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巖
摘? 要:翻譯雖是一項以語言文化為主的主要活動,但不可忽視翻譯也具有其社會性,本文結合個體方言的主要特點,提出個體方言對翻譯者的風格影響。
關鍵詞:個體方言;文學翻譯;譯者風格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3--01
一、個體方言闡述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藝術文化,同時語言的表達具有其獨特的社會屬性,人類作為群居動物,需要與周邊社會等進行溝通交通,因此,語言在人類交際活動中具有重要的銜接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演變,語言逐漸形成具有社會性質的載體,即個人方言,個人方言的形成不僅由于先天遺傳因素,同時個人方言的形成最主要取決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個人方言代表一種地方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發展背景、形成等多維度信息的集合。個體的方言并非一成不變,方言隨著個體的經歷、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變化,相關研究表明,人類在使用自身語言的同時,無不受社會相關因素以及條件的制約和影響,語言不僅僅是傳播信息、內容的重要工具以及媒介,語言同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性,因此,本文以翻譯者的個體方言為主要研究內容,深入分析及研究個體方言對翻譯者風格的主要影響。
二、個人方言與原文之間的關系
個體方言與原文之間具有重要的銜接及輔助作用,譬如著名作家海明威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以簡潔、精悍的語句為主要形式,凸顯當地方言的主要特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結合文章主要內容進行翻譯,同時,譯者無意中也會將個體方言浸入翻譯過程中。個體方言在原文翻譯中總體來說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的關系,首先,個體方言對于原文的翻譯具有一定的地方性,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個體將地方方言的特點浸入翻譯中,凸顯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其次,個體方言與原文之間具有重要的襯托作用,個體方言的應用在翻譯過程中,于原文而言,兩者相得益彰,原文翻譯過程中,個體將自經歷、當地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融入到翻譯過程中,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翻譯,不僅具有傳播文化的重要意義,同時,可以塑造多元文化背景下翻譯者的自身素養;此外,個體方言與原文之間具有重要的互補關系,在翻譯過程中,個體不僅需要進行語言的轉換工作,將獨特的地域文化等因素融入在翻譯過程中,具有相應的文化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原文與個體方言之間的互補關系,因此,個體方言與原文之間不僅是相關協調的關系,同時具有相關襯托的重要作用。
三、個人方言與譯者風格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方言對原文的翻譯具有十分重要額影響,譬如在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中,第一章標題,The close of a day March ,相關翻譯譯成“迪聶成行人落魄,”譯者結合地方文化進行翻譯,具有重要的地方文化性,更凸顯出原著作者想要闡述以及描述的文化事件背景,關于譯文風格與職業的關系,相關研究人員做過相關的實驗,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職業人員,結合其個體方言進行相關翻譯內容的選擇與剖析,其中,讓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文學翻譯家翻譯個簡單的句子“代表團由各行各業的人組成”,結果位譯者的譯文依次如下 Peop le from num erous fields fo m the deleGation The delegation is com po sed of peop le from thespectrum of p rofessions Peop le from a variety of professions group together to be th is delegation.從內容來看,三種譯文都是達意正確的,但遣詞造句上已經顯示出了基于職業的明顯差異。如物理學家的譯文 Is com posed of和erm是物理學中的常用表達,數學家的譯文最為言簡意賅,而文學家使用了a variety of這種更富有文學意味的表達手段。這個例子說明普通譯者即使沒有形成自己戛戛獨造的文風,譯文中仍不免流露出職業等社會因素所造成的深刻影響。同時也說明,在正確傳達原文意義。在個體將地方文化結合翻譯的提下,在譯文中適當地溶入譯者個人方言,不僅不會歪曲原文,反而會使譯文的形式更加多樣化
四、結論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個體所形成的方言具有一定為文化內涵及文化意義,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不僅需要將語言進行轉化,同時,結合其自身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語言的翻譯轉化,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以及文化傳播的多元化,本文通過對個體方言的形成進行分析,此外對個體方言與原文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厘清,以提出個體方言對翻譯者風格的影響以及個體方言在翻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相關內容分析,本文總結出,個體方言對翻譯者的風格具有重要的襯托作用,個體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顯當地的地域文化,以提升譯者翻譯風格的獨特性以及多元性等特征。
參考文獻:
[1]姜靜. 英漢文學作品中方言的翻譯比較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2]姜靜. 國外方言翻譯研究三十年:現狀與趨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39(02):123-131.
[3]桑仲剛. 方言翻譯研究:問題和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06):935-94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