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長青 李也
摘要: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簡稱,也是當前建筑行業中應用的最先進的工程管理技術。本文主要從三方面對BIM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即傳統工程管理方法的局限性、BIM的應用,BIM技術在中國建筑領域應用的局限性,同時對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設計;局限性;應用
建筑行業事關民生問題,其對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國民經濟都有重要影響,由于我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我國在建筑領域的投資也不斷增加。建筑行業比較特殊,其具有周期長、部門多、用人雜、工藝繁瑣、條件差等特點,因此管理起來就有很大難度,而且當中涉及到很多數據,這些都會對建筑物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如何管理好這項工程就成為當下難題。
我國建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一系列特征,比如精細化施工能力弱、管理方法落后、人員素質偏低、建筑質量低等。這當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管理方法,很多國外的先進管理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引進,建筑行業中,業主方需要運用先進的理念,同樣設計方、施工方、運營方也是如此,只有方法得當,才能保證建筑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當前建筑行業中應用的最先進的工程管理技術,筆者從該技術出發,同時結合國內對該技術的應用情況,然后提出BIM以后的發展建議,希望為我國建筑行業長遠發展而建言獻策。
一、傳統工程管理方法局限性分析
建筑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擁有眾多的參與方,比如業主、運營、監理、施工、設計、業主等,他們的工作不同,目標差異比較大,這就需要不同的信息,因此,信息傳遞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建筑工程包含的信息有一定的復雜程度。
國內建筑行業對CAD軟件應用比較多,該軟件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幫助建造者去認識問題和表達問題,讓建造者可以清晰的表述出建筑的基本信息,比如形狀、尺寸等。但是CAD軟件的劣勢也較明顯,沒法表述非幾何信息,比如墻體的傳熱系數,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信息傳遞。
以往傳統的管理模式中,不同的參與方都是各自做各自的工作,不同工作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信息傳遞比較少,對于各參與方而言,信息也不透明,這就使得在交流信息時難免出現錯誤,進而耽誤建筑工程進度,影響工程安全和質量目標。因此,在當前信息化的今天,建筑行業更應該要做到與時俱進,通過采用更科學、更先進的管理方法來為建筑工程貢獻力量。
二、BIM技術的應用分析
從國內建筑行業發展來看,我國對BIM技術的應用越來越重視,同時也為此出臺了很多政策,旨在為BIM技術的發展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比較突出的案例就是,南京的青奧會議中心、廣州的小蠻腰等建筑,都是在BIM技術的支持下誕生。
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全稱為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縮寫為BIM,其包含了很多學科知識,比如空間關系、幾何學、地理信息系統、建筑組件性質、建筑組件數量等。BIM可以對建筑的生命周期進行展示,也包含其興建和營運過程。通過BIM來提取建筑內材料信息就變得很便捷,并且建筑內各個部分、系統都可以得以展現。BIM技術的應用,為建筑行業科技進步提供了極大幫助。
從當前來看,BIM概念在學術界和軟件開發商中已經達成共識,不論是Autodesk公司的R evit,斯維爾的建筑設計(Arch),還是Bentley公司的 TriFonna,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這些建筑設計軟件系統在國內外都引領潮流,它們都是在BIM技術的基礎上研發的,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比較適用。
在整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對BIM技術的應用都貫穿其中,也就是設計、招標/投標、施工、運維的全過程,站在發展的角度分析,BIM被認為是設計階段向施工階段的延伸,也是單一軟件發展至多軟件集成的過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價值較大,本文主要從五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參數化設計。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既可以表達豐富的信息,也可以表達建筑的幾何信息,比如建筑的形狀、尺寸、圍護結構的導熱性能、供應商具體信息,這些都可以通過BIM技術來表述。
第二,信息傳遞一致性和同步性。在建筑信息模型界面,建筑工程的所有參與方都是協同辦公,如果有其中一方對某項信息進行了改變,其他的參與方會在第一時間知曉,這樣一來就明顯提高了辦事效率,而且也使得信息更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
