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力資源這個問題,為什么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清晰的認識到人才才是支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核心要素。離開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基于這樣的認識,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從理念和意識層面受到了越來越的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活動越來越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在企業、社團、組織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企業、社團、組織越來越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企業、社團、組織績效的重要性。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本文從大學生的角度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未來發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展望
一、中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產生
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段膮R報》發表了著名經濟學家潘序倫的文章,提出我國必須開展人才會計的研究,建議既要計量人才成本,也要講求效益,率先在國內提出人力資源研究的問題。此后,會計學界發表了大量人力資源會計的論文,就人力資源會計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傾向于介紹有關概念和問題。如1986年出版的陳仁棟翻譯弗蘭霍爾茨所著的《人力資源會計》,是我國第一次系統介紹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內容。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力資源會計從介紹國外研究成果轉向系統研究,如1991年陳仁棟出版了《人力資源會計》;1993年閻達五主編的《會計準則全書》將其作為準則來設計;1997年徐國君出版的《勞動者權益會計一人力資源會計的新模式研究》,則在對現有會計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將人力要素作為一項正式的會計要素,系統納入會計體系加以核算和管理,精心構建了勞動者權益會計模式的一部開拓性的著作;1997年劉仲文出版的《人力資源會計》;1999年張文賢出版的《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把我國的人力資源會計研究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此外,近幾年的《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月刊》等雜志都發表大量論文,深入探討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模式等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特別是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業投資主體和市場主體地位的加強以及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國內對人才競爭的加劇,我們已經無法回避人力資源價值管理方法即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與實施。這既是對傳統體制下把“人力”僅僅作為成本費用觀點的突破,更是確立人力資源的價值與投資的關系,從而實施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確認、計量和記錄,并對人力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管理。因此,可以預見,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必將會獲得迅速發展。
二、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評價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形態開始轉向知識經濟形態,從簡單勞動為主要勞動形式的產品加工制造業態轉向以復雜勞動為主要勞動形式的產品或服務的設計創造業態。人力資源的經濟重要性明顯提升。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在這一趨勢下,不斷汲取營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在西方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學者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為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徐國君的“三維會計”更是在勞動者權益會計研究的基礎上,從物本會計拓展為人本會計、從物權會計拓展為人權會計、從靜態會計拓展為動態會計、從平面會計拓展為立體會計,從而系統并創造性地構建了基于人本主義思想的三維會計理論與方法,[1]大大突破了西方狹隘的人力資源會計的樊籬,使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次,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缺乏應用于實踐的實證支持的狀況,必然導致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的脫節。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實踐工作幾乎沒有開展。最后,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中,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一直沒有間斷。質疑和反對,從一個側面揭示出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不足和欠缺之處,而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人們的觀念被長期的物本會計思想所固化,再就是尚未進入會計準則或制度層面,不足以約束和引導會計實踐的方向。
三、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未來展望
(一)對人力資源和會計從業者的執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
由于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轉變(職能的轉變又是大的經濟發展環境要求的),就要求人力資源從業者不能僅局限于人事手續的管理技能,更關鍵的是要把目光聚焦到企業戰略的整體把握和有效執行上來。從參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到戰略的分解、監督執行,從企業文化重塑與再造,學習型組織建設、綜合績效管理、企業經理人的培養機制的建立、人力資源價值分析、人力資源會計制度、人力資源審計等一系列事關企業發展與命運的重大職責都將成為人力資源工作者新的職責。這些變化要求人力資源工作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并提高自己的從業技能。
(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開始全面走上正確的軌道
我國政府也深刻認識到會計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相結合的重要性,在未來,我國政府如果想確保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質量,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就必須大力推行人力資源會計師等級考試制度,該等級制度科學合理地將人力資源會計工作者,按執業技能并經考試鑒定確認為各個等級的人才。并向經國家勞動部組織培訓并考試通過的人員頒發相關等級的執業證書。這一制度將極大的推動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工作的發展速度。人力資源從業工作者積極性之高,參加培訓及考試過關之熱情前所未有。這些情況都昭示著,我國的人力資源會計將走上更加科學、規范的軌道。職業資格準入制度也必將極大的推動人力資源會計工作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大力發展“人本會計”
無論從何種角度考量,知識經濟時代都要求我們突破傳統會計的樊籬進行原始創新,光空喊會計改革創新,卻又死守傳統會計的框框,是不利于社會與會計的進步的。我們當然反對開展盲目的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與改革,但也決不提倡盲目地阻礙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與改革。我們堅信,人本會計必將是會計發展的最新方向,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徐國君,胡春暉,孫玉甫.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