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轉型與經濟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經濟轉型與經濟創新對經濟法理論與實踐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面對經濟轉型和經濟創新中新情況與新問題的挑戰,經濟法必須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進行有效回應。經濟法具有“剛”與“柔”兩個屬性,通過對經濟法相關理論的分析和現實生活中具體實例的驗證可以發現,經濟法的“剛柔并濟”的差異性適用理論能夠較好地回應經濟轉型與經濟創新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構建經濟法的“剛柔并濟”的差異性適用長效機制需要從理論體系、立法層面、執法層面和司法層面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經濟轉型;經濟創新;經濟法;剛柔并濟
1 對我國經濟轉型問題的理解
隨著我國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我國更加重視經濟的轉型,經濟轉型不僅是我們國家重視的問題,也是各個國家都普遍重視的內容。經濟轉型過程一般是由農村經濟向城市轉移,也是每個國家都普遍重視的問題,傳統的經濟轉型模式比較單一,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一般是指農業向工業的轉型以及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這一轉型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的經濟轉型還包括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是一種雙重的“經濟轉型”。經濟轉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經濟模式比較單一經濟管理方式不適用以及經濟體制的不成熟,導致經濟轉型障礙重重,經濟轉型要通過改變思想,掌握經濟變化規律來實現。從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的經濟面臨巨大的阻力就是投資問題,特別是城市的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對于實現經濟轉型有重要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第一,要熟悉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調整經濟結構。第二,要選擇經濟轉型的方式,結合自身國家的發展特征選擇合適的經濟轉型方式。第三,要選擇合適的經濟轉型戰略,根據經濟需求選擇合適的轉型方式。以調整轉型對象之間的矛盾為主。
2 對經濟創新的探究
經濟創新是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經濟創新能夠提高經濟轉型的速度,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轉型。也是我國新經濟法實行的依據。經濟創新指的是在原有經濟基礎上,對經濟發展形勢進行規劃,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引進新的經濟發展理念,與經濟格局,提高經濟發展速度,促進經濟發展的改革。
3 經濟轉型、經濟創新與經濟法的“剛柔并濟”探究
首先,要建立相關的經濟體系,要不斷總結經濟發展的經驗,選擇適合我們國家發展的經濟體系,另外,要實現經濟轉型、經濟創新與經濟法的“剛柔并濟”,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立足于我們國家的國情,不斷總結經濟發展的經驗,以積極的態度接受經濟轉型帶來的影響,并利用經濟轉型與經濟創新的成果,探索新的經濟發展形式。其次,要有理論依據,經濟發展要以國家相關的法律為基礎,還要重視經濟轉型與經濟創新中存在的問題,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經濟水平。最后,要對經濟法進行總結,根據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形式,規劃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將經濟哲學和法哲學結合在一起,為經濟法提供理論依據,構建新的理論體系,實現經濟的高效發展。
其次,要構建經濟法立法層面的“剛柔并濟”機制。經濟轉型和經濟創新往往面臨很多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調整經濟法,經濟法要適合國家的發展情況,不能過于“剛”,在保證一定約束力的同時,還要有創新,在立法過程中,要根據各地區的經濟水平,選擇不同的經濟管理法,做到公平,能夠正確對待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實現經濟法執法與經濟法司法層面的“剛柔并濟”提供立法方面的基礎。最后,要引進先進的經濟發展理念,通過分析國外有效的經濟建設活動,結合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規劃新的經濟發展法則。
第三,要構建經濟法執法層面的“剛柔并濟”機制。法律是保障經濟法執行的最佳依據,法律具有強制性,在經濟法的基礎上,通過法律支持能夠提高經濟法的執行力,同時,還能體現經濟法“剛”的原則,在執法層面上,通過落實法律制度,能夠提高企業對經濟法的重視,“剛柔并濟”體現在制度與執行力的協調,通過加強執行力,保障經濟制度得以落實,對于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經濟法的“剛柔并濟”從其基本含義上來看就是對經濟法的執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從規范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的角度來強調經濟法在執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把握“剛”與“柔”的平衡,以有效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法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體現經濟法的作用。
最后,要構建經濟法司法層面的“剛柔并濟”機制。司法具有公平性,經濟法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經濟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不能完整的落實經濟法,還會對整個經濟發展體系的構建造成影響,所以,要通過司法手段,提高經濟法的落實力度。能夠從根本上減少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制定有效的經濟格局,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結束語
經濟轉型、經濟創新與經濟法的“剛柔并濟”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對于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經濟轉型體現了經濟形式的轉變,通過轉型,能夠提高經濟的使用率,還能提高經濟的發展水平。經濟創新能夠體現經濟體制的改革,能夠探索適合我們國家發展的道路,提高經濟發展效率。而經濟法又是對兩種經濟發展方式的總結,能夠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從本上約束經濟行為。實現經濟轉型、經濟創新與經濟法的“剛柔并濟”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軍.過渡經濟學:理論回顧與爭論[ J] .理論經緯,2016,(6).
[2] Jeffery Sachs,胡永泰,楊小凱.經濟改革和憲政轉軌[ A].載經濟學季刊[ C]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 林毅夫.后發優勢與后發劣勢———與楊小凱教授商榷[ A].載經濟學季刊[ C]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何翠萍(1991-),女,四川江油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