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鳴詩 楊小潔 李璐研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正在促進高校管理平臺的思維變革與管理變革,促進管理、溝通與傳播模式創新。為了“攻占”網絡這一席之地,2007年開始,教育部開始推行以“易班”為網絡代表的虛擬社交社區。“易班”隨著網絡大數據的大潮誕生,符合信息時代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從2007年發展至今,“易班”的試點高校越來越多,高校也開始主動接觸并推廣“易班”。文章以佛山科技學院的“易班”推廣情況為研究切入點,研究其在廣東省地方高校的推廣與傳播狀況,并通過采訪調查指出相關的問題繼而提出建議。
【關鍵詞】易班;功能;傳播;廣東高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3-0312-03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高校的擴招,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導致高校大學生的數量增加,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大學生群體。2016年4月7日教育部發布的重量級報告——《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 700萬人,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高等教育的規模增長超過310倍,大學生所占全國學生的比例將近20%。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人,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可見,移動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社交網絡電子化漸趨流行,但高校大學生數量的快速增長,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遭遇挑戰,從前校園網是非實名制的,任何網民都可以躋身于校園網,可能影響校園網的運行,不便于管理和教育工作。為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給高等學校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與高校連接的移動互聯網客戶端應運而生,如“超級課程表”“玩校”“面條校園”等。為了“攻占”網絡這一席之地,2007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在高校推行以“易班”為網絡代表的虛擬社交社區。
1 易班
“易班”(E-class)是集教學、思想、生活、娛樂為一體的大學生互動平臺,屬于非商業性質公益網站,主要為在校師生提供社區交流、存儲、在線學習、活動通知、就業服務等一站式功能服務,并支持Web、手機客戶端APP等多種訪問形式。“易班”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逐漸形成了各高校的“易班”文化。
(1)宣傳教育功能。首先,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如今高校新媒體的運營平臺越來越多,發布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因而更需要有主旋律的引導。“易班”成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若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應選擇大學生最常使用的工具,貼近大學生生活,通過潛移默化、顯而易見的方式,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易班”作為一個平臺,可以通過舉辦、承辦宣傳一些有特色的創意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例如舉辦高校網絡媒體展示節,學生運用網絡技術平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宣傳,在網絡上融入自己的校園生活,進而彰顯學生風采。其次,“易班”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自我管理方面開創了新模式。一是創新了教師教學的形式,在“易班”平臺上上傳課件或文章,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教育都能落實到相應的學生上,實現雙向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把校內外的教育資源上傳,還可以把相關的事務資料發放,便捷省時,有效管理。二是加強班級建設,通過舉辦評選活動和發放獎學金等方式,提高同學們的活躍度,增強班級凝聚力。因此,“易班”對于構建班級活動組織新形式是一個良好的平臺。
(2)社交分享功能。“易班”是一個大學生網絡互動示范社區,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進行互動分享和社交,實現各高校間資源共享,讓每一所高校都可以與全國的教學資源接軌。首先,“易班”使學生可以通過平臺與輔導員進行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言論及時進行回應,針對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自我教育。其次,學校利用“易班”發布各類信息、提供資料、課件共享、作業提交、學生成果分享等,都使其成為資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3)生活服務功能。“易班”也具備休閑娛樂功能,可以替代現在大學生喜歡使用的微博、微信等。在“易班”主頁就包含著“職場攻略”“情感服務”和“各類測評”等不同應用,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各個板塊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學生壓力。
