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保 龔佳樵 王芙蓉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實驗法,對A小學的四年級四個班(實驗組兩個班,對照組兩個班)進行為期兩個月(8周)的實驗研究,控制變量為有無運動干預。結果表明,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的各項體質測量項目均呈現出極為顯著的差異,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測量項目均未達顯著差異(50米除外)。結論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運動干預的確能夠促進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鍛煉;體質健康;實證研究
一、研究目的
2014年國家修訂了體質健康標準,標準指出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為核心的學校體育活動理念,切實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陽光體育健康計劃,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今,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學生體質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常常處于“亞健康”狀態。因此,本文以《標準》為契機,選取A小學四年級作為實驗對象,對“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健康計劃進行實踐性探索。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A小學四年級四個班(實驗組兩個班,對照組兩個班)。注:所選擇班級學生性別、成績、身體素質及教師水平等條件基本一致。確保實驗組和對照組除實驗變量外,其他因素盡量保持一致。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西南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查閱相關資料并研讀,為本文撰寫提供了理論參考。
2.實驗法
實驗設計:本研究采用前、后測對照實驗。實驗控制變量為有無運動干預。實驗組進行運動干預(每天鍛煉一小時);對照組不進行運動干預。實驗時間為兩個月(每周周一至周五進行)。在實驗開始的第一天進行實驗的前測,在實驗結束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進行實驗的后測。
運動干預: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為同一位體育教師,對照組除了運動時間外,其余條件與實驗組保持一致。對照組按照傳統的方式參與體育課堂活動,實驗組則在《標準》下每天堅持完成1小時的鍛煉時間,鍛煉內容為跳繩、跑步、籃球、羽毛球等項目,鍛煉強度為中等,平均心率為145次/min左右,測試項目為50米、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
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21.0分析軟件對實驗前后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學生各項目得分分析
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能夠反映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各個指標,本研究選取四年級體質健康測試的4個項目。表1顯示,學生在坐位體屈項目上優秀率最高,1分鐘跳繩項目上良好率最高,不及格率最低的為跳繩項目,究其原因和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和場地建設相關。
(二)實驗組不同性別后測體質健康水平差異性分析
通過實驗組不同性別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后測比較發現:男女學生在50米、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這四個項目在性別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測試《標準》相關。(見表2)
(三)實驗前、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差異性分析
實驗前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身體素質差異性進行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通過表3可知,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后,各個測試項目的差異顯著性均達到統計顯著水平,P<0.05,說明實驗前后的差異顯著,同時,P值還小于0.001,說明差異極為顯著。再通過實驗前后的得分情況可知,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后的各個項目均有升高。因此,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后,其體質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對照組學生在實驗后,除50米外的其他測試項目的差異顯著水平均未達到統計顯著水平,說明這三個項目在實驗前后無差異;50米項目雖有差異,但僅達到0.05顯著水平,其差異性不如實驗組的0.000差異顯著。由此可知,對照組學生在實驗前后,其總體的體質健康水平無顯著提升。
四、討論
(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效果
本研究通過“每天鍛煉一小時”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實驗研究中,實驗組學生在測試項目成績上比對照組學生明顯要好,說明每天鍛煉一小時對學生身體素質是有顯著影響。可見,學生應該堅持每天一小時的鍛煉,學校應該在學生課外活動方面給予相應指導,最好能夠取得家校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帶動家長參與其中,共同提升體質健康水平。
(二)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小學學生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其自控能力非常差,同時也是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的黃金時期。本研究表明:“每天鍛煉一小時,促進學生身體體質健康水平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一是實驗的控制不夠細致。研究雖然保證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操作的一致性,但是不能保證學生自身及家庭環境影響的鍛煉時間的控制;二是研究的樣本量小,研究結果不能廣泛推廣。后面研究應在大數據背景下,加大樣本量,增加研究的可信度。
五、結論
實驗組實驗前后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對照組實驗后僅50米項目有顯著增加,但顯著性不如實驗組顯著,且這與日常生活學習有關,不足以代表對照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從而可得“每天鍛煉1小時”的運動干預能夠顯著促進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燕,劉斌.運動干預對中考應試群體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2).
[2]張子龍,馬軍,付連國,等.中國2010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 (2):142-146.
[3]李敏,張大超.影響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與對策研究[C].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2009.
[4]張繼輝.河南省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 (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