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而要解決人才問題,就必須使教育事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一個大的發展。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而服務,社會主義建設也必須依靠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任務。隨著新時代不斷課改的方向,對于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本文認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加強課后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思維品格,融育人目標于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之中,使之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人才。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競爭意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時代;新教育;新視野;新型人才
【作者簡介】吳玉蓮,臺山市李樹芬紀念中學。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英語教材更加傾向于生活,有著豐富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適合于學生們的心理與學習的特點。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筆者更認為改變傳統老師講書模式,加強拓展學生們的視野、放眼于國際,真正的了解英語這門語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由內而外學習英語更為重要。正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學生只有愛鉆研,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成績。
一、教師先學教材,做到牢記于心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教材的不斷更新,學生們不斷的成長。教師在上課之前備課已經不能做到吸引學生的眼球,很好的帶領學生學習。學生會產生下課自己翻書,上課散漫的現象。教師只有眼不看書,心中有書,牢記到不翻書就能隨口講課,不翻書就能對比改版前后的不同。讓學生由內心產生崇拜感,追隨感。像追隨偶像的小粉絲,期待著老師的精彩講課。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帶領學生去鉆研去學習。做到課上學生聚精會神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二、教師與學生同進步,課上與課下相結合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曾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與毛澤東兩位偉人,都是我們國家的領袖,他們的一生是勤奮好學、奮斗不息的一生,更是學習、實踐和創新的典范。劉少奇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更有著“劉九書柜”之雅稱,也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劉少奇也曾說過:“一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這絕非是兩個人之間的互相吹捧,而是兩個的互敬互愛精神。對于每一個人說來,學習是終身的任務,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深造到老。這也正是劉少奇要告訴我們的,學習要消化、吸收,并且要長期地堅持學習,一個星期、一個學期、一年的堅持下去。認真學習堅持數年,必有收獲。不要課上會、課下忘。課上學、課下玩。一定要課上與課下相結合。
三、時刻關注學生心理教育,因材施教
每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變化。古有孟軻的母親為了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多次遷居只為了培養孟軻成為有用的人。今有為了孩子上名校而紛紛購買學區房的父母,這足以證明心理的教育分量。因為學生成績提不上去壓力過大或者中考高考失利而跳樓的學生每年都不在少數。這些都是沒有及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只專注于學業的結果。春秋時期的孔子,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他著重培養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科的人才。他滿意地對人說過:“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顏淵、閔子賽、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語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孔子根據每個人的心理性格培育出了許多人才。所以在當代,教師在教學時應采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放棄每一名花朵,成為一名合格的園丁。
四、創新教育方法,提高學生視野
英語作為當代不可或缺的一項科目,寫有單詞、語法、句子、都用口語發音,這些都是新的領域。所以教師要做到課堂上與課堂下有效的結合,引領學生學習。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組管理,小組與小組的競爭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獎懲分明,優異組的獎勵,偏后組的懲罰。也會從側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與榮譽感。
五、進行具有人文關懷的文化品格的教學
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及發展需要,根據教學難點進行教學調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樂趣,幫助他們不斷進步。2.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以及學生個體特點,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與學生建立真誠、理解和信任的關系,因材施教,鼓勵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自主發展空間。3.教學評價上突出人本主義立場,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采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評價形式,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六、結束語
時代的進步、文化的交流、社會的發展,教育的變革已經是大勢所趨。教師不學會與時俱進就會與學生做不到真正的傳授與收益。學會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豐富教師的文學素養。因為不管新理念如何改變,教師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是根本。認真鉆研英語這一學科,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成為一個有實力有能力的好老師。時時關注學生們的心理發展,引領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的優秀人才。更要引領學生放遠眼光,看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學生的學習不在是為了應對家長期盼、老師的希望,而是為自己美好未來而努力并與之奮斗。
參考文獻:
[1]王錦輝.新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8,(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