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摘 要:隨著企業集團化業務不斷發展,無論企業集團管理中是集權模式、還是分權模式,其集團企業分單元多、業務復雜多元化的特征,都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實時性、準確性要求很高。只有集團企業的財務總監或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 層能實時了解整個集團當前的財務狀況、借助其有用信息,才能有效地實施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和集團管控模式?!盎ヂ摼W+”時代的來臨,無疑為集團企業管理的發展增添了翅膀。本文就目前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常見問題和相應改善措施進行研究,以期為集團企業現代化財務管理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 財務管理 集團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8(c)-018-02
企業集團化可以實現規模經濟體、提高生產創造力、節約資源共享成本,但其業務多元化、管控模式選擇多樣化的特征,增加了公司實現統一管理要求難度。財務管理作為公司的核心管理,其財務數據信息收集反饋對公司管理層的決策支持起到很大作用。隨著“互聯網+”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從最初表現為社交工具,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各種新聞,登陸主題論壇,使用QQ、MSN等聊天工具進行溝通交流;隨后互聯網則發展成為交易平臺,支付寶、B2C、B2B、OTO、P2P、眾籌乃至比特幣的出現,標志著互聯網在新時期被賦予了全新的歷史使命,它似乎要對所有行業的商業模式采取摧枯拉朽式的徹底顛覆;再次互聯網作為云網端、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設施,打破傳統世界信息與數據在時間、地域、空間上的傳播局限,實現了信息與數據的透明化,使得人類可以對互聯網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互聯網+”財務管理在集團企業中的運用,不僅解決基本的時效性、準確性問題,還能通過其高效、便捷功能更好實現預算、分析、報告、業務溝通的作用,達到業務、財務一體化效果,為集團企業的戰略決策、效益發展做出貢獻。
1 傳統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1 集團管理目標不清晰,集權分權機制不健全
集團母公司管理層對分/子公司業務實時經營困難不了解、對制定的各單元目標責任指標完成情況不了解、不能準確匹配其集權或放權最佳模式。財權集團過于集中,忽略各分/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財務按照既定的審批流程過于死板,不能獨立對待,使各分/子公司失去市場競爭力。財權過于分散,容易導致各分/子公司獨裁,不利于集團內部各單元的協調溝通,無法完成整個集團的戰略目標,或者對既定的目標無法掌握其進度,削弱整個集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
1.2 管理觀念陳舊,無專業財務人才
企業管理層觀念陳舊,不重視財務部門作用,對財務人才、信息系統零投入。法制環境的不成熟,導致財務觀念重,習慣非專業性的親戚財務,不愿花錢外聘職業型人才。財務人員在長期傳統簡單的核算與監督環境下生長,自我提升意識薄弱,沒有能力更多了解與掌握業務經營狀況、無法對財務數據變化作出業務性能的解釋,不能為決策層提供意見支持,導致決策層只能框大數或拍腦袋進行盲目擴張。
1.3 信息溝通不暢、數據信息傳遞緩慢
1.3.1 數據信息傳遞緩慢導致審批、決策速度緩慢
集團企業實行重大事項集權管理,日常事項分權管理辦法。但過去重大事項的溝通、報備、審批、實施的過程都需要紙質媒介簽批支持,紙質文書傳遞時間緩慢且不能保證準確性能一次通過,待決策層收到資料作出批復時,其市場時機已喪失或機會成本變的更高。
1.3.2 數據信息傳遞緩慢導致集團財務資金計劃跟不上
當下市場瞬息萬變,各分/子公司業務時刻發生變化,集團企業資金管理一般除少許備用金外采用集權方式。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各單元對自身經營情況變化的反饋不及時,讓集團財務無法對既定預算目標作出及時調整,資金日常管理與籌劃方面出現使用效率低下、或資金配置無效率等。集團財務管理不能為沖在市場前線的各業務單元提供保障服務,出現財務隱患與風險。
1.4 業財分離,各自為政
集團企業規模龐大、職能分工要求也會越來越明細化,職能分工明細化能提高各崗位的專業度與反應速度,但也會帶來一定消極作用。各分/子公司因目標差異的影響,往往只關注自身利益忽略甚者有悖集團整體利益,很容易造成管理壁壘與信息盲區。在集團財務與業務關系上,業務指責財務太過專業,或假借“圣諭”繞過財務繞過或無視財務規定;集團財務捧著風險控制的大旗,擬定各種制度規則對業務指手劃腳。這些矛盾愈演愈烈,各分/子公司、各管理部門間各自為政,很難形成管理合力。
