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芳
摘要 利用烏審旗3個氣象觀測站的1970—2017年逐日日照時數資料,分析烏審旗近48年來日照時數發生的空間分布、年際變化、四季變化和生長季變化等特征。結果表明,烏審旗近48年平均日照時數總體呈增長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33.57 h;1970—1979年日照時數相對較少,2010—2017年日照時數相對較多;四季日照時數的變化以夏季增加最快,其次是冬季;生長季日照時數以5月最多,6月次之,9月最少;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為北部多于中部及南部。
關鍵詞 日照時數;空間分布;趨勢
中圖分類號:P468.0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2-040-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16
日照是太陽輻射最直觀的表現,也是氣候變化的主要氣象要素之一[1]。太陽輻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機體的主要能量源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太陽輻射提供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太陽輻射是大氣運動和產生各種天氣氣候現象的主要能量源泉,還是構成地表熱量和水分等分布狀況的能量源泉。因此,它又為維持生命的外界環境創造了必要條件[2]。烏審旗位于鄂爾多斯草原西南部,地處毛烏素沙地腹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一般在1 300~1 400 m,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1970—2017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785.5~3 030.3 h。筆者利用烏審旗3個國家級氣象站日照時數的逐日觀測數據,詳細分析日照時數時空分布特征及生長季的變化,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分析烏審旗近48年日照時數的趨勢變化,對農業結構的調整、合理布局農牧業生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為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3]。
1 資料來源與統計方法
資料來源于烏審旗3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48年(1970—2017年)的日照時數逐日觀測數據,其中北部以烏審召站為主,南部以河南站為主,中部以烏審旗站為主。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烏審旗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特征
統計烏審旗3個站1970—2017年日照時數的逐日觀測數據可得,48年中烏審旗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 785.5~3 030.3 h,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在北部,為3 030.3 h;南部是烏審旗日照時數最少的地區,為2 785.5 h(圖略)。烏審旗多年日照時數總體趨勢呈自南向北逐漸遞增,南北累年日照時數相差達244.8 h。
2.2 烏審旗日照時數的時間變化特征
2.2.1 年代際變化特征 分析表1可知,烏審旗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911.5 h,其中中部1980—1989年和2010—2017年日照時數呈增長趨勢,距平值為正,其余年代日照時數均減少,距平值為負;北部自1990年開始,日照時數一直呈增長趨勢,距平值為正;南部1990—2009年日照時數為增長趨勢,其余各年代均為減少趨勢。烏審旗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世紀70年代最少,2010—2017年最多。由此可見,烏審旗多年日照時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與全國多地日照時數呈下降趨勢不相吻合[4-7]。
2.2.2 年際變化特征 分析圖1可知,近48年來烏審旗年日照時數總體呈上升趨勢,變化趨勢為33.57 h/10年,1970—2017年約增加161.14 h。在48年中,有25年的日照時數低于歷年平均值,距平值介于-187.3~-2.2 h。其中,1975年日照時數最少,為2 724.2 h;自1997年開始,日照時數距平值以正值居多,只有1998、2001、2003、2010、2016年距平值為負,最多年出現在2013年,為3 116.1 h。日照時數年際變化幅度較大,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達391.9 h,占歷年平均值的13.5%。
2.2.3 四季變化特征 烏審旗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月至次年2月)四季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與年變化趨勢相同,呈上升趨勢(表2)。其中,夏季日照時數最多,占多年日照時數的28.1%,冬季最少,占21.7%。春、夏、秋、冬四季氣候傾向率分別為5.613、9.394、0.506、7.983 h/10年。由此可得,各季日照時數夏季增加最快,其次是冬季。
2.2.4 生長季(4—9月)變化特征 分析表3可知,5月日照時數最多,6月比5月只少0.2 h,最少月為9月(229.1 h),8月次少。4—8月日照時數變化基本一致,呈現不同速率的增長趨勢,只有9月呈現減少趨勢。在48年中9月份減少15.2 h,4—8月增加13.0~35.9 h,共增加105.3 h。
3 小結
(1)烏審旗的日照時數分布是北部多、南部最少,整體呈由南向北逐漸遞增。
(2)烏審旗近48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總體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33.57 h。1970—1979年日照時數相對較少,2010—2017年日照時數相對較多。
(3)烏審旗日照時數四季變化差異性大,夏季日照時數增加最快,其次是冬季。
(4)烏審旗日照時數生長季變化特征,5月最多,其次是6月,4—8月均呈現增長趨勢,9月呈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
[1] 劉義花,汪青春,王振宇,等.1971年-2007年青海省日照時數的時空分布特征[J].資源科學,2011(5):1010-1016.
[2] 汪擴軍,劉壽東,黃利群,等.農業氣象業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
[3] 楊麗桃,江像評.內蒙古近50年生長季日照時數的變化特征[J].氣象科技,2012,40(5):854-857.
[4] 許延強,劉文英,張振宏,等.1961-2010年額濟納旗綠洲日照時數特征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3,208(5):19-20.
[5] 靳利梅.近50年上海地區日照時數的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J].氣象科技,2012,40(2):293-297.
[6] 陳碧輝,張平,郝克俊,等.近50年成都日照時數的變化規律[J].氣象科技,2008,36(6):760-763.
[7] 賈金明,吳建河,徐巧真,等.河南日照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氣象科技,2017,35(5):655-660.
責任編輯:鄭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