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竹

摘要:隨著中國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激烈的市場淘汰機制,企業的傳統運營方式已不能滿足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產品利潤被一步步壓縮,另一方面生產成本也逐漸提高。建立采購一運輸成本-資金成本優化綜合成本模型,運用lingo軟件進行結果分析,找到采購數量、運輸最小運輸單元以及資金時間成本的平衡點求得經濟訂購批量,使得供應鏈的總成本最低。
關鍵詞:綜合成本模型;數量折扣;最小運輸單元
一、引言
在目前的現有研究中,楊杰[1]著重研究了識別、評估和控制敏捷供應鏈的庫存風險的方法。張艷東[2]研究了在保留傳統評價模型優點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可靠性評價模型從而消除主觀因素的影響。江世英[3]研究了響應客戶個性化需求而出現的敏捷供應商選擇網絡。梁衍民間從實體企業的整體對供應鏈系統進行優化。周海蘭[5]發現聯合庫存J1YlI和供應商管理的庫存VMI可以有效緩解牛鞭效應帶來的需求變異放大的影響。
二、成本優化
假設,只考慮采購和物流、庫存、資金成本的費用;材料由同一個供應商供應;材料均處于正常運營且無異常階段;運輸方式均為海陸聯運;
各指標含義如下:
耗材用量速度為:g;耗材原價:PI;折扣價格:P2;折扣數量:S;運輸時間:T1;安全庫存時間:T2;備貨提前期:T3;生產時間:T4;單位時間庫存成本:h;單位生產能力:P;產能:M;利率:資金時間成本L(天);經濟訂購批量:x;最小運輸單元的運費:C1;海運柜最小訂購單元:V;所需原材料的種類:1;
成本最小化模型:
k2為正整數;
目標函數為總成本,等式右邊依次為平均庫存成本,含資金時間價值并帶有數量折扣的采購成本,海運運輸成本,其中海運運輸只與海運柜的數量有關。
第一項為保證產線正常生產。第二項為產能約束。第三項為價格折扣。
第四項為海運柜最小訂購量的約束,K2為正整數。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參數進行賦值并運用lingo軟件進行數據計算、結果表明:
滿載狀態下,V=5760L
通過數據分析可得,總運輸成本為22583810.00 RMB,總訂購數量為86,400L,20尺海運柜數量為15個,每一個海運柜的最小運輸量為5760L。
不要求滿載狀態下:
通過數據分析可得,總運輸成本為20051570.00 RMB.總訂購數量為76. 556L,加尺海運柜數量為巧個,每一個海運柜的最小運輸量為5104L。
數據表明,不論滿載還是不滿載,所需海運柜的數量是相同的,即物流運費相同。滿載時,雖然物流運輸處于最經濟的狀態,但在同樣滿足產線的約束下,庫存成本和采購成本會增加,供應鏈總成本相對較高;不滿載時,物流運輸雖不是最經濟的狀態,但庫存成本和采購成本會降低。本文通過建立采購-運輸-資金成本的綜合模型求解經濟訂購批量,找到全局最優的節點,使得總成本最低,費用最小。
參考文獻:
[1]楊潔.敏捷供應鏈庫存風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2]張艷東.供應鏈可靠性度量與優化[D].燕山大學, 2010.
[3]江世英,李隨成.供應鏈模式下的敏捷供應商網絡成員選擇[J].統計與決策,2012,01):56-7.
[4]梁衍民.面向大規模定制的ZN公司供應鏈優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