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禮 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社會化和產業化我國體育產業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提高的必然結果。產業關聯度高、覆蓋內容面廣是體育產業的特點,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改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促進就業等也都是體育產業能夠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方面。
在體育產業方面,與世界體育產業相比,中國體育產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作為新時期的新興業態,體育產業應該把握時機,學習和借鑒國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經驗,順應新形勢的發展走向,努力多結構、多層次地加快發展步伐,把體育產業培育成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在2012年實現增加值3135.95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0.6%,按可比價比前一年增長14.44%,而到了2013年,這一數據變成了10.82%。我國體育產業開始步入中高速的增長。
現如今,我國正在從以前的工業大國向新的服務業大國轉變,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在體育產業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體育服務業部門和體育用品業部門的問題尤為突出。2013年,在我國體育產業方面,高達61.44%的體育用品制造業占比,遠遠落后于國家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因此,想要內部矛盾在體育產業中加快化解,想要巨大潛力在體育產業中充分挖掘,那么,就需要在體育產業結構布局方面及時做出調整優化。
我國在體育產業發展依舊徘徊在低要素驅動的發展路徑之中,其原因在于政府對體育行業優勢資源的壟斷性。在新時期、新形勢的環境下,必須大力提升要素的創新能力,促進體育產業提高質量,做到可持續發展。為此,想要充分推動體育產業方面的創新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壟斷相關優勢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提升體育資源市場化與開放化,釋放新的發展活力。
在發達國家之中,體育服務業普遍占據著體育產業的主體地位。體育產業的重要驅動主要為體育服務業的體育中介;體育產業的基礎主要為體育服務業的健身休閑和體育用品;體育產業的引領則主要為體育服務業的競賽表演。
(1)競賽表演業。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關鍵驅動力為市場化,主體為職業體育,這便是競賽表演業的主要特征。如歐洲五大著名足球職業聯賽。美國在籃球、棒球、冰球以及橄欖球等各職業聯賽中,通過門票、場地租賃、電視轉播以及相關周邊的市場化運作,每年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2)健身休閑業。健身休閑業長期以來都有著不錯的發展,尤其在發達國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美國,有超過3900萬人是健身俱樂部會員,且有約2.3萬家健身俱樂部;國際化、規模化、連鎖化也越來越成為健身休閑業在發達國家的發展趨勢。
(3)體育用品業。在體育用品業方面,發達國家的競賽優勢都比較明顯,這與發達國家在體育用品業的投入和努力也是分不開的,尤其在保持創新技術與塑造品牌市場方面。以美國耐克公司為例,其發展的核心動力無疑就是技術創新,10%--30%是耐克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始終保持的投入,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
(4)體育中介業。體育中介業一直都是以十分重要的角色存在于體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在美國,有超過2萬家的各類專業化體育中介機構為職業運動員、教練員和球隊等相關人員提供合同談判、財務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全方位專業服務。
1.市場主導推動發展。在發達國家中,市場是體育產業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力量,市場機制已經趨于成熟,市場化程度比較高。如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賽事等體育資源都是通過市場主導而進行相關配置的。
2.政府引導產業發展。雖然,在發達國家之中,體育產業的發展是由市場主導,由民間資本來釋放和激發活力的,但并不代表政府就是完全放任不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法律法規、優惠政策、體育基金等方式方法來引導體育產業的發展。
3.充分發揮非營利組織的作用。非營利組織在發達國家的數量龐大,以相對獨立的實施地位存在于體育產業的運作之中,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實現融資,在推動體育項目和體育產業方面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新時代、新形勢的環境下,機制體制的創新、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戰略地位的提升等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方面發展的首要任務。新型現代服務業、體育旅游、體育會展以及更高端的文化產業等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在現有基礎上急需去邁進的方向。此外,與其他一般產業相比,體育產業更具社會功能和人本訴求,這也是體育產業惠民性、全眾性的特點所決定的。所以,體育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第一,要兼顧好地方居民切身利益。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過程中,要兼顧好地方居民切身利益,協調好地方生態環境與體育產業發展的關系,解決好因體育項目開發和建設給地方居民造成的土地賠償和在就業問題。第二,要確保消費者利益得到合理滿足。在健康產品和項目方面,不僅要開發出更豐富的健康產品和項目,還要保證體育產品或項目在價格方面的合理性,擴大體育消費的普遍性。
在新時代、新形勢的環境下,體育產業方面能夠優化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便是跨界融合、聯動發展。
(1)擴大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維度。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體育產業應該做到與已經合作的行業加大合作深度,同時,還應該擴大合作領域,增加與其他行業的合作。跨界融合,聯動發展,在合作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2)破除體育產業發展路徑依賴、打通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通道。在體育產業方面,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大的阻力就是制度障礙以及制度障礙所造成的資源流動阻隔。因此,在區域間、行業間應該減少和消除利益分歧,打破障礙,實現聯動發展。
(3)爭取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目前,我國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如市場體系不夠完善、市場不夠成熟等。所以,完全由市場主導的體育產業發展必然會出現問題,因此,應該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在體育產業方面的關系,從而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農村和城市相比的話,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是各方面發展條件會遠遠落后于城市,如體育資源、發展環境、發展政策和發展水平等。但是近幾年,隨著我國新農村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在體育方面的需求也跟著不斷加大,所以,農村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國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我國在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應該加強對農村市場的開發,促進體育產業在農村市場更快更好發展,這樣不僅能夠滿足農村居民在體育產業方面的需求,同時還能推進體育產業結構方面的優化、發展方式的轉變等,從而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更好更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