第三,施工模擬,包括具體工況。通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能夠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對實際建筑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預測,比如怎樣對場地進行布置,需要什么樣的材料,資金如何使用等,以此指導實際施工。
第四,模型集成瀏覽。BIM技術可以通過三維模型的方式來了解任意信息,最常見的就是點擊某一構建,就能夠很快知道其材質、體積等一系列信息。
第五,碰撞檢查。具體施工的時候,各專業相對獨立,這使得專業之間有沖突產生,例如,在安裝管線的時候發現,施工圖和實際建筑物的結構位置不太一樣,由此使得設計圖紙必須修改和返工,影響了工作效率。但是通過BIM技術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問題,其能夠以碰撞檢查的方式發現沖突原因,然后為建筑工期、進度目標、建筑成本等工作服務。
三、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我國建筑領域應用的局限性分析
現階段,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國內比較受歡迎和推崇。相較于傳統工程管理方法,BIM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對于建筑行業長遠發展來看,該技術確實可以通過技術的變革帶給建筑企業相對豐厚的回報。但并非應用BIM技術就沒有劣勢,其弊端體現在目前主要是通過設計公司為主,占建設經費最大比例的施工階段應用的比較少。有報告顯示,有40%的人認為,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意義重大,但實際情況卻是,施工企業應用BIM技術還不足34%,造成這樣原因主要有五方面。
第一,制度保障欠缺。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雖然優勢顯著,但是在法律界定方面仍屬于盲點,相關的規章制度比較欠缺,政府在這方面作為行業指導地位,在技術應用和政策方面沒有及時落實。
第二,收益結果失衡。BIM技術中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平衡建筑工程各參與方的收益,從當前來看,通過該技術獲得收益最多的是設計方和建設方,但是這有不合理之處,因為施工方投資比重最大,但是收益卻沒有上述兩方多,同時BIM技術也需要各參與方同時協作才能運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利益為上,如果各參與方收益失衡,也就必然導致該技術不能運行。
第三,必須投入時間和資金成本。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剛開始的時候投入比較大,不僅需要大量資金,同時也需要時間。BIM技術核心就是實現建筑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完善建筑全生命周期。國內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學習,已經能夠熟練掌握當前的工作模式。考慮到技術人員的收入和業務能力掛鉤,這就使得工程技術人員難以放棄之前的工作方式,轉而學習相對不熟練的BIM技術,由此也造成很多單位和研究所不愿意投入時間、資金、人力去探索新技術。
第四,氛圍欠缺??v觀建筑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沒有為BIM發展提供所需的環境,在氛圍上比較欠缺。很多從事BIM的工作人員收入并沒有提升,這就降低了相關從業人員對其學習的積極性,很多人又都重新投入到傳統業務當中,很多優秀人員由此耽擱。就當前國內環境來看,BIM技術要想獲得預期發展,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五,國產軟件缺乏技術,同時兼容性差。國產軟件和國外BIM軟件相比有很大劣勢,不但軟件的國產化不到位,而且三維設計方面的功能不符合要求。國內能夠有建模功能的軟件主要是CAD和PKPM,這些軟件相較于國外軟件,差距不小。除此之外,我國當前用的較多的BIM軟件有清華斯維爾、廣聯達、魯班,這些軟件廠家不同,由于涉及到競爭和商業利益,軟件之間兼容性不好,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這對建筑工程各參與方來說就實現不了協同辦公。
四、結束語
總之,繼CAD之后,建筑信息模型己經成為建筑行業的再次技術革命,當前建筑施工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制定科學的管理體制,通過BIM技術為產業升級提供契機,同時也為企業培養更多的BIM應用人才,實現國家制定目標。通過上述技術應用遇到的問題,主要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第一,政府要做好扶持,通過資金鼓勵和強制措施來確保BIM技術應用到建筑行業當中。
第二,當前我國建筑信息模型方面的制度和標準不完善,因此,要加快制定相關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具體情況的BIM標準。
第三,做好人才培養規劃,國內各高校要開設相關課程和技能培訓,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要求的BIM人才。
第四,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同時再結合國內的具體情況,多開發符合我國建筑行業的系統軟件。
第五,通過學習BIM技術的先進思想和理念,要引起深思,考慮在其它行業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占省,趙明,徐瑞龍.BIM技術在建筑設計、項目施工及管理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13,4003:65-71.
[2]于紅亮,王楠.BIM技術在建筑電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電氣應用,2015,341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