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亮(/)
(南京審計大學會計學院 江蘇南京211815)
2016年3月10日,德勤宣布與Kira Systems 合作,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審計和稅務等行業。一年后,德勤財務機器人上市。與傳統的會計人員相比,財務機器人運算快、計算準確,可以24小時工作??梢灶A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會計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顛覆不可避免。會計人(會計人員、會計教育工作者、會計學生)在享受人工智能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時,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職業危機。本文試從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這一角度對人工智能背景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與其說人工智能給會計人帶來了挑戰,倒不如說是一種機遇,會計人應當積極接受或主動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領域,對會計進行一次革命性的變革。會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的發展趨勢。因此,首先要剖析會計的職能,然后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會計職能的實現方式,最后對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剖析會計職能,離不開對會計本質的探討。關于會計的本質,目前有如下幾種觀點。第一,會計信息系統論。隨著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資本市場的繁榮、科技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系統的廣泛運用,會計被認為是一種信息系統。第二,會計管理活動論。會計活動不僅要提供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還要提供描繪價值運動趨勢的信息。會計不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種管理活動。第三,會計控制論。郭道揚教授認為,現代會計是會計管理者通過會計信息系統與會計控制系統的協同性運作,實現市場經濟中的產權關系、價值運動過程及其結果系統控制的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控制活動。第四,會計契約論。會計為企業契約提供了會計規則、會計方法和會計數據,目的在于界定產權關系,保護各契約方的利益。
綜合以上對會計本質的探討,會計的職能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反映職能,二是控制職能。反映職能是指會計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提供會計信息,供企業契約中的各締約方使用。反映職能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在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這部分內容屬于財務會計課程。體現反映職能的財務會計工作,其特點是根據事先制定的會計準則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相同業務的會計處理亦相同,每筆業務都要經歷 “原始憑證—— 記賬憑證——賬簿——財務會計報告”這樣的會計循環過程,而且每個會計期間也都會經歷這樣的會計循環過程。雖然在會計循環過程中,財務會計人員要進行職業判斷,但總體來說,財務會計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度很高。
控制職能是指利用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如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績效評價等,目的在于提高企業等組織的績效??刂坡毮芡ㄟ^會計控制系統實現。這部分內容屬于會計學專業中的管理會計課程。在實務工作中,管理會計工作的特點是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采用不同的管理會計方法,與財務會計工作相比,管理會計工作靈活性較高。目前,傳統會計實現這兩種職能的模式是,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信息,會計控制系統使用這些信息,進行管理控制活動。這也是目前將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的原因。
人工智能進入會計領域后,會計的職能依然是反映和控制兩大職能,不同的是,實現這兩種職能的模式不一致。在目前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的情況下,理論與實務界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是,人工智能能夠替代標準化、程序化很高的財務會計工作,而對于靈活性很高的管理會計工作則無法實現很好的替代。這種對于人工智能的認識還停留在“計算機+會計”時代。與“計算機+會計”模式不同,人工智能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使機器學會像人一樣思考、判斷、工作,可以預見未來管理會計工作也可能由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來完成??梢哉f,人工智能將同時實現會計的反映和監督職能。人工智能實現這兩種職能可能并不需要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而是將會計信息系統和會計控制系統交織在一起。換言之,在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反映和控制職能將同時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和會計控制系統(管理會計)將實現融合,這是人工智能改造后的會計與傳統會計最本質的區別。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將趨于融合,因此,未來要打破財務會計課程與管理會計課程的界限。并且,人工智能數據處理的主要特點是模塊化,因此,未來應按照業務模塊設置課程,每個業務模塊既包括核算,也包括預測、決策和控制等內容。未來會計學專業主要課程的設置如下圖所示。

資產核算與控制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的核算與控制、應收賬款的核算與控制、存貨的核算與控制、金融資產的核算與控制、固定資產的核算與控制、無形資產的核算與控制等。以貨幣資金的核算與控制為例,具體內容包括貨幣資金的預算、貨幣資金的籌集決策與核算、貨幣資金使用的管理、決策、核算、評價,即將貨幣資金的核算與預算、決策和評價融合在一起。在實務中,這些核算、預算、決策和評價的數據都儲存在數據倉庫中,供其他核算與控制模塊調用,并成為下一次會計循環中貨幣資金核算與控制的基礎。
成本核算與控制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項目的設置、傳統成本法下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作業成本法、成本控制的標準成本法、戰略成本管理等。成本核算與控制課程并不是將原有的成本會計課程和管理會計中的成本管理內容簡單地組合在一起,而是通過整合,在實務工作中便于獲得產品、項目和作業的基本成本數據,通過對這些基礎數據的深度挖掘,實現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負債核算與控制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籌資決策方法、負債結構分析與控制、短期借款的核算與控制、金融負債的核算與控制、長期借款的核算與控制、應付債券的核算與控制、融資租賃的決策與核算、借款費用的核算與控制、債務重組的決策與核算等。以債務重組的決策與核算內容為例,目前財務會計課程僅講授在各種債務重組方式下的具體核算方法,至于各種債務重組方式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具體采用某一種債務重組方式是如何決策的,如何評價債務重組的效果等內容均沒有涉及。但掌握這些內容是債務重組會計核算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將核算與控制融合而改造的會計課程,不僅適應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需求,還必將提高教學質量。
權益核算與控制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本結構決策、股份發行與核算、資本公積的形成、核算、使用決策、盈余公積的使用與核算、其他綜合收益的形成與核算、未分配利益的形成、使用與核算、利潤分配決策等。目前的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僅包括所有者權益的核算,對于資本結構決策、股份發行以及利潤分配決策等內容大多分布于管理會計或財務管理課程,將這些內容整合在權益核算與控制課程中,有助于培養會計人才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優化資本結構以及利潤結存與分配的能力。
損益核算與控制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營業收入的核算與控制、營業成本的核算與控制、期間費用的核算與控制、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與損失的核算與控制、所得稅費用的核算與籌劃等。通過整合損益核算與控制,培養會計人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與評價收入的質量、費用的合理性以及提升組織績效的能力。
會計報告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報表和管理會計報告等,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與分析,成本管理報告、預測決策報告、規劃控制報告以及責任中心報告等的編制與分析。其中的關鍵內容是將財務報表與管理會計報告有效銜接起來,培養會計人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應具備的綜合分析與評價能力。
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改造勢不可擋,會計人應主動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領域,而不是尋找避免人工智能沖擊的對策。在此背景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值得會計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從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將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會計控制系統的融合,若仍然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分別設置課程已不能適應人工智能對會計改造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按業務模塊設置課程,將每個業務的核算與控制融合在一起。本文提出的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只是一個初步探索。面對機遇與挑戰,會計學專業如何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