2 現狀調查:以佛山科技學院、肇慶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為例,了解“易班”在廣東地方高校推廣與傳播的基本情況
2.1 調查目的
佛山科技學院作為廣東省內率先啟動“易班”建設的高校,從2014年起開始籌建“易班”,2015年11月獲廣東省內唯一“‘易班全國共建工作示范單位”稱號。廣東海洋大學和肇慶學院分別是廣東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易班”建設試點高校,這3所地方高校“易班”的發展狀況都為廣東其他地方高校推廣“易班”提供了借鑒。為此,我們特地選取了佛山科技學院、肇慶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的學生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旨在了解該校學生對于“易班”的了解、使用情況,以及對“易班”建設、推廣和運行的建議。
2.2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共涉及佛山科技學院、肇慶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的761名學生,其中佛山科技學院254名、肇慶學院255名、廣東海洋大學252名,這些學生分屬于各學校二級學院各年級。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10份,回收有效問卷761份,訪談98人。
3 結果分析:“易班”推廣與運行存在的問題
(1)雖然“易班”知名度不小,但是學生對“易班”的使用率低。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在761調查對象中,“沒聽說過‘易班”占24.02%,其中大部分是廣東海洋大學和肇慶學院學生,佛山科技學院“沒聽說過‘易班”的學生僅占參與調查人數的9.45%;“基本了解內部的功能”和“比較熟悉內部功能”的學生占到51.3%;“經常上‘易班網站”和“經常使用‘易班APP”的學生分別僅占12.89%和6.7%。對于學生不常使用“易班”的原因,除了“易班”本身內容不具有吸引力、用戶體驗不好之外,55.33%的學生覺得“普及率低,里面沒有自己的社交圈”、51.03%的學生認為其“對于平常學習沒什么用處”。這些數據足以說明,3所地方高校的學生對“易班”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未真正把“易班”與學習、生活、社交聯系起來,所以對其使用頻率低,造成高達73.37%“偶爾有需要才會使用”的現象。
(2)“易班”的更新頻率慢,用戶體驗不佳,娛樂性不強是“致命傷”。在這個唯快不破的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只有“高效至上”才能永不過時。“易班”作為以在校大學生為使用主體的產品,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但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接近3成學生覺得“易班”內容更新頻率低,幾乎一成不變。除了在更新程度上不占優勢,“易班”本身娛樂性不強,缺乏創新,“機構號”“公共號”類似微信的公眾號,“公共群”類似QQ群、微信群,有68.21%的學生覺得“‘易班缺乏創意,娛樂性不強”。大量學生用戶群體集中在微博、QQ、微信等社交媒體,如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轉戰”“易班”,使用“易班”作為常用的社交媒體軟件,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問題的關鍵,是“易班”能不能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迎合大學生的娛樂精神需要。絕大多數學生希望“易班”能夠“鏈接校內所有網絡平臺,查詢通知,獲取學習資料”和“可以進行網上互動,分享信息,促進聯系,了解其動態,以及自己遇到的問題能得到好的解答”,這才是讓他們喜歡上“易班”的關鍵。
(3)“易班”在推廣中,學校采取強制性的行政要求,引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易班”作為一個綜合性平臺,在推廣初期,通過行政推動的方式讓很多學生都下載了APP,注冊了賬號。后期學校將作業、考試等放在“易班”平臺,如果不下載APP就無法完成作業和考試。在采訪過程中,不少同學向我們表示,如果沒有這些“強制要求”,根本不會使用“易班”APP。在大學生極力追求個性化發展的今天,要是想要一個APP“一統天下”,讓學生失去了自主選擇,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厭惡。
(4)宣傳途徑太過單一。“易班”作為一個對大學生來說相對新鮮的平臺,是一個新興的網絡虛擬社區,但是卻沒有迎合當代大學生的社交習慣。“易班”當前的宣傳采用的主要靠學校開展的思政教育、輔導員的言傳身教和一般工作站的管理人員宣講等較為單一的形式。有90%以上的采訪對象都表明下載“易班”App是學校強制要求的。因此,“易班”相對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而言,使用人群較少,甚至有較多高校學生基本沒有接觸“易班”。
(5)“易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對于“如果‘易班手機App發展成為具有自由訂閱功能并定時推送消息的模式,及時發布新鮮特色的信息,你會下載嗎?”這一問題,有22.58%的學生選擇了“不會,沒興趣”。而關于“如果自己所在的學院/院系結合學院特色,推送與學院專業特色學習、旅行、生活相關的帖子,你會關注或參與其中嗎?”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有15.8%的學生選擇“不會,沒興趣”。就此看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易班”持否定態度,這樣勢必會加大“易班”在推廣運行中的阻力。
