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2018年1月27-28日,2017-2018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工作會議在同濟大學四平校區(qū)舉行,本次活動由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聯合秘書處(以下分別簡稱“全國校足辦”“教育部學生體協”)主辦,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大體協”)和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以下簡稱“中國中體協”)足球分會、中國大體協職業(yè)教育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協辦,同濟大學承辦。全國校足辦、教育部學生體協的有關領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教育廳(教委)體衛(wèi)藝處、學生體育協會、校園足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 ,全國校園足球競賽委員會、裁判委員會、教練員委員會、運動康復與損傷委員會等相關負責人,及同濟大學、阿里體育有限公司、康湃思(北京)體育管理有限公司13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工作會議為期兩天,主要包括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啟動儀式、2016-2017賽季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工作總結及新賽季聯賽調整方案研討與意見征集、新賽季承辦院校的協調溝通會3項議程。首先進行的是2017-2018賽季全國青少年校足聯賽(大學組)賽事啟動儀式。
在啟動儀式上,教育部學生體協秘書長、中國大體協常務副主席薛彥青,上海市足球協會主席、全國校足辦專家組副主任朱廣滬,阿里體育創(chuàng)始人、CEO張大鐘,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和黨委副書記姜富明一同啟動了全國青少年校足聯賽(大學組)賽事。據悉,這一賽事是教育部官方唯一認證的全國高校11人制足球聯賽,比賽官方英文縮寫為CUFA(China University Football Association)。
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全國校足辦主任王登峰通過現場視頻表示,希望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在校園體育中發(fā)揮龍頭、引領和示范作用,把校園足球的教學、課余訓練、校內競賽活動和校際聯賽帶動起來,并帶動其他項目在學校的普及和推廣。
教育部學生體協秘書長薛彥青指出:“參與校園足球能讓青少年學生在競爭中磨練意志品質,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壯大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大學組)賽事將著力于踐行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這也是我們發(fā)展校園足球、建立校園足球聯賽的初衷。新賽季,中國大體協、中國中體協及我們的康湃思公司將與阿里體育共同聯手,大力推進校園足球長期、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阿里體育作為CUFA獨家運營方,將在足球人才輸送渠道上促成競賽一體化,同時在賽事規(guī)模和規(guī)范性上升級,擴大傳播、增加曝光,從品牌價值、社會形象方面為其賦能。”張大鐘表示:“大學生的足球聯賽不應該只是屬于校園里少數十幾或幾十個人的聯賽,它是屬于校園里所有人的。應該讓更多人通過各種形式都參與進來,通過樹立學生群體的終身體育意識,把校園體育延伸到校園外,讓全社會都把掌聲送給校園體育。”
啟動儀式上還為往屆校園足球聯賽的組織方、贊助商、合作伙伴進行了頒獎。本賽季CUFA延續(x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規(guī)模,包括超級組、校園組和高職組三個組別,本賽季男、女足參賽隊伍1400余支,橫跨大陸和香港、澳門在內的33個行政區(qū)域,目標是在3年內實現全國近3000所大學的全覆蓋。
啟動儀式結束后,會議重點進行了2016-2017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工作總結及競賽、裁判、教練等各項工作的分項匯報,及相關競賽組織、參賽資格、人員培訓等工作的研討,并針對2017-2018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省內賽競賽組織工作、分區(qū)賽及總決賽等進行了研討。
在工作總結中,針對2016-2017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工作,教育部學生體協足球工作部副主任趙俊杰從積極溝通,為校園足球聯賽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加強組織建設,逐步形成規(guī)范的賽事管理標準;逐步形成校園足球穩(wěn)定的競賽體系;穩(wěn)步推進賽事改革,不斷擴大賽事受眾群體;充分發(fā)揮各分會、各專項委員會的功能,大力推進教練員、裁判員、比賽監(jiān)督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加強對外交流工作;做好保障,補短板共7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回顧和總結。他指出,“2017年度完成了初中、高中、大學(11人制、七人制、五人制)聯賽、錦標賽、協會杯賽共33項全國性分區(qū)賽、總決賽的足球單項競賽工作,并完成了學生運動會預賽和決賽8個賽會的競賽組織工作。其中,大、中學的全國分區(qū)賽及總決賽共有470支球隊9010名學生,進行了1600多場次的比賽,33項賽事中有11人制大學男子組12項(包括高水平運動員、普通大學生、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學女子組1項,高中男子組6項,高中女子組3項,初中男子5項,初中女子1項,大學五人制4項,大學七人制1項。”
