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秦皇島高校的畢業生隨著人數的增加,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大學生創業成為必要的選擇,適逢作為國家發展策略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計劃正在有序開展,秦皇島市迎來了空白的發展機遇。京津秦的協同發展助力了秦市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研究。
關鍵詞:京津秦協同發展 助力 秦市大學生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8(c)-185-02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將‘一帶一路與區域開發結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隨著畢業生數量猛增,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了畢業生必要的路徑選擇。京津秦的協同發展的優勢互補在諸多方面更助力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嶄新、公平、廣闊的平臺。
1 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創新創業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
1.1 秦市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
秦市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第二課堂利用的很好,也基本參與過與專業相關的科技活動、科技競賽,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但是他們科學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稍差,這些方面要依賴于高校的創新教育。
1.2 秦市大學生創業現狀
秦市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逐年遞增。但是,缺乏專業的師資團隊,教師角色轉化困難。現在的雙創教育缺乏前瞻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學生缺乏有效性的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市場需求性稍差。他們選擇創業最看重的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往往忽略市場的需求,需要創業教育的進一步引領;秦市大學生創業集中于服務行業,而服務行業,京津地區作為對外交流的重要區域,做的是最好的,非常值得借鑒;資金、管理和市場是秦市大學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三大失敗風險。要考慮創業的持續資金的市場融資環境。
2 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機遇
(1)以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為契機,著力完善秦皇島的生態環境,為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和良好的環境習慣。秦皇島的生態環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前提,一直堅持“生態立市”,這樣也變相的為秦市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2)利用補齊發展短板的契機助力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十三五”期間,秦皇島將解決自身的發展短板作為突破口,助力河北經濟發展。通過逐步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諸多的創業機會;通過逐步壯大縣域經濟,為秦市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提供諸多的機會;通過逐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把網絡信息產業做大做強,通過“互聯網+”行動鼓勵大學生網絡創業。
(3)利用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契機助力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習近平同志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要靠創新驅動。京津冀最大的資源是創業資源,最大的優勢是創新優勢。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這樣的意識滲透和培養為秦皇島地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找到了根源,就是重在創新。
(4)利用京津冀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共享契機助力秦市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京津地區的創新創業教育都是全國領先的,秦皇島正好利用京津冀一體化這樣的契機,成立這三地高校的就業信息庫,進行資源整合,通過舉辦實地或網絡專場招聘會進一步融合,這樣就助力了秦市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3 京津秦協同發展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契合點研究
知識資源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優勢。大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學習,專業知識性強,專業能力強;自信和激情是大學生創業的獨有優勢。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有激情有自信,敢于嘗試,勇于體驗;具有極強的創新思維,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定具有獨立性、求異性、想象性、新穎性、靈感性、敏銳性等人格特質。因此,創新思維影響著創業實踐的特質,是促使創業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交際、組織、管理能力等是大學生創業的潛在優勢。
(1)京津秦協同發展三地政策的優勢互補為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助力平臺。
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落實有限。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出臺后,在現實的落實過程中執行很難,有的也會添加一定的人為因素,執行中改變了本來的目的。在京津秦協同發展的良好背景下,秦皇島地區基層行政部門利用這個契機,向北京、天津的執行部門學習落實方案,真正把政策落到實處,讓創新創業大學生真正得到實惠,真正把好的政策落實到好的創業過程中。
(2)京津秦協同發展下大學生創業家庭心理認同機制的構建為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親情平臺。
在京津秦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在相關創業政策的優惠背景下在附近地區的相關創業案例成功的影響之下,秦市大學生創業的家庭心理認同機制會逐步的構建起來,只有在家庭的強大支撐之下,大學生才能真正的擼起袖子無所顧忌的干起來,親情平臺構建起來了,大學生就有了親情支持。這樣家庭就對創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會給學生提供精神、心理、智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即使在創業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失意,大學生也會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不會輕易言棄。
(3)京津秦協同發展下高校教育創業資源協同共享為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平臺。
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契合性不強。秦皇島市高校基本也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但是任教老師基本也都是側重理論知識,而京津地區是教育資源最全面最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亦是如此。而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正好為秦皇島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京津秦的高校教育創業資源協同共享為秦皇島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指路明燈,助力秦市大學生的創業起航。
(1)通過加強京津秦間的校際聯系,調動資源力量。京津秦各地可以實現資源互通、串聯共享,但是,秦皇島的各高校也必須根據自己的發展特色、發展現狀、發展需要搭建可供發展的眾創空間。這樣不同高校的學生可以自由交流,可以增長見識,拓寬思維。
(2)通過有效整合師資,整合學校內不同學科師資力量,從校外邀請一些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高校教師,通過組織教師團隊進行培訓,研討,進修,提高教師的自身知識儲備,將專業與創業相結合。
(3)通過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好能共享創新創業的教育資源、創新創業的師資隊伍、創新創業的實踐指導團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京津秦協同發展的教育問題,補齊秦皇島的創業教育發展短板,讓學生從思想上了解前沿的創新創業動態、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政策、創新創業的發展空間,為秦市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
參考文獻
[1] 李學鋒,王紅春,趙西坡,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4).
[2] 李亞偉,王毅,朱靜敏,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創業、職業培訓策略研究[J].中國培訓,2017(2).
[3] 賈晉.試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培訓,2017(2).
[4] 張翼翔,崔佳,唐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TRIZ理論之應用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1).
[5] 李薇,袁雅琴.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聯動機制分析[J].經濟師,2017(1).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秦皇島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京津秦協同發展助力秦市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201602A28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印小玲(1981-),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