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未晨

在2月1日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到2025年我國要再創建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使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規模達到5萬所,進一步打牢普及發展校園足球的基礎。
2014年2月開始,教育部對校園足球工作展開了全面調研。調研顯示,校園足球工作自2009年啟動以來取得了很多成績,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認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18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102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12個(其中省級試驗區3個),參加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的學生共計1004.08萬人次。
不過,工作也存在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普及面窄,5000多所校園足球定點學校中,90%以上的學校只有校足球隊的學生參與足球活動,而其他學生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普遍存在“形式足球”“儀式足球”“節日足球”現象。當前校園足球競賽體系過分注重錦標,小學、初中都以學校為單位競爭全國冠軍,絕大部分學校因為無望奪標而沒有太大的積極性,而且絕大多數校園足球定點學校校隊的組建并不完整。此外,師資、場地、經費不足和扶持政策嚴重滯后等因素致使校園足球工作舉步維艱。
2018年工作的一個關鍵詞是“普及”。王登峰說,2018年校園足球工作重點在于完善改革體系、破解制約校園足球發展的制度、編制、機制和經費等關鍵問題。同時,完善和鞏固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三大體系,凝聚并形成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合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具體來說,首先是特色學校的工作要真正創建起來。過去3年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建設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任務,到2025年要再創建3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現在就要制定規劃,按年度來進行創建和認定工作。”
其次是做實教學,真正教會學生足球運動的技能。制作并發布360節足球課教學視頻,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完善教師、教練員的培訓體系。
第三是做好訓練工作。下一步要把課余訓練的工作真正抓起來,加快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的建設,試點推進校園足球課余訓練與教學、競賽及保障體系的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2018年要把校園足球競賽真正做成受社會各界特別是大、中、小學學生關注的賽事。
此外,要真正做好監察督導工作。2018年上半年將進行集中督察,主要是對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復核。在之前的督察中,已有30所足球特色學校被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