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兆東,熊曉云,馬明亮,高萬山
(1.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蘭州 730060;2.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3.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
隨著我國燃油結構的變化,柴油消費量自2013年首次出現負增長[1],且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加明顯,而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長,汽油的需求量不斷上升[2]。而國內的煉油廠柴汽比普遍偏高,已無法滿足消費市場對柴汽比的需求。通過開發新工藝、新催化劑、優化生產方案等方式來降低柴汽比,成為煉化企業實現優效發展的必經之路。催化裂化裝置是重油輕質化的核心裝置,我國約有70%汽油來自催化裂化裝置[3],提高催化裂化裝置的汽油收率,降低柴油收率,對降低煉油廠的柴汽比有較大貢獻。
催化裂化反應屬于平行-順序反應,重油大分子首先裂化為次級分子,次級分子再進一步裂化為小分子,即重質石油餾分→中間餾分→汽油→氣體。要增加汽油收率首先要提高重質石油餾分的裂化程度,而重油大分子的裂化主要發生在催化劑載體上,其直徑在1~6 nm,由于擴散限制,載體的理想孔徑為重油分子直徑的6~10倍,對應的孔徑范圍為6~60 nm。然而,傳統的催化裂化催化劑載體孔徑小于5 nm,為強化重油轉化應改善催化裂化載體的孔結構[4]。多產汽油還應減少汽油分子向液化氣、干氣的進一步轉化,催化劑應具有良好的擴散性能,這同樣需要催化劑具有豐富的中大孔結構。而從催化裂化的反應類型來看,催化裂化反應主要有兩種反應機理,分別為正碳離子機理和自由基機理。正碳離子反應的汽油及焦炭選擇性好,而自由基反應易產生焦炭及干氣[5]。一般來說,催化裂化正碳離子反應主要發生在B酸中心,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開發了新一代的催化裂化基質材料富B酸型多級孔材料APM-7,該材料孔體積大于1.0 cm3g,最可幾孔徑大于40 nm,BL酸量比大于1.5,與傳統基質材料對比,該材料具有更高的重油轉化能力及汽油選擇性。
工業試驗前裝置使用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研發的LDO-70催化劑,空白標定期間催化劑平均單耗為1.65 kgt。LPC-70催化劑的工業試驗于2017年4月24日開始在蘭州石化煉油廠3.0 M 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上進行,分別在2017年4月19—21日、6月5—7日、7月18—20日進行LPC-70催化劑工業試驗空白標定、藏量達50%的中期標定(50%標定)和藏量達80%的末期標定(80%標定)。標定期間控制平衡劑活性在66%~69%之間,主要操作參數如加工量、反應溫度、再生溫度、劑油比等基本維持不變。工業試驗期間催化劑單耗為1.45 kgt,日平均加注量為12.71 t。與空白標定相比,催化劑單耗下降0.20 kgt。

表1 原料油性質
標定期間的主要操作參數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與空白標定相比,50%標定、80%標定時,平均處理量及主要操作參數變化不大。

表2 主要操作參數
表3為新鮮催化劑LPC-70和LDO-70的主要性質對比。由表3可以看出:與對比劑LDO-70相比,LPC-70催化劑的孔體積增大了0.05 mLg,至0.41 mLg,大的孔體積可提高重油大分子與催化劑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有利于提高重油轉化能力[6];兩種催化劑的稀土含量相近;LPC-70與LDO-70相比,比表面積有所下降,從257 m2g下降到237 m2g,但催化劑微反活性(800 ℃、17 h老化)從64%升高到68%。

表3 催化劑的主要性質對比
平衡劑的理化性質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50%標定、80%標定時平衡劑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均高于空白標定時,而新鮮催化劑LPC-70的比表面積低于新鮮催化劑LDO-70,說明LPC-70催化劑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保留率;80%標定時平衡劑的微反活性為69%,高于空白標定的66%,這與新鮮催化劑LPC-70微反活性高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工業標定期間LPC-70催化劑的平均劑耗比空白標定時低0.2 kgt,低的劑耗降低了重金屬的置換速率,不利于降低平衡劑上重金屬含量,同時,工業標定期間原料中Fe,V,C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從平衡劑中重金屬含量來看,與空白標定相比,僅V和Ca含量略有升高,而原料中大幅升高的Fe含量,在平衡劑上反而出現了下降,這可能與LPC-70催化劑大的孔體積有關,大的孔體積有利于減少Fe在催化劑上的沉積,提高催化劑的抗Fe性能。

表4 平衡劑性質
工業標定期間產品分布見表5。由表5可知:80%標定與空白標定相比,在原料性質劣質化和催化劑單耗有所下降的情況下,油漿收率仍下降0.71百分點,總轉化率升高3.48百分點,表明該催化劑具有較好的抗重金屬能力和重油轉化能力;液化氣收率升高0.36百分點,汽油收率升高2.53百分點,柴油收率下降2.77百分點,總液體收率基本持平,焦炭產率升高0.55百分點,柴汽質量比由0.4降至0.39。50%標定與80%標定結果的規律相近,但由于50%標定期間原料摻渣率增幅較多,導致焦炭產率較高,總液體收率有所下降。

表5 標定期間產品分布
產品收率的變化主要受到催化劑的影響。與LDO-70相比,LPC-70最主要的調整是引入了新開發的富B酸型多級孔基質材料APM-7。采用該材料制備的催化劑可改善重油大分子與活性中心的可接近性,強化重油轉化,同時其富B酸的特點,增加了基質裂化的汽油選擇性。裝置焦炭產率的增加與轉化率增加、汽油收率增加有關,催化裂化反應是碳、氫再平衡過程[7],一般而言,液化氣、汽油中氫含量大于柴油中氫含量,當液化氣、汽油產量增加時,需要生成更多具有更低氫含量的焦炭以實現氫平衡。
為了研究汽油組成的變化,對空白標定、50%和80%標定期間的汽油產品進行多點采樣,采用單柱色譜分析法分析其族組成,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應用LPC-70催化劑后,汽油烯烴含量略有下降,但變化幅度不大,汽油辛烷值也基本與空白標定持平。

表6 汽油族組成及辛烷值
標定期間的液化氣組成見表7。由表7可知,與空白標定相比,50%標定、80%標定期間液化氣中C4含量下降,C3含量增加,尤其是80%標定時丙烯體積分數從37.29%增加到43.39%,增加了6.10百分點。丙烯含量增加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筆者初步認為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引入APM-7后在基質中引入了B酸中心,相對于常規催化劑僅含L酸中心的基質,強化了正碳離子反應,也具有更高的丙烯選擇性;其二是催化劑孔體積增加,有利于丙烯分子的快速擴散,降低其發生氫轉移、聚合等二次反應的幾率,減少了丙烯的消耗,丙烯選擇性相應增加[8]。

表7 液化氣組成 φ,%
針對煉油廠降低柴汽比需求,通過引入新型富B酸多級孔基質材料APM-7開發了催化裂化催化劑LPC-70,該催化劑重油轉化能力強、汽油收率高、液化氣中丙烯濃度高。LPC-70在蘭州石化3.0 Mta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工業應用的結果表明:與空白標定相比,在原料劣質化和催化劑單耗降低0.2 kgt的條件下,油漿產率下降0.71百分點,液化氣收率增加0.36百分點,汽油收率增加2.53百分點,柴油收率下降2.77百分點,柴汽質量比由0.46下降至0.39,同時液化氣中丙烯體積分數提高6.10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