2 “互聯網+”財務管理在集團企業中改善措施
2.1 完善各分/子公司業務預算指標,適時調整集權與分權管理模式
財務預算控制工作影響著財務控制管理的質量,也指導著財務管理后續開展。集團財務共享與各分/子公司業務系統集成實現業財一體化,大大減輕了財務核算統計的工作,財務人員可以集中更多精力完善各分/子公司目標預算工作,適時獲取業務單元最新數據、分析預算執行進度、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報告形成原因,上報集團管理層協助管理層調整戰略目標、預算考核指標,準確細化集權與分權模式的具體事項,保證財權分配合理。集團總部張馳有度同時更顯人性化管理,各業務單元在市場變化中進退自如,亦能提高其創造性與積極性。
2.2 重視財務地位,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企業集團是以資本為紐帶連接到一起母子公司主體,隨著資本市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管理層必須改變過去對財務無用論的傳統觀念,用好財務這把尖刀,在夯實日常業務管理的基礎上,為未來進入資本市場做足準備。引進優秀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財務人員管理會計預算、分析、判斷、決策的能力;為財務部門建設提供一定資源、借勢“互聯網+”環境引進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既能提高辦事效率,又能節約財務人工成本、樹立集團公司專業、準確、高效的財務管理形象。
2.3 通過信息平臺加速溝通速度和準確度
2.3.1 建立互聯網報銷審批、溝通平臺,解決信息傳遞時效性
借助互聯網優勢,建立集團管理層與各單元管理層審批、溝通平臺。增加OA事項申請、費用報銷、影像掃描上傳等審批和電子存檔功能,保證審批決策不受時間、空間影響。溝通工具由傳統的電話、短信進步為:微信、QQ、釘釘、EMAIL等多種途徑。互聯網溝通模式的便利,適宜集團企業選擇一項更為先進安全的網絡工具,增加母/子公司間的適時互動與信息記錄。提高集團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和應變力。
2.3.2 建立共享服務平臺,解決信息傳遞準確性
除傳統財務ERP管理中應收應付、固定資產、薪資核算、總賬模塊外,利用“互聯網+”建立共享信息服務平臺,將日常供應鏈與客戶鏈(即:訂單、采購、庫存、物流、銷售)信息與財務集成一體。明確部門責任、及時獲取核算所需的資料、提供電子數據長期存檔易查詢防丟失功能,不同使用人可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時間段調取不同需求下的數據,避免二次統計也避免其人工錄入的錯誤?!盎ヂ摼W+”共享信息服務平臺的強大收集、整合功能,能保證集團財務實時了解各分/子公司業務經營情況,及時作出判斷、為資金籌劃提供服務支持;也提高財務出具各類報告的速度,為集團管控風險分析預測、目標責任細化提供依據,提高內部戰斗力和集團企業在市場的前瞻性。
2.4 信息平臺是業財融合的前提
“業財融合”究竟應該如何實現?筆者認為是財務、業務、信息的三位一體化,“業財融合”絕對不是指業務和財務融合,還要加入很多信息技術?,F在是大數據時代,建立信息化平臺是業財融合的前提。因此在整個“業財融合”過程中在克服數據失真基礎上,要把數字變成數據,然后把數據變成信息,信息才是決策者最需要的。集團管理層、財務部與各分/子公司在同一個信息平臺上、圍繞著同一個利益目標,同步思考、判斷、決策,才能實現管理有序銜接。集團財務在了解業務運作后,才能實理資源有效配置;在管控同時,向各業務單元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上下齊心,眾志成城才能實現集團經濟規模效應。
3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大環境的日趨成熟。集團化企業的產品、技術、經濟等不同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實現統一管理、增強對外風險抵抗能力、實現集團化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驅駛。要求集團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重視財務地位、財務管理,強化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綜合管理水平。集團母公司與各分/子公司在同一信息平臺同一利益目標下,齊心協力、正確應對機遇與挑戰,創造集團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劉利.淺議“互聯網+”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商論, 2017(30).
[2] 潘芳明.互聯網經濟形勢下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7(22).
[3] 施文敏.“互聯網+”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