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春
【摘 要】大學生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但距離全面依法治國提出的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還有一定差距,大學生的用法能力普遍不高、法律理論知識不扎實、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有待進一步增強。為培育大學生法治思維,提高教學實效性,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創新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54-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黨的十八大報告又進一步強調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度珖逃到y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中提出:“法制教育作為開展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重要載體,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016年3月1日施行的新《高等教育法》第4條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建設者之,同樣也是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和實現法治中國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與重視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內容的重要要求,也是貫徹落實《高等教育法》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精神的正確做法。
1 高校大學生法治思維的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契約精神和法治思維現狀,課題組通過問卷星發放調查問卷,以QQ和微信邀請等方式發放給大學生填寫,并指導大學生深入到廣西民族大學、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大學進行調研,截至12月16日,共收到574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調查對象為男大學生34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9.76%,女大學生為23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0.24%,其中大一的學生為269人,占46.86%;大二的學生為23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1.46%;大三的學生為64人,調查總人數的11.15%;大四的學生為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0.52%。
1.1 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有所提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指出,十八大以來,全民法治觀念進一步提高。事實確實如此,通過我們持續幾年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的關注,大學生這幾年在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1.1 大學生的契約精神不斷提高
在調查“你對契約精神重要性的認識”時,53.31%的大學生選擇了“很重要”,有34.49%的大學生選擇“重要”,有11.32%的大學生選擇“一般”,沒有學生選擇“不重要”選項。在調查“你在簽訂合同之時是否會認真審查合同的內容”時,有539人的學生選擇“會”,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2.16%;有42人選擇“偶爾會”,占被調查總人數的7.32%,只有3人選擇了“從來不會”,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52%。在調查“學生假期打工或者兼職時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態度”時,有74.91%的大學生選擇“主動簽訂”,有18.99%的大學生選擇“被動”和6.1%的大學生選擇“無所謂”。在調查“簽訂合同后的做法”時,有90.07%的大學生表示會“嚴格遵守”,8.71%的大學生選擇“一般遵守”,沒人選擇“不遵守”和“無所謂”。
1.1.2 大學生的維權意識強,并且能正確對待訴訟
在調查大學生對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態度時,有348人選擇“堅決維權”,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0.63%;有219人選擇“視情況而定”,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8.15%;只有5人選擇“不維權”,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87%。在調查大學生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有90.42%的認為“很正?!?,只有2.44%的人認為打官司是“丟臉的事情”,有7.14%人選擇了“無所謂”。
1.1.3 大學生有基本的法律常識,但是了解不透徹
在調查“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天”時,只有49個學生答錯,答對的學生為525人,占被調查人數的91.46%。在調查“違法和犯罪的區別”時,有414人選擇“知道”,占被調查人數的72.13%;有152人選擇“不知道”,占被調查人數的26.48%,只有8人選擇“不知道”。在調查“我國地位和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是下面哪一種”時,答對的大學生有534人,占被調查人數的93.03%。在調查“‘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何理解”時,有271人選擇了“非常有理”,占被調查人數的47.21%,有298人選擇了“視情況而定”,占被調查人數的51.92%,有5人選擇“沒有道理”,占被調查人數的0.87%。
1.2 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雖然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大學生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但距離全面依法治國提出的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還有一定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的用法能力普遍不高。在調查“大學生是否會寫民事起訴狀”時,有358人選擇“完全不會”,占被調查人數的62.37%;只有90人選擇“會”,占被調查人數的15.68%;還有126人選擇“基本會”。