4 發展建議:對“易班”在廣東省地方高校的推廣與運營
廣東省歷來重視高校網絡文化建設,2016年11月14日,廣東省啟動第二批24所高校的“易班”建設試點工作。目前累計已有31所高校進駐粵“易班”。“易班”在各高校推廣時間不一樣,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廣東的“易班”發展相對其他省份來說起步比較慢,還處于第一階段,以肇慶學院為例,“易班”現在還處于“吸粉”的階段,這是是一個推廣、認識、學習的過程,目的是吸引學生的關注。
以佛山科技學院為例,該高校是目前廣東省高校“易班”發展較為成熟的一所學校,經過幾年的發展與建設已經開始步入了下一個階段——內涵建設。眾所周知,“易班”是一個大的平臺,需要豐富平臺的內涵,突出特色化。在這個階段大多數學校會提出內容為王、內涵建設,要使“易班”成為校園行走的“通行證”,成為學生的剛需。
為了加大“易班”在同學們生活學習中的地位,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抓住時代的潮流,宣傳方式多樣化。“易班”是一個新興的網絡虛擬社區,應該利用人們對網絡世界充滿獵奇的心理,聯合多個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如今,H5、直播都越來越成為時代的潮流,“易班”可以發展多個部門,例如建設宣傳新聞部,承包學校的一些隆重精彩賽事、活動的直播,吸引學生在線觀看,拉動平臺中的活躍度,提高知名度。
(2)前期豐富自身的內容建設,抓住新生的眼球。根據佛山科技學院的“易班”負責老師透露,要做好“易班”平臺的工作建設,首先,可抓住新生入學這個契機,努力“吸粉”。其次,學校要重視平臺的宣傳和內容,接入學校的系統,讓學生通過“易班”登陸獲取校務通知,同時形成二次宣傳的效果。最后,可以在“易班”上實現課程的考試、練習等,把握學生學習剛需,為學生提供一個上網課做練習、考試的途徑。此外,還可以設置抽獎、獎勵等環節,例如通過簽到、投票、上課、練習等活動,學生可以獲取一定量的積分,積分可兌換禮品,從而加深學生對“易班”的好感。
(3)整合平臺資源,突出核心功能。既然要突出核心功能,就要認清“易班”究竟是什么。“易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可以結合的東西很多,面對廣東省這么多的高校,每個高校都有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就必須先了解學生們的喜好、需求,遵循學校自身的基礎、特色,學校設立的工作站要熟悉里面的功能和板塊,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做到小而精、大而全,從而增加學生和“易班”的黏合度。
(4)提高用戶的體驗感是前提。互聯網時代主張體驗為王。相比于微博、微信等,“易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易班”經常出現登陸速度慢、軟件閃退等問題,這就需要對技術進行改進,使“易班”使用起來更方便、更舒適。現在人們越來越在意上網過程中的體驗舒適感,如果用戶第一次體驗滿意,那么以后他會更頻繁使用,逐漸與網絡形成關系。還有一些措施可做到二次宣傳的效果,例如在新生入學的時候,減少學生的“奔波”步驟,可在網絡后臺進行電子實名認證蓋章;活動簽到的時候可使用電子簽到;做任務調查的時候,把問卷等形式發放至平臺,進行宣傳填充;在需要進行網絡課堂的時候,做好分類,增加干貨以豐富學生的需求等。
(5)促進廣東“易班”網多元化方向發展。如果“易班”能開發出健康向上、寓教于樂的網絡輕應用,讓大學生在緊張、迷茫的環境下釋放自己,減輕壓力,那勢必會讓更多的學生依賴于此。同時還可利用行政的力量,“易班”像一個新生的嬰兒,需要更多的呵護,有了政府、學校的呵護,才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政府、學校可以將廣東各高校官方網站、校園卡充值系統、學生服務中心、后勤處等網站鏈接到“易班”,貼近學生的生活。由于現在用戶都是學校實名認證用戶,信息真實可靠,所以“易班”可以利用這些優勢,開發一些“跳蚤市場”等,以便于同學轉手閑置東西,這不僅能最大化利用物品,減少浪費,還能打造屬于“易班”的品牌氛圍,增加用戶黏合度。此外,還可以結合廣東當地特色,開展富有文化內涵和歷史氣息的活動。例如,在一些建筑特色區開展一些人文活動等,不僅讓同學們加深了對這些地方的了解,還能加深同學們對“易班”的了解,推進“易班”推廣和發展,一舉兩得。
建設一個服務于大學生的具有特色鮮明、與眾不同、使用方便快捷等特點的網絡互動社區,是互聯網時代促進高校各方面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建設“易班”就要從“易班”的定位開始,真正落實到這個定位,注重用戶體驗,用信息內容建設來留住大學生。在這個網絡大潮中,“易班”還需進一步提升網絡環境穩定性,創建屬于每個高校的品牌氛圍,爭取成為用戶喜愛的師生網絡互動社區。
參 考 文 獻
[1]中國教育報.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R].2016.
[2]佚名.CNNIC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中國信息安全,2017(2):24.
[3]王強,朱惠斌.論微信息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以學生網絡互動社區易班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104-107.
[4]李世黎.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3.
[5]崔海英.易班是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網絡主陣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90-91.
[6]蘇宇婷,曾淑文.易班學生團隊內涵建設的研究——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J].大眾科技,2017,19(5):119-120.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