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
【摘 要】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是稅收,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涉及的犯罪種類眾多,危害國家稅收平穩進行,經濟是國計民生的大計,對危害稅收征管犯罪的打擊便是經偵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從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案件入手,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探討這類案件偵查的難點、原因及對策。發現危害稅收方面的犯罪對于當前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及對當前打擊危害稅收犯罪的影響。
【關鍵詞】危害稅收征管犯罪;難點;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173-02
稅收是國計民生的大事,現階段涉稅犯罪頻頻發生,涉稅金額巨大,危害的是國家的統治根基,必須嚴厲打擊。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案件,又稱涉稅犯罪案件,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稅收的法律、法規,危害國家稅收管理制度,破壞國家的稅收征管秩序,依照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所構成的各種事件的通稱。本文主要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及假發票幾個方面引出危害稅收征管犯罪偵查的難點,以及現在公安機關應如何應對,以期更好地打擊犯罪,維護國家的利益。
1 危害稅收征管犯罪的難點
1.1 犯罪手段隱蔽,發現犯罪行為難
虛開類犯罪與收受賄賂類犯罪是極為相似的,一方面,在虛開類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是一對一地進行交易,犯罪信息不易被外人知曉。另一方面,公安機關沒有稅務部門專門的稅控系統,不便于監控涉稅犯罪。犯罪線索的獲得往往來源于相關人員的舉報和稅務機關提供線索。在最近偵辦的案件中,很多大案要案要么是來自群眾的匿名舉報,要么是稅務機關協查通報其他地區的稅務部門,待基本確定犯罪事實的時候,再尋求公安機關配合。還有就是通過國家政策的調節,在某個時期有打擊涉稅犯罪的專項行動。公安機關自己主動發現的案件比較少。
1.2 犯罪過程復雜,牽涉多方關系,打擊處理難
虛開發票犯罪、逃稅罪等作案手法相對簡單,但對于虛開發票類犯罪和騙取出口退稅類犯罪作案手段往往比較復雜。而且虛開類犯罪隨著政策的改變,犯罪手法也不斷更新,加大了偵查難度,公安機關如果不與時俱進,就很難遏制這類犯罪的發生。而這類犯罪涉嫌金額也是巨大的,對國家稅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還不利于國家“營改增”政策的推行,是要堅決打擊的一類犯罪。有些虛開發票犯罪嫌疑人還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關系錯綜復雜,不易打擊。
1.3 實物證據難以收集
這類犯罪如前所述,多為一對一犯罪,很少留下實務證據。在虛開類犯罪中,犯罪分子作案往往口耳相傳,不簽合同,不留賬本,很難發現有效的實物證據。在需要做明賬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也會在發現犯罪行為將要暴露的情況下,銷毀賬冊,增加偵查的難度。很多情況下,經偵民警在偵辦案件的時候,往往是通過口供來把整個案件串聯起來,之后再尋找實物證據予以填充。
1.4 犯罪認定困難
在逃稅罪中,除了規定偷逃稅款金額要占應納稅總額的10%以外,還規定要受過兩次行政處罰后再次逃稅的,才能定罪處罰。這樣規定以后,對于逃稅犯罪認定就比較困難,加之需要調取很多證據,行政處罰的根據是否留存,以及在行政處罰的時候是否留有記錄,都較難認定。還有的犯罪,如虛開發票犯罪,由于發票在開出后不需要抵扣,不會再回流到稅務機關,因此發案的時間較長,證據在此期間易被銷毀,犯罪嫌疑人也容易逃匿,加大了認定犯罪的困難程度。
2 形成難點的成因
2.1 犯罪行為多為“點對點”交易
不管是線上犯罪還是線下犯罪,犯罪嫌疑人往往采取“點對點”交易,犯罪的過程中很少會有第三人知曉。例如,在線上交易時,犯罪嫌疑人以各種公司的名義開立淘寶網店,當目標買家上鉤后,犯罪嫌疑人僅通過淘寶賬號進行單線聯系,中間也不簽署任何合同,一方付錢,一方按要求開票。由此完成一樁虛開發票類犯罪。這類犯罪手段也不是特別高明,但由于其隱蔽性強,所以不易被發現。
2.2 為逃避打擊,設計合法“外衣”
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假借做“代理出口”生意。獲取貨物已出口但不需要退稅的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后,即聯系貨物生產地區的不法企業,根據已出口的貨物信息開具給公司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應已出口的貨物,采取“以貨配票”的方式,以自己公司名義委托報關行申請報關“貨物”出口。犯罪過程復雜,披著合法“外衣”,這些偽裝手段是造成偵查困難的重要原因。
