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強
摘要: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意見明確了電子商務為“互聯網+”的十一個重點行動領域之一。本文通過對天水市農業電子商務情況的發展進行了為期2年多的調研,并結合對全市各級農業干部和群眾進行了十多次農業電商培訓經驗,充分了解農業電商進展情況后,對農業電商概念進行了界定;從政策、農產品農資電商,農特微商和新農人五個維度對我市農業電商的新進展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現階段我市農業電商存在的問題并做出了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農業;電子商務;進展;問題
自從2016年以來,互聯網+電子商務激活了農業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新動力。農業電商成為天水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農產品電子商務在2015年迎來了井噴之年。2016年以來,我市在互聯網+行動計劃和電子商務進鄉村大背景下,農業電商蓬勃發展,作者對我市農業電商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結合對全市農業科技人才進行了十多次電子商務培訓的經驗,對我市農業電商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做了如下探討。
1、農業電商的界定
狹義的農業電商定義是與農業產業密切相關的電子商務形態。其中支持農業生產的稱為農資電商,又可以細分為農藥、化肥、農機具等子行業;其中作為消費類的農產品電商,又包括大宗農產品網上交易體系(B2B),網上零售體系(B2C、C2C)及020等[1]。
廣義的農業電商是指一個區域內所有涉及農業電子商務的經濟形態的總和。包括互聯網+農業的主要內容,并成為互聯網+農業最外在的表現。它囊括了四大體系:網上交易體系(網商平臺),電商服務體系(電商服務業、快遞物流、金融支付、電商園區),產業支撐體系(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政策服務體系(政府相關政策及項目支持、外部環境營造)。
農業電商是將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融入農業的新理念;是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全面深度融合的新要素;是推動農業生產由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動力;是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品牌化、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實現農業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新轉型。
2、天水農業電商的主要進展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天水農業電商從小到大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2.1 基本形成農業電商的頂層設計
國家陸續出臺四個重要政策文件,基本形成農業電商的頂層設計。2015年5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5月,農業部等8部委《“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5年9月,農業部等3部委《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
與之對應,甘肅省,天水市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和扶持農業電商發展的地府政策,截止2018年上半年,農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制度體系和政策環境基本健全,培育出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農業電子商務企業和品牌,電子商務在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中的比重明顯上升。
2.2 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銷售模式不斷演化
一是隨著我國農產品總規??焖僭鲩L,2016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規模達22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50%。天水農產品網上銷售態勢喜人,特色農業品“花牛”蘋果, “秦州”大櫻桃, “秦安”蜜桃銷售額屢創新高。
二是農產品銷售的模式不斷演化豐富。從最初借助淘寶,1688等C2C,B2C平臺,逐步演化為C2B,020,農民微博,微信直銷,社群銷售,網絡代理銷售等模式。
2.3 農資電商出現集體喧囂 一是國內電商巨頭加碼。農村電商農資板塊力度加大,尤其是阿里巴巴、京東用力較大,推出“千縣萬村計劃”,在我市電商發展基礎較好的秦安,甘谷落地實施“農村淘寶”計劃,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業電商的快速發展。
二是上市涉農企業紛紛人局。金正大、輝豐股份等不約而同,云農場、農一網、田田圈、農商一號等多個平臺上線,對我市農業電商發展也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三是互聯網企業直接跨界。一些互聯網企業直接動手力圖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農資市場,如豐收俠,七公里等。這也對我市農資產品市場帶來了新的沖擊。
2.4 農特微商異軍突起
