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靖塵 ●盧戈
中美貿易沖突形勢日益嚴峻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向蘋果公司施壓。當地時間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美國政府擬開征大規模關稅,蘋果公司的產品價格或將因此上漲。“但這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在美國制造你們的產品。”蘋果會“聽話”嗎?
關稅加到美企頭上
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報道稱,特朗普的表態被認為是對蘋果此前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開信的反應。5日,蘋果向USTR提交信件,稱貿易戰引發的關稅成本或將轉嫁給消費者,AppleWatch、AirPods等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關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截至《環球時報》9日截稿,蘋果方面未作評論。
彭博社9日報道說,特朗普計劃進一步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稱,關稅主要涵蓋“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相關產品,如化學品、紡織品、食品、服飾及手袋、電子產品、金屬制品、汽配產品等。這將導致在華生產電子產品的美國科技巨頭面臨更大關稅壓力。蘋果在給USTR的信中指出,除AppleWatch、
AirPods外還有數十種配件會受到影響。另外產品開發中所需的處理器和研究設備零件也會受到影響。蘋果的抗議得到了英特爾的支持,后者同樣致信USTR稱,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將對美國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產業鏈上依賴中國制造業的計算機和手機制造商。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令他與硅谷的科技企業摩擦日益增加。美國CNBC網站9日報道稱,特朗普曾公開批評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不過在過去一年他多次贊揚蘋果,并將蘋果承諾為美國經濟貢獻3500億美元作為自己減稅政策成果的證明。但特朗普和蘋果之間的罅隙還是不可避免地在擴大,庫克曾反復勸說總統不要打貿易戰,稱這樣會傷害美國企業。
多次試圖讓蘋果屈服
路透社稱,特朗普一直希望蘋果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并向后者不斷施壓,盡管該公司去年向9000多家美國供應商訂購了500億美元的零部件。但蘋果的大部分零部件采購和組裝均在海外,特別是中國進行。特朗普勝選后曾對《時代》雜志表示,他當面向庫克表示希望將蘋果最大的工廠建在美國而不是中國,并曾聲稱庫克承諾將在美國國內新建三座大工廠。蘋果公司至今未對該言論發表評論,也沒有宣布任何在美國建廠或將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計劃。
今年1月,蘋果承諾通過稅收、資本投資以及提供勞動崗位,在未來的5年內為美國經濟貢獻3500億美元。蘋果的最大合作伙伴富士康也已經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立顯示器新工廠,但并非生產蘋果公司產品。
回美國,不容易
中國是蘋果最大的市場及生產基地。因為勞動力素質高而工資相對較低,加上基礎設施和物流環境理想,使得生產成本遠低于美國國內。除了作為主要組裝代工者的富士康外,蘋果還大量訂購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企業的零部件,如臺積電的芯片、瑞聲科技的聲學器件、藍思科技的玻璃蓋板、立訊精密的連接器、比亞迪的鋰電池、信維通信的無線充電技術,等等。有估算稱,美國制造業的人工成本大概是中國的3-4倍,在中國生產一部iPhone的成本大約為200美元,而在美國則超過600美元,將工廠搬回美國意味著蘋果產品大漲價,遠高于關稅條件下的價格。因此蘋果將工廠搬回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去年,蘋果推出的iPhoneX手機定價高達1000美元。美媒認為,高價格已經影響蘋果產品銷量,上游供應商也出現大量零部件庫存。蘋果應該嘗試降低產品價格,而“美國制造”導致成本上漲,顯然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美國制造”反而離開美國本土的情況在特朗普掀起貿易戰后并非單獨案例。受到歐盟報復美國對歐加征鋼鋁關稅的影響,從6月底開始,美國摩托車品牌哈雷進入歐盟市場的關稅從原先的6%飆升至31%,每一輛銷往歐洲的摩托車成本增加2200美元,而歐洲是哈雷的最大海外市場。因此,哈雷不顧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指責,將新的建廠計劃選擇在泰國而非美國,以躲避“本土制造”帶來的關稅成本。▲
環球時報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