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熙
摘 要:學校特色館藏資源是校園圖書館的內涵與特色所在,也是學校的發展的內在基礎及動力所在。對學校圖書館進行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探究,能夠為學校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也能實現學校圖書館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資源的搜集、實現資源體系的構建、與地區建設相結合等,全面推進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及完善。
關鍵詞: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
前言
對圖書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尤其是信息化的開發與建設,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之下賦予圖書館發展的應有之義。在校園圖書館建設中,存在著部分特色館藏資源,這部分資源是一座校園的館藏精華及文化內涵所在,支撐著一所學校的發展。在當前學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中,需要關注到對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為學校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學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內涵及意義
我們討論的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在通俗情況下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某所學校所具備的特有的館藏部分,獨具特色,任務我有;其二是一座學校圖書館在長期建設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館藏建設體系。在本文討論中,我們強調的是第一種含義,即一所學校獨具特色的館藏部分,而這部分資源也可以劃分為兩個種類,一是由本校師生撰寫和編譯的學術著作、論文、講義等,尤其是一些教師發表在國內外優秀期刊上的論文等資源。二是,帶有地方性特色的文獻,包括一些館藏的地方志、地方史等,如寧縣回族自治區的學校圖書館中關于回醫的記錄等,這些地方得天獨厚的資源,是地方的特色所在,也是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對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進行建設,具有如下積極意義:
其一,特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及運用。作為學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或是承載著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記載著學校的歷史與輝煌;或是見證著當地獨具特色的資源所在,對其進行建設,不僅關系到一座學校的發展,也關系到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傳承。建設的落腳點是運用,在對學校圖書館資源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也是對特色館藏資源的整理,使其服務于學校的課題研究與發展,服務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建設及發展,影響著當前的教學工作的完善。隨著近年來對圖書館資源信息化建設及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走上了信息化道路,加強了資源的服務性轉變,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需要教師及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其二,有利于高校的學科建設和整體發展。對于部分記載著校史的資源而言,本身對于學校的建設及發展就有著積極的意義及影響,在很多時候,一些教師的專著、論述等,也是對于某些學科的建設及完善,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有的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科的建設,而有些能夠客觀上促進學校的發展。打開學校的界限可以更進一步的發現,許多資源的建設是對地區史料的一種補充,能夠對地區歷史及相關地域特色的學科的發展產生著積極作用,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學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策略思考
(1)加強區域館建設
在學校圖書館中,對特色館藏資源進行區分,并且分門別類的建設場館,進行專業的設定與有針對性的建設,是實現特色館藏建設的基礎所在。加強高校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的建設,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相關學科進行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資源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領域國內外文獻的購買與使用,引入尖端研究成果,實現對資源的擴充。在特色館藏建設中,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是資源的源頭活水,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能夠為日后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而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區館的建設,要與當地社會研究機構相結合,既為地區發展研究奠定基礎,也為學校館藏的豐富及運用奠定基礎[1]。
(2)專業人才的引入
引入專業的圖書館管理與建設人才,是實現學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傳統圖書館管理與建設中,許多情況下都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往往由學校的教師兼任,這樣的管理僅僅限于對資源的看護,但是對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卻顯得底氣不足。在教學中,引入專業的圖書館管理與建設人才,為學校的特色館藏的開發與建設奠定基礎,這部分資源能夠對如何開發與建設特色館藏資源做出貢獻,能夠使特色館藏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并且最終實現其服務價值。專業圖書館管理人員,能夠對資源建設發揮積極影響,帶動著學校的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引入專業人才的基礎上,要號召全校的師生積極參與到館藏資源的建設中,如一些專業課程的資源構建,是離不開教師及學生的科研探究的。增加全校師生的圖書館建設意識,使得人人都是圖書管理員,人人都能參與并依賴于圖書館管理,主動養成歸檔及借鑒的意識,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學科的建設,實現特色館藏資源的發展與建設[2]。
(3)特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
特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過程,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須,需要得到關注。特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既是對資源的建設也是對資源的保護,同時為現代資源的運用奠定基礎。特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首先需要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對特色館藏資源進行建設與整理,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是適應館藏建設及日后運用的重要途徑,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其次,是要實現主動的對資源的錄入及創設,在意識上對工作人員進行轉變,實現館藏信息話建設及發展。最后,要形成區域意識,打破學校的限制,實現資源的區域運用。如在安順學院的圖書館中有屯堡文化的相關文獻,在寧縣回族自治區的高校圖書館中關于回醫的資源,這些資源既屬于學校,也屬于當地,能夠對地區歷史的考證、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這些資源雖然以學校為依托進行搜集與整理,但同時也要對地區的發展進行反應,在運用中完善建設[3]。
每個學校的圖書館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館藏,或記錄著學校的歷史沿襲及發展,或記錄著當地區域的特色文化,這些資源的整理與利用既是推進學校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座學校必須承擔的歷史文化人物,需要學校在加強建設過程中進行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夢云.網絡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深化[J].圖書情報知識[J].2002,12(3):75—76.
[2]宋志紅.特色學科館藏建設發展思考: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文獻資源館藏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9(2):68—71.
[3]趙珊珊.試論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思路: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圖書館WTO特色資源建設建設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3,18(1):74—75.
(作者單位:武漢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