根據國家商務部相關統計,2015年我國互聯網微商市場規模約為1800億元人民幣,其中食品占34%,約為620億元人民幣,農產品又占食品消費的大部分。
農產品微商從2015年下半年接替面膜成為新熱點,一時間農產品微商布滿朋友圈。以社交形成的熟人關系彌補一般電商帶來的非標準化約束,形成社交化模式,天水農特產品一時間成為朋友圈的新寵。而新的C2C平臺也逐漸形成,如有贊、微盟、微店、村店成為熱門天水農產品銷售新的微商平臺。在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智能手機逐步成熟的今天,人人都是消費者逐漸過渡到人人都是銷售者,人人都是天水農產品播種者群眾化銷售模式形成。
2.5 名人代言和新農人大量產生推動農業電商發展 2015年2月7日,阿里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僅狹義概念上新農人就己突破100萬人[2]。狹義的新農人是指以互聯網為工具,從事農業生產、流通、服務的人,其核心是“農業+互聯網”,一般都在從事電商、微商和新媒體。天水籍名人也紛紛助力家鄉農產品電商銷售,如公益代言花牛蘋果的潘石屹先生,麥積區陳向陽微博銷售生態蘋果,袁丫丫代言清水核桃, “電商局長”張偉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農人,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業電商的發展。
3、天水農業電商發展的四大問題
天水農業電商經過了將近3年的快速發展,如今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期,出現了四大問題[1]。
3.1 農業和電商融合不到位
經過筆者調研發現,夭水農業電商要么是電商經營農業,因為根基不穩而折腰;要么是農業試水電商,思維陳舊而舉步維艱。懂農業又懂電商的人才少之又少。
3.2 農業和電商發展基礎不牢靠
天水地區作為傳統西部農業大市,由于地理環境所限,農業種植模式大多停留在19世紀,而電商已經進入21世紀,標準化、品牌化、可追溯、冷鏈運輸等嚴重滯后。
3.3 農產品銷售競爭不理性
在特色農產品銷售上燒錢砸場的手法依然在延用,跑馬圈地的思維依舊存在,同質化競爭激烈,沒有形成合力去在統一大市場良性競爭。
3.4 農產品電商銷售存在難點
農產品網上銷售難以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導致復購率低迷。農業產品和工業品最大差異在于質量無法達到精細化的統一標準,天水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花牛蘋果,大櫻桃,甘谷辣椒,清水核桃等的產量、品質和當年氣候因素有密切關系,導致了無法年年同品質。農產品商品化,網貨化,品牌化程度底。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對于普通農戶發送的快遞物流成本高于公司訂單。保鮮降耗問題十分困難,不要問賣了多少,要先問爛了多少。
4 、對天水農業電商發展的對策
4.1 農業和電商要深入融合
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銷售全程和電子商務深度和二為一,而不是貌合神離。各級政府特別是農業、果業局,商務局要加大電商知識技能進村人戶,定期不定期指導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指導,特別是如何將農產品完成商品化,網貨化方面下足功夫。
4.2 推動創新驅動農業電商四化
各個縣區要深入學習《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多到電商產業發達地區學習取經,逐步推動創新驅動農業電商發展。
一是推動夭水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生產、包裝,銷售,溯源全產業鏈上制訂相應標準化。二是加強優勢農產品品牌化。用2年左右時間在商標注冊,品牌打造、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進一步擴大影響上下功夫。三是對于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秦安蜜桃在運輸上冷鏈物流化,不能用傳統市場銷售思維包裝運輸。長途運輸全程冷鏈物流化可以極大減少損耗,極大保持水果的口感,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四是積極使用“區塊鏈”等互聯網新技術,使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可追溯,從技術層面保障田地到餐桌的可溯源化。
4.3 持續做好“一縣一優品”工程
各個縣區要有大局意識,組團發展,避免大而全,全而不優的思維。要因地制宜發展適合當地氣候、土質特征的特色農產品,持續做好“一縣一優品”。麥積區繼續做大做強“花牛”蘋果,秦州區做好“秦州”大櫻桃,秦安縣做好“秦安”蜜桃,甘谷縣做好“甘谷”辣椒,清水縣做好“清水”核桃。這樣各縣有特色,特色有優勢, “一縣一優品”持續擴大影響,提高電商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最后,讓我們天水農業電商走向品牌化時代,更需要在符合商業邏輯的道路上探索,按照工業品電商標準逐步推動我市特色農產品外觀標準相對一致、內在品質相對統一、全程質量可追溯三方面大幅進步;激發我市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積極參與農業電商行業,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促進農民福祉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魏延安.農村電商(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25
[2]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R].阿里研究院.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