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珠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體育產業集群是指相關體育產業(包括體育用品業企業、體育服務業企業)企業及輔助機構(包括政府管理機構、科研院所、金融服務機構等),在相關區域的聚合,以該區域為依托,共享生產設施、貿易信息及服務[1]。
相對于我國其他省市,福建省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特別是體育用品業。至2014年,福建省體育及相關產業總產出為 2752.01 億元,其中體育用品業占比91.9%,體育服務業僅占比2.4%[2]。
1.構建條件
在自然資源方面,福建省山川河流眾多可以登山、漂流,沿海地區可以開展各種水上運動等。在人文資源方面,民間流行賽龍舟,福建也是南少林的發源地,福建省內每年都舉辦各級別、各類別體育賽事,體育場館、體育公園、城市體育景觀等體育設施豐富,各類關于體育的文化、知識、精神都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中,可以豐富人們的體育價值觀。
品牌效應對于體育旅游來說極其重要。福建省體育旅游集群的構建,需要整體的品牌集聚效應,在營銷、宣傳等方面構建福建省區域品牌。集聚品牌的影響要好于個別品牌的影響,使大眾更能接受和親近,為維護集群品牌,集聚區內的旅游企業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良好的品牌還可進一步吸引游客、投資,從而促進福建省體育旅游集群的發展。
2.構建策略
(1)融合各類體育資源
旅游開發需要資源的整合性、環境的多樣性及功能的整體性[3]。福建省有豐富的自然體育資源,自然資源應當與人文資源相結合,構建體育旅游圈。可以構建閩臺體育旅游圈,以福州、廈門、泉州為中心,向東發展以海洋水上、海島運動為特色的體育旅游,以臺灣為特色的兩岸一家親體育旅游,以福建內陸的登山、水上漂流、龍舟為特色的體育旅游。整合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體育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健體、保健、娛樂等。
(2)科學規劃體育服務體系
福建省體育旅游產品繁多,但是在質量、基礎建設、資源利用、服務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福建沿海會開設海上運動項目,但是由于關注度不高、客流量少,造成利用率不足。因此,作為地方政府應當科學規劃、合理配置資源,建立體育旅游基地。旅游基地的建立有利于行業規則的制定、整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旅游部門之間的溝通、以及完善的游客服務體系,在滿足游客體育旅游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有課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
(3)發掘體育旅游業雙重作用
體育旅游具有雙重性,是體育活動與旅游的結合,因此,體育旅游可以結合其他的旅游產品,擴大旅游產業鏈。體育旅游業應加強與其他旅游產品的合作與交流,擴大體育旅游的影響力,拓寬規模,吸引更多的旅游企業進入集群內部,豐富和發展體育旅游業集群效應。譬如建立海上運動與海上觀光游結合,讓游客體驗到了潛水、劃艇運動的樂趣,又能觀賞到美麗的海景及海底世界,體育旅游與觀光旅游的結合,進一步促進旅游產業集群的構建,擴大了體育旅游企業的經濟效益。
都市體育圈是指在城市內,以體育及相關產業為依托的產業群集,并向周邊輻射的都市效應[4]。
1.構建條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福建省城市化建設正在加速,平潭綜合試驗區、福建自貿區、福州新區的成立,預示著福州都市化建設的開展。隨著福州都市發展的建設,利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陸續頒布。福州大都市圈的建設,相關體育產業政策的頒布,為體育產業集群,體育服務業集群的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福州、廈門、泉州作為福建省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區域,具備了大都市圈的條件,構建以福州、廈門、泉州都市圈為基礎的體育服務業集群成為可能。
2.構建策略
(1)加強都市圈內城市的合作交流
為加快體育服務業集群的構建,福州、廈門、泉州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在體育服務業各個方面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制定相應的規劃,分工協作,權責明確,構成相應的產業鏈。在生產要素方面,合理流通,根據城市、企業不同的發展特點,負責相應的責任,泉州作為生產基地,福州、廈門可負責宣傳、銷售、融資等。根據企業的特點,進行優勢互補,加強交流、合作創新。
(2)成立大型體育服務業公司
大型企業的建立合理配置資源。福建省體育服務業建設不夠完善,為數不多的企業規模較小、不夠集中、質量參差不齊,建立大型體育服務業企業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狀況。在都市圈背景下,相關體育服務企業可合并、收購形成都市圈內體育服務業集團。為進一步發展體育服務業,可跨地域合作、合營,向北連接長三角都市圈、向南連接珠三角都市圈、也可與臺灣構建閩臺合作。
(3)借力自貿區優勢,大力發展體育服務貿易
體育服務貿易是指需要跨境消費的各種體育服務產品[5]。福建自貿區的設立,為福建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強了福建體育服務業與國際的交流合作。福州、廈門、泉州都市圈的建設應向我國的三大都市圈看齊,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體育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局限于國內,更要走向國際,加大體育服務貿易,將體育服務貿易作為體育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