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華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涉及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和推進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等。并結合規劃實施進展情況,提出進一步推動規劃實施的對策建議。通過評估工作,達到了預期效果,認真總結了經驗,深入剖析了問題及原因,研究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施,促進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林業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根據中共宜恩縣委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報送“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材料的通知》的要求,縣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宜恩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林業部分的中期評估工作,現報告如下:
一、規劃目標完成情況
(一)林業生態建設及保護
堅持保護優先,治理同步,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筑牢生態保護堅固屏障。全力推進“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凈”“城鄉更美”五大專項治理行動,全面開展“綠滿荊楚”、退耕還林、天保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石漠化治理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2016年—2018年,全縣共完成人工造林31.38萬畝,封山育林8.96萬畝,實施森林管護面積229萬畝,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160萬畝。天然林保護嚴格有序,林地管理“嚴”字當頭,林業行政執法及案件查處保持高壓態勢,野生動物保護堅持打擊與規范發展并重,森林防火措施到位,“森林城市”創建及寶塔山森林公園建設有序推進。全縣森林覆蓋率2017年底達到62.44%,與2015年的57.7%比較,提高4.74個百分點,生態承載力明顯增強,區域發展的生態基礎有效改善。
(二)林業產業鏈建設
通過近幾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造林補帖等林業項目工程的實施,加上歷年經濟林面積的保存,全縣現有經濟林面積達到44.6萬畝,其中:經濟林果15.8萬畝(貢水白抽、黃金梨、桃李、批把等),油茶5.4萬畝,核桃4.9萬畝,木本藥材11.6萬畝(黃柏、厚樸等),其他經濟林6.9萬畝(銀杏、花椒、漆樹等)。2016年—2018年,全縣林業產業發展面積累計11.86萬畝,其中:經濟林果3.18萬畝(貢水白抽、黃金梨、桃李、批把等),油茶2.58萬畝,核桃0.68萬畝,木本藥材3.1萬畝(黃柏、厚樸等),其他經濟林2.32萬畝(銀杏、花椒、漆樹等)。
(三)藥業產業建設
截止目前為止,我縣擁有中藥材留存面積18萬畝,其中:木本藥材14.5萬畝,主要品種有:黃柏7.4萬畝,厚樸4.2萬畝,木瓜0.7萬畝、銀杏2.2萬畝。草本藥材3.5萬畝,主要品種有:百合1.35萬畝,牛漆0.5萬畝,竹節參0.2萬畝,黃連0.2萬畝,貝母0.2萬畝,川烏0.2萬畝,白術0.2萬畝,大黃0.1萬畝,荊介0.1萬畝,天麻0.05萬畝,白岌0.2萬畝,七葉一枝花0.05萬畝,其它0.15萬畝。2016年2018年,全縣藥業產業發展面積累計13.37萬畝,其中:木本藥材4.6萬畝,主要品種有:黃柏2.7萬畝,厚樸0.4萬畝,銀杏1.3萬畝,其他0.2萬畝。草本藥材8.77萬畝,主要品種有:百合3.96萬畝,牛漆0.72萬畝,竹節參0.53萬畝,黃連0.51萬畝,貝母0.18萬畝,川烏0.15萬畝,白術1.58萬畝,白芨0.2萬畝,玄參0.17萬畝,白附子0.15萬畝,大黃0.12萬畝,其它0.5萬畝。
二、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成任務40.3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1.38萬畝、封山育林8.96萬畝,完成總投資9289萬元。分項目推進情況為:
(一)天然林保護工程
完成建設任務2.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7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完成投資480萬元。
(二)長江防護林工程
完成建設任務1.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6萬畝、封山育林1.2萬畝,完成投資368萬元。
(三)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林業植被建設
完成建設任務6.59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914萬畝、封山育林5.676萬畝,完成投資1506萬元。
(四)精準滅荒工程
完成建設任務0.1242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0423萬畝、封山育林0.0819萬畝,完成投資100萬元。
(五)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1.25萬畝,完成投資1938萬元。
(六)綠滿荊楚項目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26.73萬畝,完成投資3987萬元。
(七)造林補貼項目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1.15萬畝,完成投資910萬元。
(八)綠色示范鄉村建設
完成建設任務49個。
三、規劃主要目標指標進展情況
(一)新增森林面積
2016-2018累計人工造林31.38萬畝,己超額完成中期目標。2017年全縣森林保有量253.77萬畝,新增森林面積16.19萬畝。
