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摘要:本文梳理我國期貨市場演進歷程,交易規模、品種體系發展過程,提出了我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幾點問題,以期推進我國期貨市場更好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期貨市場;交易規模;品種體系
一、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沿革
(一)期貨市場的演進
中國期貨市場歷經跨世紀的近40年的摸索發展,形成了以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為中心的較為完備的期貨交易體系。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始于80年代中后期,可以概括如下幾個階段:
初創階段(1990-1993年):1990年是我國貿易方式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年10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正式營運開啟了我國期貨交易時代。1991年,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上海金屬交易所先后宣告成立。1992年,中國國際期貨公司成立。由于人們對期貨市場缺乏正確的認識及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到1993年底,全國各類期貨交易所達50多家,嚴重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行。
治理整頓階段(1993-2000年):經過1993年和1998年的兩輪治理整頓,期貨交易所的數量先由最初的50多家降為15家,最終僅保留3家,即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
穩步發展階段(2000-2013年):2006年9月,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為標志,我國進入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共同發展的新階段。穩步發展階段,期貨市場愈加規范、監管愈加完善、交易品種愈加豐富、交易數量屢創新高,我國期貨市場服務經濟發展的深遠意義愈加明顯。
創新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隨著新“國九條”的出臺,期貨市場改革的進行,我國期貨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法》尚未出臺,但《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出臺。
(二)我國期貨市場規模
由于在初創階段和治理整頓階段,期貨市場秩序較為混亂,其相關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水平,故選取2000年至今的期貨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對我國期貨市場規模變化加以分析。
根據圖1,我們可以看到從2000年我國期貨市場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期貨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持續攀升。特別是2010年,我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直接刺激了我國期貨市場,使得這一年的期貨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分別比上年增加了45.02%和126.76%。然而,轉眼來到2011年,期貨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卻出現大幅下滑,二者下滑幅度均超過50%。究其原因,這與全球經濟危機后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以及三大交易所為抑制過度投機采取的種種措施密切相關。經過為期一年的調整,國內期貨市場再次進入穩定增長階段。
(三)期貨品種體系愈加完善
在期貨市場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不僅包括期貨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變化,期貨品種體系也在豐富完善。期貨品種的不斷豐富完善可以說是中國期貨市場的成長的縮影。
經過1998年的兩輪整治,僅剩12種交易品種。進入穩步發展時期,我國期貨品種的數量呈穩步增長的趨勢,如表2。2013年新品種上市數量最多,達到8種。2016年,在期貨市場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新品種上市的腳步有一個短暫的停滯。2017年,新品種上市恢復,于8月和12月分別推出了棉紗期貨、蘋果期貨。進入2018年,新品種上市的腳步繼續前進,紙漿、紅棗等多個品種被列入籌備名單之中。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原油期貨將于3月26日正式推出。(見圖2)
到目前為止,上市品種共有53種。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18種,大連商品交易所16種上海期貨交易所14種,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5種。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速度迅猛,期間不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漏洞:
第一,我國交易品種體系仍需完善。自2000年我國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之后,新品種數量在不斷增加,但若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等功能,與琳瑯滿目的商品相比,僅有的53種交易品種是遠遠不足的。但盲目增加品種數量也是不可取的,每個上市品種都需經過科學的研發、試驗及嚴格的審批,以此保證期貨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杠桿操作決定了其具有高風險,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時日尚短,其監管與立法方面有諸多不完善。風險防范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應進一步加強監管機構設置和弩項法律法規設置,為我國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行和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第三,我國期貨市場的不成熟在投資者身上也有所體現。普通民眾對期貨不了解,有的甚至存在偏見,投資者中十投九賠。需增加對期貨市場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民眾了解期貨,參與到期貨市場的交易中,在期貨市場中獲得收益和樂趣。
三、展望
我國期貨市場走進發展的第40個年頭,其取得了的豐碩成果。雖然仍存在品種少、交易不規范、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但相關部門正積極致力于解決這些不完善。我國期貨市場不斷前進不斷完善,逐步走向正軌。科學的認識和對待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推進我國期貨市場更好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期貨業協會編.期貨及衍生品基礎[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2]立京棟,張吉國.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5(07).
[3]董繼鵬.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市場,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