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法律是一切行為活動的準則,且民商法與行業生產、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等社會方面密切相關。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城市信用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對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對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進行了相關的闡述,通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旨在構建和完善民商法的信用體系,確保社會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問題;措施
1 我國民商法信用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信用原則缺乏統一的概念
雖然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人們對信用體系的原則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在對信用原則的理解上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對信用原則眾多的看法與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則會影響信用體系的建立與發展。當前,在社會各界學士的認知中,對于信用原則的說法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一種是根據字面上的理解來認識的,該看法認為信用原則就是民事活動當事人遵守承諾,不進行欺騙行為;第二種是根據法律條例來理解,該說法則堅持認為信用原則這一法律條例可以作為民事活動中的當事人進行民事活動的正確指導;第三種是從建立目的來體現的,人們認為信用原則的最終目的是使立法者的意志能夠實現,而立法者的意志則是維護人們的利益,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第四種是根據信用原則的功能來說的,該說法認為信用原則具有法律調節和道德功能等雙重作用,從而使法律法規更具有生命力。對信用原則的多種認識,雖然在不同角度上分析了信用原則的價值內涵,但卻使信用原則缺失清晰的認識,導致眾多企業、個體無法在明確信用原則的前提下正確運用信用體系,進而阻礙了信用體系建立的發展與進步。
1.2信用原則比較滯后
信用原則是我國司法領域中的最高行為準則,是民事立法的價值追求之一,在物權法和債權法中都有相應的體系,但是在現有民商法的建立體系中,信用原則明顯滯后于其他基本原則,甚至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信用原則的地位更加滯后,有位于最后一位的趨勢,這樣的情形并不符合信用原則是最高行為準則的地位,表現出的是信用原則的表現與信用原則的地位之間存在著較大落差的現象,致使信用原則的重要性得不到很好的體現,導致其在實際生活中更加滯后于其他準則。例如,在我國的一些民事法律制度中,每一項的法律法規都明確地遵循了信用原則處于最末位的地位,這與信用原則展現的重要性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與實際的法律體現相距甚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商法信用體系更加完善構建與發展的腳步。
1.3信用原則缺乏具體的法律制度
雖然當前我國的民商法對信用原則已加以確認,并且誠實守信原則在我國的大多數法律中都是作為指導原則而被納入的,覆蓋的范圍相當廣泛。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信用原則的地位滯后確實導致信用原則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指導、制約的作用,產生的一種現象是信用體系的構建有了前進的方向,卻迷失前進的道路。對信用原則缺乏具體保障的制度,致使我國信用體系的建立仍舊不夠健全、完善。例如,變更原則是信用原則在一定意義上的合法原則,我國的合同法草案中也明確承認了這一原則,但是在我國的實際合同法正式文本中,并沒有提出變更原則,這便是我國信用原則缺乏具體法律制度的體現。
2 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措施
2.1加強信用權的構建
在加強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立法部門應當首先構建立法信用權,加強信用權的建立,并將信用權從其他法律中獨立出來,將信用權作為一種全新的人格權,這也是保證信用體系立法的核心內容,從而增強所有的法人、自然人等享有信用權的現實可能性,并使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能夠充分地展現出這一權利的前提下,從而維護自身的合法信用權,促使整個社會在誠實信用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市場交易,自覺維護與遵守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在現如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信用權的提出與構建,有利于充分保護相關人士或企業的信用利益,這也是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手段。當然,在民法草案中,也應該加強信用體系、信用權構建等相關問題的涉及,通過原則性的法律條款來維護信用權的建立,旨在更好地構建信用體系,完善信用原則的法律框架,這對于民商法的信用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
從法律的層面分析,信用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信用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市場經濟主體的正常運行。在當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公司企業作為經濟的一大主體,必須在社會極大構建信用體系的行為中,自覺遵守承諾,履行企業應盡的義務,如果違約,則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并對他人的損失進行賠償。在信用極為短缺的今天,想要完善信用體系,則需要法律及相關部門注重市場主體的地位,而公司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優良的信用體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企業在建設信用體系過程中,也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如強化利益主體的平衡和協調,保護公司的信用,或者優化公司的資產信用,為企業信用奠定基礎,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效率。
2.3加強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個人的信用體系建設對于經濟市場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商法在制定信用法律制度時,首先應當加強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在相關法律條例中,應明確規定尊重個人的個體權利,并對個人的信息收集渠道做出明確的規定,力求使相關的信息能夠符合憲法的規定。當前,我國極度缺乏個人隱私保護的相關立法,有關隱私權利都被歸納到“名譽權”的問題,所以加強我國信用信息體系的建設極其重要。
3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高效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信用體系,社會上的任何經濟行為都需要依靠信用體系來建立和維護。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社會各界人士應共同努力,一起研究和分析信用體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采取建設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建立真正意義上的信用體系,正確指導社會經濟市場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 章淵.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03:70-71.
作者簡介:
楊宇帆(1989.8-),男,四川岳池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