(二)新增森林蓄積量
2017年,我縣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805.1萬立方米,新增森林蓄積量66.5萬立方米。
(三)新增森林履蓋率
2017,我縣森林覆蓋率62.44%,森林履蓋率提高4.74個百分點。
(四)林業特色產業基地
1、特色經濟林:發展經濟林面積11.86萬畝,以貢水白袖為主的水果產業面積達到15.8萬畝。
2.速生用材林:完成人工造林31.38萬畝,其中:營造速生用材林基地15萬畝。
(五)承載能力建設
全縣有規模以上涉林產品加工經營企業8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州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有貢水白抽產業協會1家、茶葉產業協會1家。全縣林業專業合作社108家,其中:貢水白袖專業合作社15家、黃金梨專業合作社2家、八月瓜專業合作社1家、核桃專業合作社3家、油茶專業合作社9家、中草藥材專業合作社15家、其他專業合作社63家。2017年,全縣林業產業總產值172049萬元。其中,對林業總產值貢獻最大的是森林藥材及果蔬、茶飲料等加工制類112994萬元,占65.8%;其次是水果種植業33770萬元,占19.63%;第三是第三產業達到9540萬元,占5.45%。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推動規劃實施
一是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建立,促進了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二是森林經營方式逐步轉變,大力推廣公司制營造林,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推進粗放、傳統的森林經營模式向集約、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轉變。三是實施生態公益林生態補償、一級古樹名木保護列入財政預算,聘用生態護林員參與森林資源管理。
(二)加大投入,保障規劃實施
進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級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在項目造林、退耕還林、森林撫育、封山育林、生態公益林補償、森林資源保護、綠色示范鄉村建等方面累計爭取項目資金9289萬元,縣政府通過整合相關項目扶持政策以獎代補林業產業發展資金762.39萬元,有效保障了規劃的順利實施。
(三)健全機制,促進規劃實施
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目標考核和全面推進林長制為抓手,縣政府對各鄉鎮開展林業“雙增”目標年度考核,強化造林綠化、森林資源保護、森林防災、產業發展作為考核重點目標任務。建立森林資源保護過錯問責機制,有效強化了資源保護。
(四)夯實基礎,支撐規劃實施
加強林業干部培訓和黨風廉政教育,深入學習兩山理論精神,學習塞罕壩持之以恒的生態建設先進事跡;選派技術干部面向基層、面向林農和企業開展服務;加強基礎建設,進一步支持林業站、檢查站、森林公安和局機關隊伍建設;加強林業機制體制創新、為林業生態建設注入新動能;加強能力建設為構筑林業林業治理體系和提升林業治理能力增添新優勢。
五、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生態資源保護壓力不斷加大
隨著經濟社會和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各類建設對林地需求大量增加,林地供求矛盾較為突出,林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一些生態脆弱區域被過度開發利用的現象依然存在,生態公益林保護壓力很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較為嚴峻,森林火災預警監測和撲救指揮能力不夠強,生物防火林帶建設滯后;自然保護區建設進展較慢。
(二)林業基礎保障能力仍較薄弱
林業基層站所建設仍較滯后;林業法制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林業科技推廣、林業執法的隊伍及設施建設仍需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與發展資金缺口較大;林業基層站所力量較薄弱,人員素質、結構有待提高和完善,引發了政策難以落實、科技推廣難、服務跟不上等一系列問題,難以跟上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
(三)林業發展要素集聚困難
林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法律、政策管理要求高,隨著成本投入越來越高,制約了技術、資金、項目、人才等發展要素有效集聚。社會辦林業積極性受到嚴重阻礙。林業生態產品供給短缺和發展不充分不平衡與社會大眾對林產品及生態需求的矛盾尤為突出。
(四)藥業發展無項目政策支撐
藥業產業是全縣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但在發展上無項目政策支撐。一是林業部門實施各項林業重點項目工程與藥業產業發展對接不上,二是縣精準扶貧產業發展補短板獎補政策未將藥業發展列入獎補扶持范籌,制約了藥業產業推進發展。
(五)規劃項目不落地
《宜恩縣林業局“十三五”規劃項目明細表》規劃建設項目占半數以上應為項目庫貯存爭取項目,不屬于“十三五”規劃實施項目,很多項目目前實施條件還不成熟。
六、推動規劃順利實施的建議
(一)加快造林綠化美化
切實提高對林業作用的認識,把加快造林綠化美化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大格局中通盤考慮,主動融入發展大局,鞏固和拓展生態優勢,勇于擔當建設生態強縣和美麗宜恩主力軍。
一是持續加快城鄉綠化美化。重點突出三個層面的綠化美化:開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大力發展城市森林,推進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道、城市片林和環城林帶等精品工程建設;開展鄉村“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坡耕地、拋荒地)綠化美化,建設美麗鄉村;加強森林長廊綠化美化提升和重點生態區位林分樹種結構調整,努力打造森林生態景觀。
