展迎來了兩個巨大的機遇,一個是“橫琴+澳門”模式;一個是通過旅游文創產業打造澳門特色旅游金融行業。
據橫琴管委會統計顯示,橫琴新區現已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公募基金、私募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金融類企業,大大彌補了澳門金融結構的單一性。而文化創意產業是澳門政府近年來重點培育的產業,于2013年成立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累計資助金額2億澳門元,創造1500個就業崗位。
在澳門發展旅游文創特色金融的核心在于通過資金流通提升產業整體運營效率,實現各方共贏。由于旅游文創產業鏈比較復雜,從資源端(景區、酒店、餐廳、航空、游輪、文創產品等)到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以及OTA平臺,再到消費者,受制于傳統商業模式下較低的資金效率,對旅游文創產業與金融相結合、提升產業運營效率具有強烈的需求。互聯網、大數據、征信技術手段的革命性進步為產融結合創造了條件。中游批發商/代理商/OTA平臺在旅游文創金融市場具有先天優勢,憑借豐富的應用場景、大量的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資源開展多樣化服務。
發展知識產權金融作為突破口。同時融合文創行業還可以帶來一個新的金融服務類別——知識產權金融。目前對于知識產權金融的研究,在我國還在初始和探索階段,目前在大陸已經展開的知識產權的實踐只有知識產權質押、眾籌等業務,而特別是知識產權質押所涉及的銀行少,且評估標準較為嚴格,對初創型企業門檻較高。而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保險、知識產權信托等業務都還處在建設階段。通過王立軍等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目前在大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主要有三種比較典型的模式,第一種是通過將專利權質押給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北京模式”;第二種是“浦東模式”,主要通過政府基金擔保以及專利權反擔保來向銀行獲取質押貸款的間接質押融資;第三種武漢模式,則是有科技擔保公司參與其中,成為混合模式。(王立軍,范國強,2016)大陸目前的三種發展模式對于知識產權金融尚未起步的澳門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知識產權金融屬于旅游文創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整個產業來說有著巨大影響作用,首先可以減輕旅游文化商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旅游文化商品目前在市場上來說逐漸處于一種同質化和廉價化的趨勢,以至于有人戲稱,從麗江到大理再到西藏以及港澳臺,在景區買到的幾乎所有的文化商品都是來自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在筆者看來,這是由于原創者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優質商品隨時會被人模仿從而批量加工,再一個在價格上沒有優勢無法競爭,使得我國許多的傳統技藝得不到保護而逐步流失。這是旅游文創行業共有的問題。而知識產權金融的介入將會使這種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通過最早的上線的淘寶等眾籌平臺使得消費者能夠參與到原創產品的生產創作過程中來。但是結合旅游產業,可以親自到產品制作地參觀實踐生產過程并且還可以通過回報設置透過實物或現金獲得收益補償,將這種單純的線上查閱和實物體驗結合旅游環境體驗,還可以帶動當地消費。而且消費者中還有一些潛在的客商與投資人,將會有利于促進該行業的發展。除了直觀的旅游產品之外還可以整合大陸、港澳臺以及海外的影視傳媒、動漫、出版等領域的企業,利用各種資源,開發、創新和利用現代文化傳播技術和傳承技術,發展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和傳承體系。(譚文華,2013)從而保持旅游文創產業發展的活力。解決這些問題將會促使創作人員信心增強,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以及傳承熱情,有效的保護原創者的利益。讓中國的旅游文創產業真正向原創而非山寨的路上轉變。
6 結論與討論
無論是大陸還是澳門特區在發展旅游金融的過程中都需要結合自身的地域、企業、行業優勢。對比大陸的旅游金融發展模式,本文認為澳門應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文創金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機制,從而解決知識產權評估難、價值分析難、質押擔保難、交易流通難、變現難等問題。特別是通過OTA平臺的金融服務介入還可以發展知識產權的證券化(ABS),其涵蓋的范圍除了上文提到的文創產品的著作權、版權、使用權之外還可以涉及會展行業、演藝行業的預期收益等。未來在澳門可以積極培育本土的旅游專業金融服務綜合運營商,發展包括旅游銀行、旅游產業基金、旅游風險投資公司、旅游融資租賃公司、提供在線服務等。
參考文獻
[1] 孟珊.青海省旅游金融發展探析[J].青海金融,2016(5).
[2] 金力偉,梁春娟.云南省旅游產業金融支持現狀及對策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
[3] 鄧進.基于旅游消費的旅游金融模式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9).
[4] 夏蜀.商業銀行構建旅游金融的基本思維與整體框架[J].金融論壇,2017,22(9).
[5] 王立軍,范國強.我國知識產權金融發展模式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6(19).
[6] 葉春明,趙宇華.中國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10).
[7] 陳家輝.澳門土地法改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
[8] 胡撫生.旅游金融服務質量對游客滿意度及消費意愿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