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工程市場日漸發展,競爭也日趨激烈。眾所周知,投標報價是承包商競爭勝出的關鍵環節之一,但由于各國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差異,競標企業必須采取系統而平衡的風險防范措施,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可持續的成功。
關鍵詞:國際工程;投標報價風險;防范
在“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牽引下,越來越多的工程承包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投身國際工程市場,為了應對挑戰、對接規則、穩續發展,承包企業必須重視和提升風險管理。筆者在過去十年,一直從事國際工程的開發、管理、支持,結合親身實踐,對國際工程投標報價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
一、國際工程投標報價風險分析
(一)報價管理風險
國際工程報價涉及方方面面,容易因某一或某些環節的失誤,產生報價風險,主要包括:
1.對招標文件的理解不充分。由于招標文件中的內容,多為概括性的和格式性的,出于“慣例”的免責聲明,招標人不對文件的完整性和競標人的“理解”負責,投標人如果一味憑“經驗”辦事,往往造成遺漏或偏差,觸發風險。
2.對項目信息的掌握不全面。國際工程報價應全面考慮當地的標準、氣候、環境、稅收、法律、生產力發展水平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和差異,信息掌握不足、理解認知失衡,大多帶來較嚴重的報價失誤。
3.對投標文件的翻譯不準確。由投標文件翻譯的偏差和歧義,造成承包商利益嚴重損失的案子不是個例。
(二)政治經濟風險
1.匯率波動。國際工程的結算貨幣多是美元、歐元和建設國本地幣種,不少承包商,在投標階段的計價貨幣采用人民幣,而國際工程建設周期大多較長,建設期間的多邊匯率波動,勢必帶來承包商“實際購買力”的較大變化,也勢必影響企業效益,乃至決定項目損益。
2.物價上漲。當前,中國對外國際工程的目標國多還是發展中國家,建設國貨幣的貶值壓力和生產資料的通脹壓力,被交織放大的情況不在少數,項目的預算成本平衡,是項目管理最經常和最現實的風險管控任務。
(三)技術商務風險
1.技術經濟性。在國際項目招標中,有些企業為了強化競爭力,常常會提出較為先進的性能值,以期在技術上超越競爭對手,但這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裝備和技術成本,甚至投標階段對某些性能描述和保證的“冒進”,會造成較嚴重的預算突破、甚至無法履約實現,進而觸發合同罰則,影響項目效益和企業聲譽。
2.地下條件。在項目招標文件中,往往要求投標人現場踏勘、自行補全相關資料,并視為投標人已了知現場信息,充分考慮了地下條件的成本及工期影響。但實際上,不少企業缺乏經驗、更缺乏調研,倉促應戰、吝嗇投入,項目現場踏勘嚴重不足,地勘工作深度和數據采集嚴重不足,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工藝方案和初步設計,給項目經營埋下風險伏筆。
3.支付條件。在融資環境趨緊、競爭形勢白熱的交織背景下,國際工程的支付條件,也有日漸劣化的苗頭,夸張一點說,承包商短期墊資較普遍但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業主信用保證的墊資或隱性墊資,潛伏著更高的項目風險。
二、風險防范措施
(一)必須高度重視合同條款
多年的項目開發與管理實踐,讓我們認識到,合同條款遠比合同價格重要!在投標和談判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合同條款,必須比照檢視合同正文和獨立附件,要以平衡交換的商業思維,實現關鍵條款的維權避險,甚至,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預選設定棄標底線和談判紅線。
(二)加強專業人才和復合人才的培養
在國際工程市場開發和項目履約中,人才是公允的第一生產力!項目競爭的勝負,往往取決于不同承包商間,那“一小撮”復合人才“心智與毅力”的博弈結果。工程承包企業必須認清形勢,也必須因企制宜,必須實現國際化人才的專業選拔、復合培養,一線磨礪、實戰催熟,專業通道、事業平臺。要持續優化國際人才的培育基礎和孵化環境,要構建與自有人才隊伍交叉互補的,社會化顧問和專業咨詢機構的外圍支撐,要依托外人、外腦加速自有人才的思維突破、專業精益、跨界成長。
(三)要高度重視屬地化
國際工程風險千千萬,但境外施工是風險高發區域。出于綜合避險、成本優勢挖掘、承包商社會責任的多重原因,工程承包商必須重視和大力推行屬地化,包括在分包、采購、租賃、生活服務、乃至管理員工雇傭等領域,全面推行和持續縱深屬地化,這也是傳統承包商向國際承包商轉變的關鍵標志物之一。進而,屬地化和屬地化的縱深應用,是風險防范的源頭治理方案之一。
(四)強化項目管理和國際標準的引進與貫徹
國際工程的開發和履約,必須依托國際化的項目管理規則、信息化手段、設計采購和驗收標準、專業化團隊、標桿大數據等等,實現履約保證強化。我們甚至需要引入跨國經營的思想,在投標階段就考慮如何以投資、合資、分支機構派駐等針對性方式,博取建設國準人、稅收、成本、資金匯兌等方面的便利和競爭力;必須落實國際化承包商的安全責任、環境責任、社會責任,要打破“國內慣例”的自大或羈絆,接納國際化的安全與環境標準,避免建設期間的信任危機、規則沖突、罰款停工,總之,是要在自律的基礎上,持續夯實履約、維權、避險。
(五)構建風險保障體系和底線能力
國際工程投標和履約,無法完全規避局勢動蕩、戰亂恐襲的問題,當然還有更常見的風俗差異、文化排斥的不利影響。風險監控和應急保障是國際工程開發和履約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和基本程序。在某些動蕩的市場國家,進的去、干得了、有保險、有(應急)預案、有(撤離)路線、時局敏感、安全保障資源落實、應急體系和決策程序清晰,是管理的實務和風控實踐的寶貴積累。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國際工程的投標是一項要素復雜、責任重大,充滿創新、飽含挑戰的工作,由于國別間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差異,風險辨識和系統防范,是國際工程承包商投標管理的核心任務,國際工程投標的風險控制,成在系統建設、貴在落到實處、亮在持續創新,讓我們嚴謹實干,為工程承包企業海外市場的穩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紅彩.文化差異對國際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2015(19):72-73.
[2]劉琴,駱鵬.海外工程投標風險防范應用策略[J].建筑技術開發,2017(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