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珊
【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手機已逐漸演變成迷你型電腦,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例如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效率低下等,文章針對產生的消極影響,從學生、老師、學校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媒體;負面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5.5;F6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59-02
手機已不再是簡單的通信工具,它已逐漸成為大眾傳播媒體,有人把手機媒體稱作第五媒體。根據我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發布的第四十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其中手機網民有7.24億,占96.3%。同時,移動支付用戶達5.02億,4.63億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支付??梢?,手機在人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原因之一是手機與其他上網設備相比,具有以下優勢:手機體積小,重量輕,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文字、圖片、音頻等信息。手機這種便攜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對大學生的學習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1 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
本文以青海某高校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至少有1部手機,其中30%的大學生擁有2部手機,手機流量在900 M以上的同學比例高達70%。有83.33%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娛樂活動平均每天的時間在2 h以內的學生比例只有13.33%,經常使用手機學習的學生占33.33%,平均每天用手機學習的時間在2 h以內達66.67%,43.33%的大學生認為手機對學習是有促進作用,因為他們可以利用手機查找不懂的知識點,同時可以觀看相關的專業課視頻、電子書,以及聽英語等,86.67%的學生認為使用手機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可見,一些學生在承認手機帶給他們便利的同時,也認為手機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學生本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能力,但是由于使用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搜索到相關的信息資源,導致一些大學生不愿意獨立思考和自主研究,每當老師布置一項作業,如寫讀書心得,其中就有一些學生就直接使用手機搜索答案,類似這種直接利用手機在網絡上搜索答案的現象在大學中屢見不鮮,這種學習方式導致大學生產生惰性思維,不愿意思考和自主學習,喜歡用別人現成的東西。
其次,分散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課堂仍然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手機媒體的出現導致如何保證學生能夠認真聽講及與老師有更好的互動成為一項難題。廣西有一些高校為避免手機影響課堂秩序而發起了相關活動,但指標不治本。在網上可查到很多關于學生課堂玩手機的圖片,這些圖片很多是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真實反映:老師在課上講授,學生低頭玩手機,玩得津津有味,這樣很難保證聽課效率。同時,老師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很難無動于衷,從而導致老師講課效率的下降。
再次,不利于學術學習,削弱了學生的研究能力。隨著手機媒體的發展,很多大學生習慣通過手機媒體快速瀏覽新聞、閱讀電子書及查找相關知識理論,不愿意花時間閱讀紙質書籍,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獲取理論知識,雖然看似手機媒體節約了時間,使生活零碎的時間得到了利用,但是長期采用這種快速、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一些不良后果。
手機媒體的一些信息為了吸引大眾注意、提高閱讀量,往往在信息中插入圖片或者相關視頻,文字內容的娛樂性大于嚴肅性。同時,文字信息大多篇幅短小,閱讀者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即可看完,導致很多大學生樂于看這種短小、圖文并茂的信息。而長此以往,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導致大學生不愿意看長篇書籍,不愿意花時間靜心思考,喜歡“速食”閱讀。同時,手機媒體的一些信息,尤其是一些學習資料,質量良莠不齊,體系十分混亂,大學生的學習屬于系統、深度的學習。而手機媒體上的學習資料的現狀,以及一些大學生“速食”和“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使大學生很難對知識有較深全面的理解,不利于學生進行學術學習,同時削弱了其研究能力。
最后,導致學習時間失衡。手機媒體現在已儼然發展成為了一臺迷你型電腦,很多大學生鐘情于用手機看視頻、玩游戲。對于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手機可能會擾亂其學習計劃。比如,一些學生計劃周末或者沒課的時候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可能因為當天有自己喜歡的娛樂節目而把學習任務往后退,導致最后草草完成作業甚至無法完成。還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戴著耳機看手機里下載好的電視等視頻,課上課下都離不開手機,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說,手機將會占用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導致學習時間失衡。
2 原因分析
手機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已不可忽視,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自身對媒介素養的認識不夠,自身要求不高。楊燕認為媒介素養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及使用各種媒介信息服務于個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很多大學生使用手機偏重于娛樂性,除了必要的接打電話外,更多用來淘寶、看視頻、打游戲等。同時,由于一些大學生對自己要求不高,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所以很多時候放松了自己,讓自己沉迷于手機媒體。
第二,老師層面的原因。在大學課堂上使用手機已司空見慣,針對一些高校制定的不準學生帶手機進入課堂的校規治標不治本。一些學生認為課堂上使用手機是因為課堂氣氛壓抑,上課內容枯燥乏味,或老師所講內容簡單,網上可查到,因此上課不認真。而大學里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老師的講課水平影響著學生的手機流量。”在調查中發現有73.33%的同學都認同這幾句話,這也揭示了老師講課水平對學生的影響,說明了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玩手機與老師講課的方式、水平存在一定的關系。
第三,學校層面的原因。學校面對手機媒介給學生帶來的影響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我國20世紀90年代后期才有了“媒介素養”的概念,相對于國外,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發展較慢。國外一些國家,從兒童階段到成人階段都分別施以相應的媒介素養教育。而就我國高校的媒介素養教育來說,設置有關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相對不足,教學模式單一。而手機媒體技術發展相對較快,這兩者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高校對此也沒有加強重視。
3 對策建議
為了使更多的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媒體,促進大學生的學習,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本文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學生自身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面對手機媒體的誘惑,大學生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目標,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時間都花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志存高遠,讓手機有害信息沒有機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健康人格,對手機擁有正確的使用觀念。明確手機媒體的用途,使其與自身需求相結合,盡量讓手機為自己的學習服務,避免不分場合地使用手機媒體,減少手機媒體可能給學習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二,教學方法的轉變。目前,很多高校課堂教學仍然以傳統的“灌輸型”方式為主,然而隨著手機媒體的發展,海量的知識都可以從手機上搜索到,對學生來說,課堂失去了新鮮感和挑戰性。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傳統“灌輸型”的教學方式應向“引導性”方式轉變。由老師占主導課堂向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轉變。老師的角色主要以引導啟發為主,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去偽存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遠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重要,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第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目前,學生可以憑借手機媒體查到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老師的責任除了傳授知識、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具備一些其他的能力。比如,手機媒體等電子設備的應用能力,把這種能力與教學相結合,與學生保持一致,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方便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除此之外,對老師的授課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句“老師的講課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手機流量”直接表明了教師授課能力的重要性。在高校中,有些教師飽讀詩書,專業知識豐富,但授課方式枯燥,內容晦澀難懂,導致學生聽不進去,聽不懂,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的學生比比皆是??梢?,當前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局限于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綜合能力。
第四,學校開設相應的媒介素養課程。手機屬于私人物品,雖然一些高校要求學生上課禁止攜帶手機,這在一定程度可以維持課堂秩序,讓一些學生認真聽講,但是針對一些嚴重依賴手機的學生來說,可能不攜帶手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焦躁,更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因此,高校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心甘情愿地不帶手機,或者是即使在課堂上帶了手機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校首先要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意識到手機媒體使用不當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因此,媒介素養課程應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學校應該重視,規定每學期學分,進行期末考試,讓學生自身對手機媒體有正確的認識,這種由內向外的約束力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中國互聯網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
08/t20170803_69444.htm,2017-08-03.
[2]匡文波.手機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2012.
[3]王兵.論手機上網對高校大課堂教學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7-14.
[4]楊燕.淺談媒介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J].科技信息,2006
(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