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芳
摘要:本文主要以筆者所在的制造企業(以下簡稱A企業)實施集中采購模式為研究范本,論證集中采購模式在制造業中,對大宗原材料、關鍵元器件實施集中采購是大勢所趨,闡述集中采購模式在企業推行應用的背景、具體措施、創新點及實施效果,為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實施集中采購,或者學術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業;集中采購;創新
一、集中采購模式推行實施的背景
(一)A企業所在行業的競爭態勢
隨著行業的發展,A企業所在重卡市場已經從傳統的供不應求轉變為充分競爭型,隨著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各企業供應鏈成本不斷上升。在目前拼搶市場的情況下,誰供應鏈成本低、效益高,誰將在市場上勝出[1]。客戶對產品價值、客戶體驗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產品的成本更低、質量更優,更能多拉快跑。如何滿足客戶需求,對每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課題。
(二)供應鏈集中采購發展理念及趨勢
集中采購目前政府應用較多,就企業采用集中采購還是分散采購分歧也較大,根據對集中采購發展趨勢的研究,主流觀點認為對部分價值高、核心元器件或材料應采取集中采購模式,價值低和非核心器件則采用分散獨立采購模式[2]。但同時對集中采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體系的系統化、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業務操作的規范化,將是集中采購推進實施的關鍵。
(三)A企業內部戰略目標要求
A企業從2010年起,銷量及市場占有率一路攀升,至2017年銷量已經突破16萬輛。基于公司的戰略規劃,A企業供應鏈自2014年就提出了“三個中心”的戰略目標:以客戶為導向,構建柔性敏捷、互聯融合、和諧共贏的供應鏈生態圈,支撐百年企業目標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服務保障中心、資源整合中心、價值創造中心”建設,打造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如何實現目標,是A企業面對的問題,必須以管理創新來實現。
(四)A企業供應鏈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A企業的供應商各環節的成本將會轉嫁至為提供的產品中,尤其是原材料、關鍵元器件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70%以上,成為供應鏈成本的關鍵影響因素。但是,目前A企業各供應商由于規模、地域等的不同,掌握的原材料資源渠道、市場動態信息很有限,對質量和技術標準理解參差不齊,各供應商與其大宗原材料廠家單獨議價,而大宗原材料供應商話語權較強,對A企業成本、質量管控都有一定影響。
二、集中采購創新總體思路
創新實施集中采購模式,整體思路就是篩選關鍵原材料、元器件,以A企業開放的資源平臺和集采運作模式,深化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以規模優勢、品牌口碑等,優化供應商及子公司的采購商務、渠道和服務,統一質量和技術標準,創新成本管控模式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實現采購價值增效,打造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支撐A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集中采購模式實施具體措施
(一)推進子公司直采提升采購管理
1.存在問題
子公司在未開展集中采購前,存在以下問題:采購管理能力薄弱,零部件全部為本部領用,過程中運輸、倉儲、管理成本高,采購成本極高,影響子公司經濟效益、運營效率、管理水平等,同時對A企業整個供應鏈成本影響極大。
2.具體措施
①共享優質供應鏈體系:子公司自身的發展與能力,供應商與其合作意愿非常差,A企業通過優先A企業體系內優秀供應商,與其進行商務談判并簽訂集中采購協議,本部與子公司業務通盤考慮,統一商務及技術標準,實現子公司直采、直送。
