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
摘要:內部審計是企業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防止企業財務風險、保障企業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國內審方面的制度和實踐都尚未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著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剖析了企業內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希望能夠對企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內部審計;獨立性;企業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企業所面臨的國內外競爭愈加激烈,企業想要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能夠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規避由于企業內部原因而產生的經營風險,在此情況下,企業的內部審計尤為重要。內部審計工作缺失的情況下,企業內部的腐敗問題更容易滋生,為企業財務狀況埋下巨大的隱患,甚至許多企業可能因此倒閉。科學的內部審計能夠對企業的財務和管理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企業經營的整體效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內部審計的工作過程中,應當以維護企業發展為目的,積極地尋找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兼顧相關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個環節。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將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影響。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
(一)風險防范作用
企業內部風險的產生往往不是某個單一部門導致的,但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往往缺乏充分的溝通交流,因而難以從根本上控制可能出現的綜合性風險。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在對會計部門工作進行再監督的基礎上,涉及企業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防范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綜合性風險,保護企業的正常運營。
(二)服務咨詢作用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相對于其他部門更具有客觀獨立性,在工作過程中也需要實習企業的財務、生產、技術、人力和法律的各個方面,對企業的任職更加具有綜合性,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內部審計部門能夠承擔一定的咨詢功能。
(三)監督控制作用
中小型企業中,審計與財務合并于同一部門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相對于審計而言財務工作占據較大的主導地位,在這一情況下,企業的內部監督功能幾近失效,公司內部腐敗問題也層出不窮。同時由于審計人員工作范圍僅局限于財務部之內,審計范圍也就無法脫離財務數據和報表,審計效果大打折扣。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能夠使得審計的功能跳脫于財務審計之外,不僅對財務安全問題,也對企業高管工作和企業經營活動起到一定的監督和控制作用。
二、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獨立性
保持充分的獨立性,是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前提,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的情況下,審計工作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也就無從談起。但就目前來看,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中,審計工作要保持獨立性始終存在著多重障礙。
對于許多企業員工而言,能夠在自己的職位上長久的生存發展下去才是最為重要的,而內部審計在很多人眼中則是一份得罪人的工作。許多企業是家族和好友創業,財務部門或是多數企業管理層之間都有著工作之外的親密關系,或是審計部門主管位置由其他部門高管兼任,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及時發現了重大錯誤,迫于工作和領導的壓力,也可能會選擇默不作聲甚至是協助掩蓋。其次,企業很少單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而是將審計人員與財務或是檢察人員合并,因此審計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對于工作的自我評價,倘若出現錯誤,審計人員一定會設法掩蓋,審計結果也就不夠客觀公正,無疑會加重企業的內部審計風險程度。
(二)內部審計制度欠缺
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審計人員的工作指導準則,而目前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并沒有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制度和工作規程,這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缺乏可以依據和參考的文件,導致其工作難以受到其他部門的配合同時審計人員由于缺乏工作章程,工作方法和流程上缺乏統一性和公信力,導致內部審計工作名存實亡。
(三)審計方法不科學
與國外的企業內部審計相比,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首先,我國關于審計的法律法規缺乏具體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很多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時選擇的標準不同,同樣的工作運用不同的標準多得到的結論也可能天差地別,也因此有的企業選擇了工作量巨大的審計方法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多方面損失;其次,許多企業認為內部審計工作就是財務核查工作,所需要審計的僅僅是資產負債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沒有通過審計工作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意識,無疑會影響審計質量,不能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
(四)內部審計人員配置不足
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配置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審計人員結構單一,二是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足。
在內部審計就是財務核查的誤區下,企業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多是財務人員,根據《36家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基本情況調研報告》指出,與歐美國家審計人員的復合型人才不同,我國被調查的36家企業的374名審計人員當中,財經類出身人員比例高達72%,具有中級及以上會計職稱的卻只有37%,這項結果充分表明我國中小企業絕大部分的內部審計崗位都由財會人員擔任,在缺乏審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缺乏實際操作的演練。
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進建議
(一)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部門所需要最遵循最基本的原則,是審計工作保持專業性的保證,為了增強內部審計人員工作中的權威性和成果的可信性,企業應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由企業總經理或董事會直接進行管理,所有工作成果不通過其他部門而是直接向總經理或董事會進行匯報。同時該機構工作人員應當與財務部門以及高層管理人員沒有利益或是親屬關系,并且審計人員不兼任其余部門職務,這樣才能避免由于自我評價問題和關系密切問題而可能出現的審計結果失實,充分發揮企業審計的監督作用。此外,應當設立關于審計人員的獎懲措施以及任免機制,避免審計部門的內部腐敗和外部威脅,激勵審計工作積極性。
而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可能收到的資源和人力限制較多,可以考慮由財務部門負責內審工作,但負責人需要另外指派,同時確保內審工作的獨立性,對內審人員進行單獨考核,薪酬體系也應當單獨設立。
(二)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制度
健全且科學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幫助審計工作順利進行、推動企業平穩健康的發展。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確保內部審計人員工作時能夠有足夠的規章依據。相關制度在建立時應當嚴格遵守《審計法》的相關規定,并獨立于會計制度之外。在制度設計上也要能夠避免高層管理人員控制內審部門的風險,同時給予內部審計人員定期和不定期采取核查工作的權利。
(三)提高審計方法的科學性
科學的審計方法有利于審計工作實現效率和效果的統一,企業應當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不斷優化審計資源,幫助審計部門轉變傳統的審計方式,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建立起完善的風險信息采集數據庫,完善以風險未導向的審計工作流程,鼓勵并幫助內部審計部門掌握先進的審計工具,通過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的不斷改進,在保證審計準確性的基礎上提高審計效率。
(四)科學建設內部審計人員結構
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組成上,不僅需要包括經驗豐富、專業技能過硬的財務人員,也應當包括法律、業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無論是內部選拔還是外部招聘,都應當要求審計相關應聘人員具有相關領域的專業證書及工作經驗。
在公司工作過程中,也應當定期對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培訓工作,一方面,幫助審計人員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和工作準則,不斷更新自身的審計工作方法同時不斷提高審計質量;另一方面,公司也應當加強對員工職業道德和企業價值觀的培訓,加強員工對于公司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同時在審計工作中能夠堅持原則,保持專業度。
四、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內部審計工作將會成為企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則必須保證企業內部環境的穩定和有序。企業在不斷強化內部審計職能的同時,也需要從思想上提高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無論是管理層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應當了解自審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內部審計的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也能夠逐漸穩固,為企業的管理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穆敏,中小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研究,2017,20(19):4-6.
[2]朱愛明,基于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企業內部審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3):31-32.
[3]梁欣欣,楊國榮.芻議國有集團型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的缺陷與重構[J],財務與會計,2015(1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