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梅蘭
【摘要】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稅制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促進我國整體產業的發展。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對企業的經營以及財務稅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涉及多個行業的集團企業,影響更為復雜和深遠,如何通過有效措施應對營改增帶來的影響,是集團企業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針對營改增對集團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營改增” 集團企業 影響 應對策略
一、“營改增”背景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長期征收的重要稅種,在國家財政稅收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從制造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變,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能夠完善我國的流轉稅制度,最大限度減少重復征稅的問題。此外,課稅對象無論是貨物還是勞務,營改增后都統一征收增值稅,解決了混合銷售和經營帶來的稅收征管困擾問題,有利于稅收征管的順利開展,提高征管效率,有利于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完善現行的稅制,推動稅制改革的有序進行。因此,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國際稅制的發展趨勢,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按照國家規劃,“營改增”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在部分地區的部分行業進行“營改增”試點,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啟動交通運輸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第二步,2013年實現全國地區的部分行業“營改增”試點;第三步,在全國范圍內所有行業實行“營改增”。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在我國施行了二十余年的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
二、“營改增“對集團企業的影響
2016年5月1日實行的全面營改增涉及行業包括: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在短期內做好營改增應對工作對企業來說是極具挑戰的。特別是對于涉及多個行業的集團企業,情況更為復雜、涉及面更廣泛。企業財務人員必須全面分析營改增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一)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整體來說,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使得大部分企業的稅負水平都得到了降低,但少部分企業的稅負水平出現了增高的現象,這是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決定的。一方面,稅負的高低與企業成本支出中取得的可抵扣進項稅發票的占比有關系。如對人工成本較大的企業來說,其可抵扣進項稅相對較少,營改增后稅負反而增加。另一方面,行業不同稅負升降不同。如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產業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后增值稅稅率為17%;文化創意行業整體收益,小型文化企業未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征收率3%,比原來的5%下降了2%,大中型企業文化企業,由于抵扣項目增大,稅負下降。
(二)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營業稅改增值稅雖然只是稅種方面的改變,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計稅方式發生了改變,兩種稅制下確認的收入、成本和利潤的金額不同,會計核算方式有差異。很多企業都屬于混合經營企業,經營范圍較為廣泛,不同業務的稅率不同,企業有必要對自身經營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提高業務核算能力。
(三)對企業信息系統的影響
大中型集團企業基本上在全集團范圍內使用統一的財務軟
件,有些企業的軟件具有財務業務一體化功能,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關聯性強。因稅制改變,業務系統的訂單設置,財務系統的會計科目設置等都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四)對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營改增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要求更為嚴格,納稅申報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企業需要加強發票管理以及稅務管理工作。
三、集團企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
為使企業順利過渡“營改增”,集團企業有必要在全集團范圍內統一部署各行業公司的營改增工作,進一步強化會計核算業務及財務整體規劃,及時準確地掌握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及其變動情況,通過準確的稅收籌劃降低自身稅收負擔,嚴格遵守稅法規定,規避稅務風險,使全集團利益最大化。
(一)組織學習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營改增首要工作就是組織財務人員學習營改增相關政策,只有吃透了政策規定,才能有效運用到企業實際業務中。集團企業的總部不僅要組織總部財務人員進行學習,全方面掌握各行業營改增的要求和關鍵點,還要對下屬各行業公司的財務人員進行指導,組織培訓交流。
(二)組織下屬各行業公司進行營改增后的稅負測算和分析,做好稅收籌劃
根據營改增政策的具體規定,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測算營改增后稅負的變化,并對引起稅負變化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以針對影響因素提出應對策略。
(三)現有業務稅收籌劃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梳理業務,確認收入性質。營改增后,不再按行業統一適用單一的增值稅稅率,同一個企業可能需要就其提供的不同服務和貨物適用不同的稅率和征收方式。這就需要企業從增值稅角度進行全面的業務梳理,確認其提供的各項服務的性質,以便在過渡至增值稅體制后,最大程度地實現稅務合規。二是調整定價方式。因為營改增后企業稅負產生變化,導致盈利水平發生改變,企業應對現有業務的合同重新梳理,與客戶進行談判,調整合同價格。三是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無法抵扣,若原供應商大部分為小規模納稅人,會因無法抵扣而增加稅負,因此企業要對不同供應商的報價進行測算,換算成不含稅成本進行比較。若只能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與供應商溝通盡量去稅務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四、合理界定納稅人身份。企業可以根據公司的業務性質、營業額、取得可抵扣進項發票的情況,分別測算按照一般納稅人交稅的稅負以及按照小規模納稅人交稅的稅負,按照測算的稅負情況,來決定是否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
(四)新項目、新業務的稅收籌劃
集團企業在開展一項新的項目投資或者新業務板塊時,事先做好稅收籌劃是很有必要的。稅收籌劃是在納稅事務發生之前進行了一系列的預先安排,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稅法規定,做出具有預見性的、全局性的納稅方案。而實現方案的第一步就要求集團根據將要投資的行業特點來選擇企業設置的方式、注冊地點、經營地點及行業認定。如果等到企業正常運轉后,甚至盈利后再考慮稅收籌劃方案就來不及了。
(五)信息系統改造
營改增不僅對企業的稅負帶來重要影響,同時也會對企業的信息系統帶來挑戰。信息系統改造主要考慮以下方面:一、確定系統改造需求,譬如系統中哪些模塊需要涉及價稅分離的改造;二、完善供應商及客戶信息的管理;三、統籌考慮新設會計科目,在全集團范圍內統一會計核算方式。
(六)增值稅發票管理:營改增之后,企業必須適應納稅流程的轉變
我國增值稅稅制實施“以票控稅”,企業需要對增值稅發票實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時還要根據自身狀況考慮如何將業務系統、財稅系統和發票管理系統結合,實現數據的自動對接。
(七)在全集團范圍內、單體公司內部做好稅制改革的宣傳及規范
從企業集團方面看,營改增更有利于服務業隨著分工細化而實現規模拓展和質量提升,從而促進企業集團自覺優化內部實體之間的分工合作,分工會加快各實體的生產和流通的專業化發展,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從而增強集團增長的內生動力。營改增后增值稅抵扣鏈條貫穿于各個生產領域,客觀上要求集團內部各單位、各部門加強溝通與協作,從而要求企業從集團層面出臺政策協調各單位的協作,以提升整個集團的競爭力。
(八)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由于企業的很多活動都是在法律的邊界運作,同時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比較模糊,導致稅收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因此,企業除了要正確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還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溝通,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的征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爭取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同和指導,把稅收籌劃實踐轉變為企業的實際利益。
參考文獻
[1]牟淑麗.營改增對企業財稅影響及應對策略探究[J].時代金融,2014(36).
[2]馬群艷.淺析“營改增”對企業的具體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3(14).
[3]李春瑜.“營改增”對企業行為影響實證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