②屬地化供方開發:同時,為降低物流成本,統一由A企業本部在子公司經濟配套半徑范圍內進行屬地化供方開發,以開發過程中嚴格的管控實現控制質量、統一商務,同時縮短物流運輸距離,提高子公司的生產柔性。
③供應鏈能力提升:通過子公司直采合規化數據(直采合規性、直采率、直采價格變化等)統計、跟蹤、預警、糾偏等,與子公司隨時信息共享、措施管控,促進A企業子公司供應鏈體系建設、管理能力的總體提升。
(二)供應鏈體系集采業務拓展深化
1.存在問題
集采模式向整個供應鏈體系拓展,面臨的問題有:重卡整車涉及的零部件多達十幾萬種,選擇哪些零部件實施集采,能對整個供應鏈體系產生較明顯的提升,成本有大幅的降低;技術、質量標準參差不齊,A企業如何統一;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確定怎樣的合作模式與供應商達成合作。只有解決了以上問題,才能真正搭建與供應商協同發展、共生共贏的合作平臺,集采模式才能真正在供應鏈體系實施落地。
2.具體措施
①篩選集采品類,確定開展計劃:A企業通過對歷年采購的大數據分析,梳理出市場客戶較關注、供貨金額較大、售后失效率較高的零部件產品,分析其物料屬性及特點、所用原材料等,篩選出集采的物料品類,并確定集采開展計劃。
②嚴控供方開發,統一質量及技術標準:由于集采的規模效應,集采模式兼顧成本與品質,解決部分供方質量、品牌意識弱,采購渠道不統一等問題,通過A企業在質量體系控制、質量前移、新品開發APQP管理等應用至集采供方的開發過程中,優選知名供應商,統一采購渠道,統一質量、技術標準。
③改變成本管控,與供應商實現價值共享:A企業集采模式對成本的管控從傳統的各供應商的單獨議價轉變A企業聯合供方進行集中議價,通過產品價格談判、物流配送環節減少、實時訂貨減少資金占用等,集中采購成本<原采購成本,從而創造價值,A企業通過以管理費、與供方約定分成比例等形式實現共享,真正共贏。
④形成網絡聯盟,發揮更大效應:集采模式剛開始以A企業為核心,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需要更優的商務條件,A企業與周邊知名企業合作,形成統一戰略網絡聯盟,發揮更大的規模優勢,獲取更優的商務條件。
⑤完善二級供方管理,跟蹤監控數據:建立二級供方(集采的原材料、元器件供方)準入流程、定期評價及日常管理數據庫,探索通過對二級供方的管理,從源頭控制產品質量、零部件成本、交貨期等。
四、A企業集中采購模式區別于行業其他企業的創新點提煉
(一)集團供應鏈整體管控
充分發揮A企業集團內供應鏈整體協同、管控作用,對子公司集采統一規劃、部署,通過子公司自有供應鏈體系建設、直采管理、采購管理能力提升等,提升子公司供應鏈水平,增強A企業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
(二)供應鏈體系產業鏈資源整合
在行業內集中采購僅限于集團范圍內開展的情況下,A企業從關注集團內部到關注整個供應鏈體系,整合全產業鏈優勢資源,以更大的規模獲得更優的采購商務和服務。
(三)成本管控模式轉變
從傳統的各供應商單獨、逐層議價,轉變為整體供應鏈體系統一立場、統一戰線,通過集采統一商務、采購價格,大幅降低供應鏈總成本,協同創造并分享價值。
(四)關鍵原材料品質嚴控
從關注成本到兼顧成本與品質,以產業鏈關鍵原材料入手,通過集采規模優勢,優選知名供應商,統一采購渠道、質量及技術標準,提升零部件整體品質,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五)網絡聯盟協同運作
從以A企業為核心運作到與各企業聯盟網絡運作,聯合供應鏈體系內、區域內等較大的企業,實施集中采購,發揮更大的規模效應。
五、A企業集中采購模式的實施效果
自2014年A企業實施集中采購模式起,經濟效益顯著,累計降本達到8794萬元。同時,管理水平也大幅提升:通過集中采購創造采購價值,降低供應鏈總成本;構建多樣化的集采運作模式,并通過建立相關制度文件使作業流程標準化;對下屬子公司發揮集團管控作用,促進能力提升;集采從質量源頭控制,促進品質提升,增強了供應鏈的整體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著.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第三版,2013年12月出版.
[2]張宏著.企業集團集中采購管理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巧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