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良默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初中生物教學的模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中學生生活以及生物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密切。過去,很多學生認為初中生物是一門無趣的學科,而生活化教學不單單可以拉近學生以及生物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使得學生可以在娛樂而又輕松的課堂當中學習生物,從而更好的融入自然,走進生活。本文從實驗課程構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生活化情境的營造三個方面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展開了系統(tǒng)而又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實驗課程;情境
一、生活化生物實驗課程的構建
在平時的生產(chǎn)以及生活實踐當中,很多活動都包含了生物學的相關原理,比如食物的保鮮、糧食存儲以及花卉種植等方面。當然還有我們關心的食品安全等問題,也和生物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很多生活當中的現(xiàn)象也能夠利用生物學來加以解釋,比如,葉片正面比背面顏色深,樹木需要樹皮的保護等,這些內容都需要生物學來加以闡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按照教學的需要,利用學生生活中觸目可及的各種生活素材,這不僅能夠營造出生活化的情境,還可以使其作為實驗教學的補充內容,更加可以把實驗研究以及生活問題有效聯(lián)系在一起。
在植物體內水分運輸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現(xiàn)“藍色妖姬”的資料,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踐。待課堂實驗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補充課外實驗,引導學生將白玫瑰轉變?yōu)椤八{色妖姬”,并且將實驗準備以及最終的結果觀察等過程都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集中的討論。這就將實驗內容以及生活問題的解決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向生活實踐上的延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以及理解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生物實驗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強學生主體探究能力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自然界當中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尚無定論。也正因為如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學生主體探究能力,強調不能以“背多分”的思維模式來學習和看待生物學。生物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利用學生存在的生活經(jīng)驗導入新的課程,再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從而不斷拓寬對生物學的視野,充分刺激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望。比如,在北師大版“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社群行為”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書中列舉了蜜蜂、螞蟻、獅子、靈長類動物等例子來讓學生理解社群行為的概念和特征。上課期間,我們經(jīng)常以PPT和視頻的形式進行直觀教學,對學生來說也能很快理解什么是社群行為和社群行為的特征。但是,學習就這樣結束了嗎?未免也缺少了點生活的樂趣了吧。比如,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以群居生活的動物他們是通過什么進行通訊的?
舉個例子,探究螞蟻是怎么樣進行通訊的這個實驗,在我們生活當中是簡單又直觀,也很容易操作的。我們可以請學生在課后進行操作觀察。將三塊小石頭放在盛有少許清水的容器內形成三個小島,小島間用兩根等長的小木條連接起來,這樣螞蟻只能通過由小木條搭成的“橋”從一個小島到達其它的小島。先將饑餓的螞蟻放在B島上,食物放在C島上,A島什么都不放,觀察螞蟻的動向。之后,我們再將連接BC島的“橋”和AB島的對換,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又或是我們將兩根小木條染成不同的顏色,這會不會對螞蟻的通訊造成什么影響呢?這就像我們在打電話過程中有時受到某種未知因素干擾,時常想知道是什么因素干擾一樣。
所以,當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來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性,主動的學,深入教學活動中。會使得學生對自然產(chǎn)生探究的熱情,保證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上的內容。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學需要凸顯出生活元素,充分使用生活實際元素以及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以生物的視角來審視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使用生活案例,深入理解生物知識。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生活當中實際的教學案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程內容,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使用生活案例為學生講授生物知識,或者是把教材當中的案例和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有效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切入,使得學生能夠盡快的融入到生物學習氛圍當中。
其次,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情境,調整生活當中的元素,使其能夠滿足初中生物教材要求,為學生呈現(xiàn)出貼近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能夠讓教師更加容易導入新的知識,例如教師在“胚胎”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用平時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雞蛋來思考相關的生物知識,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在討論以及分析的整個過程當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借助生活當中的事物將生物知識相關內容呈現(xiàn)出來,或者是使用游戲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學習欲望。
結語
大自然當中存在著很多未知的景象需要我們給予解釋。初中生物教學,需要充分使用生物學的優(yōu)勢,把大自然以及生物教學有效融合在一起,把生活當中的各類生物學實例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將其作為教學的素材,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把所學到的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效融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于生物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以及重視生命價值。
參考文獻
[1]金梅玲.例談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生活化”課堂教學[J].生物學教學,2017(7):24-25.
[2]王春.在初中生物學實驗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生物學教學,2016,41(2):44-46.
[3]陳燕飛.在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幾點體會[J].生物學教學,2016,41(7):13-14.
(作者單位:晉江市毓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