二是大學生的法律理論知識不扎實。在調查“大學生了解的基本法律”時,問卷例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合同法》《刑法》等法律,結果有415人選擇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占被調查人數的72.3%,其次為《合同法》,占被調查人數的45.3%,再次為《民法》,占被調查人數的37.28%。選擇《刑法》的有36.59%。由于消費侵權現象比較普遍,而且各種媒體對消費普法宣傳力度的加強,大學生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基本知識了解得較多,其他的非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只是聽說,對其內容基本不了解。在調查“我國一般訴訟時效是多少年”時,選擇對的大學生有283人,占被調查人數的40.32%。在調查司法部門時,只有不到30%的大學生全答對,不少大學生不懂執法和司法的區別,司法部門和執法部門有哪些也不太明白。三是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有待進一步增強。公平正義是法治思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實現正義方面,程序正義是看得見的正義,遠比程序正義重要,但是,在調查“在維護正義時,你認為實體正義重要還是程序正義重要”時,只有7.67%的大學生選擇“程序正義重要”,56.79%的大學生選擇“都重要”,34.49%的大學生選擇“實體正義重要”,還有1.05%的大學生選擇了“都不重要”。
上述問題的出現既有大學生方面的因素,也有高校和教師方面的因素。在調查高校開設法治教育課程時,學生對于學校除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之外是否還開設有其他的法治教育課程,有128人選擇了“沒有”,有108人選擇了“不清楚”,只有338人選擇了“有”,占被調查人數的58.89%。由此可見,不少高校對于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沒有普及法治宣傳教育,大多數學生只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學習基本法律知識。但是,由于大多數高校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師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因此,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法律知識部分要不略講,要不講得不深入,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在調查“你認為你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任課老師講授法律知識的水平”時,有272人選擇“高”,占被調查人數的47.39%;有169人選擇“很高”,占被調查人數的29.44%,選擇“一般”和“說不清”的分別為17.77%和5.4%。在調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任課老師是否法律專業畢業”時,有33.28%的大學生選擇“是”,有14.11%的大學生選擇“不是”,有52.61%的大學生選擇“不清楚”。
2 高校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實踐教學對策
法治思維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正當程序等內容。因此,法治思維的培育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授,更是將法律觀念內化于心,強化契約精神的遵守,因為契約精神內在地包含了法律至上、正當程序和權力制約。因此,本文主要從實踐教學方面探析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對策。
2.1 課內實踐教學對策
課內實踐教學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師開展的課內教學。因為該課程的第五至第七章都是對大學生開展法治觀教育的內容。
2.1.1 模擬法庭教學法
模擬法庭對于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做起來相對容易,但對于非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則有一定難度,一是所學法律知識有限,二是教師課時有限。因此,要開展模擬法庭教學,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整合現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法律部分章節,將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重要知識點轉化為模擬法庭實踐。模擬法庭教學中學生可以學到法院的管轄制度、訴訟制度、審判程序和實體法中的知識點,如刑法、民法等。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學生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我國訴訟程序,最直觀地感受法律的威嚴和公正。筆者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時,每年均組織學生開展此項活動,學生也非常樂意扮演各種角色。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也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課題組在對大三學生進行回訪時,發現參與過“模擬法庭”活動的學生對訴訟法的知識點記得較牢,法治思維基本養成。
2.1.2 “視頻+討論”教學法
視頻教學帶給學生的直觀性是普通說教式教學沒辦法比較的,所以對于知識性較強并難以理解的法律知識,老師可以用典型視頻片段組合播放,并適時配以講解,同時讓學生參與討論。
2.2 課外實踐教學對策
課外實踐教學還包括學校開投的法律教育選修課程和每學期開展專門的法治教育,這些內容既可以由專任教師完成,也可以由輔導員指導完成。具體做法如下:一是任務驅動法。做法就是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課外查找資料完成任務,然后配合課堂教學相互咨詢。在調查“假設學校開設法律選修課,你的做法”時,有427名大學生選擇了“選修”,占被調查人數的74.39%,15.89人選擇“無所謂”,占被調查人數的51%,只有58人選擇“不選修”,占被調查人數的10.1%。由此可知,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大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欲望還是很強烈的。二是以學生社團為依托,組建法律興趣協會,開展法律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如法律知識競賽、法治演講比賽等。
參 考 文 獻
[1]劉婷.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16.
[2]陳麗萍.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培育學生的法律素養[J].金卡工程,2010(11).
[3]呂東杰.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J].大慶社會科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