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汭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田徑運動作為大眾基本活動,能夠對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進行有效發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可獲取相應的基本技能。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將田徑看作是基礎內容進行設置,并以身體“達標”為導向展開教學。由于教學將田徑看作競技體育,因此教學多是對跑跳等技術加以關注,有的甚至過于重視運動訓練,導致學生相應的基本運動能力遭到忽視,很難對其興趣加以高效調動。下面便就田徑教學現存困境以及教學對策進行探析。
傳統觀念通常導致大眾認為田徑教學等同于競技性質的田徑競賽,卻并未對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以及競技田徑間的區別加以關注。甚至部分教師仍存有如下觀念:田徑教學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可有可無,項目練習可以依靠素質練習進行補充。此類觀點本質便是對田徑教學的否定,而學生也便很難提升田徑學習興趣,導致田徑教學受限明顯。此類富含樂趣的運動項目顯得過于枯燥和單調。
現階段,部分田徑教學仍舊沿襲傳統模式,不管是基礎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是以技術教學為核心開展,并未對健身教學加以重視。過去教學多是從競技項目出發,對其存有的完整、系統性進行追求,只是關注跑跳等的動作教學。學生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技術認知能力均存有諸多差異,若技術標準過于統一,很多學生便很難適應,進而導致教學質量遭受影響,同時還會給學生心理、生理造成負擔。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田徑課多是以跳高、跳遠、跑步以及推鉛球等為主要內容,其相較于中小學來說并無二致。此類內容顯得過于陳舊和重復,在引發體育資源浪費的同時,很難調動學生興趣。此外,該模式也很難從田徑項目出發對其趣味性以及娛樂性進行挖掘,也無法對其求知欲進行調動。
田徑成績伴有較多影響因素,因此很難于短時間來提升成績。但是田徑教學在考核層面多是依靠運動成績以及達標率等進行評價。此類量化性質的考核,多是秉持“一刀切”原則,因此評價顯得過于僵硬,沒有彈性機制,并未對學習態度以及學生能力進行考察,所以很難對學生狀況做到全面反映。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相關部門必須以體育改革相關需要為導向,對教師繼續教育以及深造加以深層關注,可以對外出學習以及進修等進行切實規劃,從而強化師資隊伍的整體水準。同時,學校還應秉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田徑教學需要“以生為主”,推動體育向著終身化、快樂化以及娛樂化轉變。從而引導學生構成正向的健身觀念,在強化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學生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首先,教師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加以豐富,確保田徑課程更富吸引力,推動教學向著知識化、趣味化以及娛樂化發展。同時,教師還應以學校實際以及學生特點為導向,對田徑課程伴有的豐富資源進行利用,確保田徑項目得到合理改良。
其次,定向越野作為田徑課程的重要成分逐步被大眾所熟悉。該項目涵蓋了健身、競技以及趣味等諸多特點,與學生發展極為契合。因此,對于田徑教學來說,跑步項目便可對定向越野進行適當引進,例如短跑可以進行百米定向模式的引入,長跑則同樣可設計成校園或者是公園定向,確保學生興趣得到高效調動,并為其速度、耐力素質等的有效強化夯實基礎。
第三,對于選修課程來說,由于項目較多并且課時較少,因此可以從項目出發進行課程設置,學生可以自身素質以及興趣為導向進行選擇。同時,教學項目中還可進行健美訓練的合理引入,跳類則可以依靠器械或者是規則的改革來降低難度,確保此類項目更富趣味性以及娛樂性,引導學生獲取成就感,進而高效地融入田徑運動當中。
對于田徑課程來說,其考核切忌僅以競技成績以及技術為其單一考核標準,考評內容必須對學生綜合素養以及能力進行全面反映。學生經過各種鍛煉之后自身素質提升多少、學生能夠依靠體育知識來對自身鍛煉加以指導、相應生理機能是否穩定、可否對環境進行有效適應等能力均需要納入好客。因此,考核需要推動直接測量以及間接測量實現有效融合,推動考評形式向著多樣化、開放性轉變,只有如此才可確保田徑考核更為科學、全面和真實。
總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若想確保田徑教學緊跟教育趨勢,切忌僅以技術教學為核心,還需要對田徑運動含有的健身作用進行關注。田徑教學需要秉持“以生為主”以及“健康第一”的原則,明確教學存有的指導思想未明確等諸多困境,并從指導觀念、考核體系以及教學模式等層面出發推進田徑教學,為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