二是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突出抓好四個重點:加大生態脆弱區的生態修復;加大和重點生態旅游區、工業園區綠化美化提升工作;加強郁閉度0.2-0.4林分的修復補植;推進以植樹為主的山地水土流失治理,持續做好重點水土流失區封山育林。
三是推進森林科學經營。強化新造未成林地、中幼林撫育和封山育林,結合樹種結構調整,逐步推進低產低效林分補植改造。
(二)持續深化林業改革
一是深化林權配套改革。推進林權發證掃尾工作,加大林業改革力度,扶持和規范林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林業主體發展;深化林業投融資改革,創新金融產品,加大林權抵押貸款和小額貼息貸款力度,鞏固、拓展森林綜合保險覆蓋面;加強林業基層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職能轉變,完善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深化林業經營方式改革。健全森林分類經營、分類管理制度,科學編制商品林森林經營方案,完善生態林生態補償機制,創新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
三是鞏固國有林場改革。完善國有林場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產保值升值,在發揮生態效益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利用特色資源積極開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業延伸林業產業鏈,發揮林業綜合效益的示范作用。
(三)加快發展綠色產業
發揮林業在促進綠色增長和農民持續增收中的積極作用,把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和林產品。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木竹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實現物理利用精深化。
二是發展新興產業。根據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油茶、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新興產業。
三是發展林下經濟。編制實施林下經濟發展規劃,落實扶持政策,專項資金用于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種養殖、花卉苗木品種引進和研發創新,同時對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實行財政獎補政策。
四是做強特色產業。大力提升貢水白袖產業,加強轉型升級提高現代化經營水平。
五是做強做大龍頭。支持企業爭創品牌、技術創新、上市融資,做大做強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和特色專業園區,帶動全縣林業產業發展。
(四)強化林業基礎保障
一是完善資源管理機制。推動森林資源監測一體化,做好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和數據更新工作,嚴格森林資源增長考核;完善森林資源評估體系,建立科學的林木、景觀和生態資源價值評估標準;落實主體功能區劃,強化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強制性保護。
二是強化資金政策保障。出臺《宜恩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對接和細化國家、省、州相關規劃,謀劃實施一批工程項目;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落實好各項惠民利民政策,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出臺藥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立足藥材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將藥業產業定位于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重點發展。
三是完善基層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生物防火林帶、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基礎設施等林業公共服務建設,加強林業站、森林派出所等基層站所建設,調整完善林業檢查站布局。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各類學習活動,用真抓實干的精神推動林業改革發展;重視林業干部職工培訓、再教育工作,努力構建優秀隊伍:逐步改善基層林業辦公、生產條件,穩定基層林業隊伍。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局積極組織開展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工作。整個評估工作采取全面評估和重點評估相結合、自評估和專家咨詢評估相結合、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客觀評價和主觀感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注重從多主體、多維度開展評估工作,力求客觀反映規劃實施情況,促進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晨曦.農業部全面啟動“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J].農業工程,2014(4):35-35.
[2]武廣闊.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有效措施探析[J].綠色科技,2017(22).
[3]張亞楠,趙眉芳,張辰旭.林業經濟市場體制的構建途徑探索[J].綠色科技,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