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群
摘要:加快我國經濟和金融“雙轉型”,既是外部經濟形勢所迫,更是我國經濟持續多年“高積累、高投資、高增長”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文章從金融轉型推動經濟轉型的必要性、途徑方面人手,進行了淺顯的分析,提出了金融轉型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參考措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金融轉型;經濟轉型;政策措施
一、轉型實質:擴內需、調結構
長期以來,中國高速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靠出口消化高投資所形成的過剩產能拉動。2009年中國已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但目前歐美等中國主要出口市場都深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高速增長已經不具有可持續性。同時,高投資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已經嚴重超出中國的承受能力,大量進口能源及各類礦產品則推高了各類大宗商品的價格,進一步侵蝕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為此,需要從兩個層面推進中國經濟轉型。一是經濟增長重心要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這需要從源頭調整優化當前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內需;二是經濟增長要由依賴㈩口規模的持續高增長,轉向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這需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因此,現階段中國宏觀政策的著力點需要放在擴大內需、增加技術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三個層面。下一步應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但政策指向需要進行結構調整,應通過減稅和增資兩條途徑,引導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
二、區域經濟發展轉型的路徑問題
經濟是金融的基礎。因此,分析金融如何支持必須首先清楚經濟如何發展。區域經濟發展轉型應該立足于本地資源,著眼于周邊經濟協作,融人某個經濟體或更大范圍經濟的整體發展中去,這是經濟轉型的一條基本路徑和原則。①關于“立足于本地資源”對于當地的資源應該全面認識、辯證的分析,也就是要全面掌握本地資源的類型、數量、價值,辯證地分析哪些資源可以利用、開發利用的條件和效應以及哪些資源需要條件成熟時開發等等。以承德市為例,該市是一個復合型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其經濟發展可依賴的資源種類主要有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力資源、氣候資源和旅游資源。據統計,承德市的土地總面積占全省的2l%;其中,草場面積占全省的43.7%,林地面積占全省的47.l%。承德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4種,礦產地180處,主要礦產探明儲量均相當豐富,其中釩鈦是國內除四川攀枝化之外的第二大蘊藏地,鉬礦儲量占全國第4位。水資源總量37.6億立方米,占京津冀的12%;壩上年均風速2.1米/秒,全市日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降水適量。承德市屬紅山文化群,是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歷史和文化積淀深厚,全市有重點風景名勝區28處。②關于“融人某個經濟體或更大范圍經濟的整體發展中去”正是區域經濟與周邊地區存在著多方面的聯系和互補性,才為其在轉型時提供了融入某個經濟體或更大范圍經濟整體發展中的可行性。如承德市在資源的利用上與周邊的唐山、鞍山、宣化、首鋼等鋼鐵企業形成了上下游的供應關系,在水資源和農副產品供應上與京津形成了初步的協作關系,在旅游資源方面上也正逐漸與周邊地區共享關系。目前,國家已經將環渤海經濟圈定位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的又一個經濟發展區,這就為所有該區域內的地區經濟轉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所以,承德市在考慮經濟發展轉型中,必須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視角去審視和抉擇。從微觀角度是要考慮承德市本市經濟結構調整與優化,從中觀角度是要考慮加強與京津冀經濟發展相融合,從宏觀的角度是要如何利用好環渤海經濟圈建設的機遇以及如何更好地融人其中。
三、金融轉型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建議
(一)支持小企業、民營企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1.擴大小企業、民營資本進入行業范圍。以法律形式進一步完善對私有產權的保護,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拓寬民營企業投資范圍,逐步降低民營資本市進入重點行業的門檻,優化民營企業投資結構,提高社會整體投資效率;為民營企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2.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組建國家級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為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多渠道補充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建立擔保機構的準人、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拓展動產抵押范圍,擴大用于沒定擔保物權的物的范圍。3.進一步減輕小企業稅費負擔,包括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在一定時限內減免企業所得稅;出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產業整合與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4.政府制定新能源、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規劃,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采取市場化方式,而非直接補貼,引導民間資本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二)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壯大基礎金融產品領域
1.加快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步伐,統一債券發行制度,推行市場化審批,減少企業債規模控制;放寬企業債發行主體的行業限制,改變目前以大型壟斷企業為主的格局;簡化審批程序,降低企業發行成本;探索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為小企業和中低信用等級企業創造債券融資渠道。2.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穩步發展股票市場,積極培育藍籌股市場,吸引優質紅籌股回歸;以推出創業板為契機,為自主創新和成長型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3.推進股權融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金融形態建設,為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多元化渠道。
(三)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
1.逐步放開對銀行分業經營的限制。鼓勵治理規范、經營良好的銀行拓展業務邊界,通過控股公司模式,發展保險、租賃和信托業務,加強對各類業務“防火墻”的監管,防范道德風險。2.鼓勵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加快建立標準衍生產品市場,鼓勵商業銀行參與、設計、使用衍生產品;鼓勵商業銀行推行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增強銀行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探索為企業、私募基金提供多元化融資和投行服務,使商業銀行參與到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中去。
四、結束語
總之,加快我國經濟和金融“雙轉型”,既是外部經濟形勢所迫,更是我國經濟持續多年“高積累、高投資、高增長”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黃孟復.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NO.1(200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加快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研究》課題組.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前言問題研究(2006-2007)[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