2.3 犯罪工具多為賬冊,容易銷毀更改
犯罪分子實施行為的主要工具就是賬冊,要么在犯罪的過程中根本不建賬,要么分為明賬和暗賬,稅務機關檢查的時候出示明賬,這些賬本往往是專業記賬師記賬,沒有什么遺漏,很難從中發現有價值的線索。而自己真正的交易記錄通常情況下會計入暗賬,以便自己核實交易情況,這個賬本的價值是很大的。但是,當犯罪嫌疑人一旦發現有危險的時候,就會選擇銷毀或者轉移賬冊。
2.4 犯罪行為牽涉多個部門
在危害稅收征管類犯罪中,犯罪行為往往會先由稅務機關或者海關緝私部門發現,而后若有犯罪事實的時候才會轉移給公安機關。這個時候在搜集證據的時候,稅務機關雖然擅長稅務相關業務,但卻對公安業務不熟,不能及時收集到公安機關需要的證據,或者公安機關需要調取證據的時候往往還需要稅務部門和海關部門的配合,協調好各方的利益關系。由于系統不同,手續內容的要求也千差萬別,所以當真正提取到證據時,又不一定符合檢察院的要求。這些原因都將導致犯罪難以認定。
3 針對難點的對策
3.1 物建偵查特情,了解犯罪動向
鑒于犯罪手段較為隱蔽,公安機關要想走在犯罪的前面,真正做到“打、防、控”相結合,就要物建偵查特情打入敵人內部,為公安機關收集更為有用的情報。偵查特情的建設也要結合犯罪形勢而建,一般分為線上和線下兩條特情線。線上主要是擅長網絡偵查的公安人員,負責發現可疑網頁、ID號,及時通報給經偵辦案負責人,尤其要建立完整的信息網絡。線下的可以是吸納一些犯罪較輕的人員,讓其為公安機關服務,以此來獲得從輕處罰。但是在采取這種方法的同時要對這些人員的忠誠度、可信度進行定期檢查,以排除“反情報”的情況發生。
3.2 建立完善的案件對接機制
公安機關、稅務部門、海關緝私部門等,都是隸屬于政府的工作部門,因此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公文制作、批示規范流程,各個部門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就可以降低在對接方面出現的不相適應。這項工作應由國務院牽頭,由各個部門提出自己部門原有的工作規范,結合檢察院、法院辦案所需規范,然后統一制作出符合各個部門需求的文書制作及批示規范。這樣,在各個部門溝通的時候就會減少很多的障礙。
3.3 注重對邊緣證據的收集
在危害稅收征管類犯罪案件的偵查過程中,收集固定賬冊證據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對邊緣證據的收集。這里的邊緣證據是相對于中心證據“賬冊”來說的。偵查機關不僅要收集賬冊,還要注重對證人的詢問,對犯罪嫌疑人的訊問,固定口供也是偵查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把整個案件串聯起來,以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但是,有了口供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對犯罪所涉嫌的電腦、空白發票、已填發票、印章、營業執照、稅控機、稅務繳納證明等相關證據固定下來。偵查機關所詢問的證人可以重點放在涉案公司的財會人員身上,以此為突破口,牽一發而動全身。
3.4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
危害稅收征管類犯罪會破壞國家的經濟秩序,稅收是一個國家執政的根基,因此面對打擊涉稅犯罪這樣的任務,絕不是公安機關一家的責任,稅務部門和海關緝私部門等在其中也任務重大。公安機關要和稅務機關等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由稅務機關的大數據系統發現犯罪線索,鎖定可疑企業,再借助公安機關強有力的偵查力量,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打擊危害稅收征管類犯罪是考驗經偵民警基本功的時候,經偵民警不僅要懂偵查、懂戰術,巧妙運用偵查措施發現犯罪、打擊犯罪,還要懂經濟、懂法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經偵民警的使命。此外,公安機關經偵部門要大力加強與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真正地做到整體聯動,重點出擊,為國家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參 考 文 獻
[1]陳祥民.經濟犯罪案件偵查[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
[2]史曉全.當前我國涉稅犯罪形勢及對策[J].江蘇警察學院學報,2016(2).
[3]滕祥志.論《稅收征管法》的修改[J].清華法學,2016,3(10):86.
[4]蘇娜.公安機關“大部制”改革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6(4):99.
[5]張娟.“營改增”稅制改革與公安經偵工作[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4(6):60.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