總結報告中顯示,在完成國內賽事競賽組織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學生體協積極參與對外交流,為各級各類學校和廣大青少年學生搭建了展示、交流、提升的平臺。如,2017年先后參與了第三屆中法大學生體育文藝周、中美大學生女足友誼賽、中法大學生足球挑戰(zhàn)賽、中德大學生足球訓練營、2017中德大學生足球四強賽、中法校園足球人才培養(yǎng)論壇等中外交流活動。此外,還先后完成了13期中國足球協會D級教練員培訓班,共有288名教練員參加了培訓;7期學轉英超教練員培訓班,4期裁判員培訓班。參與舉辦了2017年全國校園足球比賽監(jiān)督培訓班,培訓42名學員;舉辦了全國校園足球裁判講師培訓班,培訓48名學員;截至本次工作會召開舉辦了4期中國足球協會C級教練員培訓班,從而為校園足球賽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人才基礎。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切實保障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fā)展,提高校園足球賽事的科學化水平,在中國大體協、中國中體協足球分會的基礎上,相繼成立了校園足球競賽委員會、裁判員委員會、教練員委員會、運動損傷與康復委員會,并由教練員委員會與第三方公司協調配合,完成了大、中學生國家隊、高中聯賽隊伍進行訓練、比賽的數據測試,用科學的技術手段查找了學生運動員的“短板”,為科學訓練、比賽提供了數據支撐;由運動損傷與康復委員會先后組織了兩次全國校園足球運動損傷防護培訓班,來自全國大、中和小學校負責足球教學和訓練的160多名一線教師和醫(yī)務保障人員參加了培訓。在總結報告最后,針對2017-2018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工作,趙俊杰表示,將在競賽改革,如運動員資格、“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培養(yǎng)體系、分層分級的競賽方案;競賽體系完善與競賽產品打造;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等方面作出進一步探索。
此后,專家委員會、裁判委員會、教練委員會、運動損傷與康復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分別就各自負責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匯報。其中,運動損傷與康復委員會張忠主任表示,“在校園足球項目成立運動損傷與防護委員會,可以有效保障校園足球運動有序開展,消除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后顧之憂,并且為其他項目開展運動防護積累經驗。”據他介紹,下一階段的工作將側重于保障防護體系化、課程標準化、人員登記注冊制等三個方面。
總結匯報議程結束后,各省代表就新賽季調整方案進行了研討,研討內容主要集中在參賽資格、參賽年齡、賽事分層分級、違反資格的處罰、學校領導的組織與領隊第一責任人的監(jiān)管、教練員與裁判員隊伍建設與管理等六個方面。其中,在參賽年齡方面,部分代表建議適當放寬參賽學生年齡;針對賽事分層分級,與會代表則普遍認為其有利于校園足球的健康發(fā)展及運動隊水平提高,甚至有代表建議大學生足球聯賽中超級組的比賽可以進一步細分,從而能夠為不同層次的運動隊都提供鍛煉機會,也有代表建議建立區(qū)域主客場制;在違反資格的處罰方面,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對于違反資格問題應該嚴格處理,并有代表提出了賽前、賽中、賽后處理時分別予以不同處理方式的思路,如,賽前發(fā)現直接取消參賽資格,賽中發(fā)現則取消參賽資格但名次不遞補;在對各學校領導的組織方面,與會代表普遍認識到,各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學校領導的支持力度不同,并建議組織校領導的委員會或研討會,加強校領導對于校園足球的重視程度,同時基于領隊是第一責任人的現實,建議加強對領隊的管理,以此加強運動隊的管理;針對教練員與裁判員隊伍的建設,與會代表普遍建議應對教練員、裁判員進行等級認定。值得關注的是,就參賽資格問題,與會代表展開了熱烈討論,教育部學生體協也將會同全國校足辦、中國足球協會進一步研討。此外,代表們還針對新賽季承辦院校進行了協調與溝通。
本次工作會議已然落下帷幕,卻讓每一位與會者對校園足球賽事的價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與思考。正如薛彥青在聯賽啟動儀式上的講話所指出:“校園足球的目的就是以足球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競賽是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檢驗學生鍛煉成效,錘煉學生頑強拼搏、公平公正、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載體。”2018,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再次揚帆起航,期待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賽事的鍛煉與洗禮,成為社會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