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琳
摘要:對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的比較分析,可以加深產權理論的研究深度,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基于此,本文從產權理論的概念及起源入手,對馬克思經濟學以及新制度經濟學在產權理論的研究基礎、產權制度變遷以及現實指導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整合兩者的優勢,為社會產權問題的解決提供完善的對策,促進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
產權理論是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問題,新制度經濟學在我國的傳播,受到了很多經濟學者的推崇,這對發展較為緩慢的馬克思經濟學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兩者就產權理論的研究有很多不同之處,均由優勢和不足。我國目前正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制度經濟學中關于產權理論的內容有較大的作用,研究學者需要加強對馬克思經濟學以及新制度經濟學中關于產權理論內容的分析,為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豐富的理論。
一、產權理論分析
產權最早出現于哲學領域,早期哲學中對產權的定義如下:只要單方面地認定并且宜布這一物品屬于某個人,那么這個物品就屬于這個人。這種定義方法具有顯著的唯心史觀。馬克思經濟學中,對于產權的分析是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認為產權是社會分工以及私有制的產物。在原始社會中,基于生產關系,存在公有產權這一概念,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工及私有制的出現,使產權出現了第二種形態,被稱作私有產權。新制度經濟學中,提及到的產權理論主要是對私有產權的分析。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私有產權是在資源優化配置需求下產生的,私有產權的出現、界定及保護帶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具體而言,新制度經濟學中關于產權理論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產權理論來自于節約交易費用的需求;(2)產權理論來自于人口增長需求;(3)產權理論來自于商業活動的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在產權理論的概念和來源方面就有所差異,兩者對是否存在公有產權這一概念上存在不同。關于產權理論起源研究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馬克思經濟學是就社會制度角度進行分析;新制度經濟學是就稀缺社會資源配置角度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兩者關于產區理論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概念與起源上,還包括研究基礎、產權制度變遷以及現實指導等方面,具體將在下文進行論述。
二、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的比較
(一)研究基礎的比較
雖然馬克思經濟學理論中,并沒有明確指出產權理論的概念,但是關于所有制和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理論中涉及到產權理論。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是將私有制作為基礎以及既定條件進行論述。具體而言,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馬克思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更為注重整體性、歷史性以及生產性,其產權理論基礎更為科學完善,新制度經濟學則更為注重個體主義、成本收益以及契約主義,實踐作用更強;(2)馬克思經濟學指出,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會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生產力發展水平能夠決定產權形式,新制度經濟學指出,產權的變化會引發制度的變化;(3)馬克思經濟學指出,統治階級主要通過法律進行階級統治工具的維護,但是法律并不會創造或者決定產權,生產力通過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決定,實現產權的決定,新制度經濟學指出,產權主要是由法律創造并決定的。
(二)產權制度變遷的比較
針對產權制度變遷問題,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1)馬克思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更為注重整體,認為生產力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更是導致產權制度變遷的原因,只有生產力出現變化才能夠使產權制度出現變化,新制度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更為注重個體,認為行為人的變化使的原本的契約出現變化,通過相對價格或者偏好的改變,提升自身的利益,從而帶動產權制度變遷;(2)馬克思經濟學認為,觀念、習慣以及風俗等因素并不會對產權制度變遷造成影響,新制度經濟學認為,意識形態是引發偏好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意識形態會對產權制度變遷造成影響;(3)馬克思經濟學認為,產權制度變遷是隨著社會制度變化而變化的,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制度變遷知識資本制度變化的一部分。
(三)現實指導的比較
本文主要從我國經濟熱點問題入手,對不同產權理論的現實指導進行對比分析。在“國進民退”這一問題上,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指出,國有企業改革中出現了企業職能不明晰的問題,使得政府部門在政策法規的制定時,向國有企業過度傾斜,對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馬克思經濟學產權理論指出,不可以僅從市場經濟或者經濟學的角度,對“國進民退”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而是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認識到國有企業的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兩者在現實指導方面的差異還體現在城市化進程中土地征用的補償問題上。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認為,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土地私有化進行土地市場的建立,然后利用土地市場的自由交易,實現土地征用補償的合理化。但是在鑒于我國的國情,這一理論提出的解決方法并不適用。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參考馬克思經濟學產權理論,結合我國的國情,進行土地產權理論的創新,有效解決土地補償問題。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新制度經濟學更為注重個體,問題的解決成效顯著;馬克思經濟學更為注重整體,考慮到社會的發展。在實際的產權理論應用中,需要結合兩者的優勢,才能夠有效解決問題[2]。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就產權理論而言,馬克思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存在較大的差異。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雖然兩者關于產權理論的基礎、背景和研究角度有所差異,但是研究目的都是通過找出產權問題的解決方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合理利用產權理論,有效解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產權問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盧婉婷.馬克思企業理論與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的比較[J].才智,2015(15):273.
[2]李靈燕,石高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理論比較[J].生產力研究,2012(12):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