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榮





摘要:清朝補服制度是清朝階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官員補子是辨別官員地位、品級的重要標志。本文賞析了鴉片戰爭博物館館藏的清朝文官補子,通過對補子紋樣主體和細節的研究,分析了清朝文官補子一品到九品的九個品級補子紋樣的特點。
關鍵詞:清朝;補子;仙鶴;品
清朝官服補子跟清朝的社會制度是息息相關的。補子作用是區分地位的高低和官階的大小,補子可以分成圓形和方形的兩種。貝子以上的皇親用圓形補子,國公以下的百官用方形補。象征天圓地方,君是天,臣是地,的君臣關系。朝廷對文官授予禽鳥紋補子,對武官授予走獸紋補子。清朝除沿用舊制外,還做了不少改動,例如清朝的補子改為30厘米,比明朝縮小了10厘米。
一、清朝文官的補子簡介
清朝文官儒雅嫻靜,官服補子沿用了前朝舊制以禽鳥為紋樣。補子文化發展到清朝,補子的主題紋樣呈現出逐漸同化的趨勢。清朝文官的飛禽紋樣,同化為獨只飛禽雙翅伸展,單足獨立,另一足提起,原本有的飛禽的腳是蹼腳全部同化為爪。清朝的文官補子以九種飛禽紋樣區分一品到九品的九個品級,沒有品的授予黃鵬紋補子,通過補子飛禽紋樣區分官員身份等級。
清朝文官分別是一品光祿大夫、榮祿大夫,授予紋仙鶴紋補子;二品資政大夫、通奉大夫,授予錦雞紋補子;三品通議大夫、中議大夫,授予孔雀紋補子;四品中憲大夫、朝議大夫,授予云雁紋補子;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授予白鵬紋補子;六品承德郎、儒林郎,授予鷺鷥紋補子;七品文林郎、征仕郎,授予鸂鶒紋補子;八品修職郎、修職佐郎,授予鶴鶉紋補子;九品登佐郎,授予練雀紋補子;沒有品的授予黃鸝紋補子。
二、清朝文官補子賞析
(一)清朝文官一品授仙鶴紋補子,仙鶴超群逸采、高雅圣潔寄意忠貞、吉祥、長壽。清朝傳承了前朝的官場制度文化,仙鶴在吉鳥中的地位僅次于代表皇后的鳳凰,所以一品文官授補子采用仙鶴圖案。
如圖1,清仙鶴紋文官一品前補子:補子橫23.5厘米,縱22.1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仙鶴,頭有紅頂,白羽青足,頸部及足部修長,尾部羽毛向四周展開,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姿態優美,色彩不艷不嬌,高雅大方。仙鶴左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云紋環繞并有五只蝙蝠圍繞,邊沿一周繡回字卷草花紋邊飾。
(二)清朝文官二品授錦雞紋補子,錦雞神氣英武、雄雞報曉寄意威儀、顯貴、重諾守信、吉祥。錦雞又叫金雞、玉雞、碧雞、“華蟲”,一身飽滿的彩羽盡顯神氣英武、一呼百應之勢。帝王的禮服也會繡上,稱作“華蟲”。
如圖2,清錦雞紋文官二品前補子:補子橫23.5厘米,縱22.1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錦雞,頭部形態飽滿且有披肩羽,灰羽紅足,頸部及足部粗壯,尾部羽毛修長華麗,中間兩根主羽較長,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姿態優美中帶英武。錦雞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云紋環繞并有五蝠圍繞,邊沿一周繡彩云花紋邊飾。
(三)清朝文官三品授孔雀紋補子,孔雀姿態華麗、舉止高雅有度寄意禮儀賢德、華貴、吉祥。《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復。”
如圖3,清孔雀紋文官三品前后補子:1套2件,分別為橫30.6厘米,縱29.6厘米;橫30.2厘米,縱29.8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孔雀,頭頂上有立起的羽冠,羽毛華麗,特別是尾部羽毛有眼狀斑紋特征,單足獨立,翹首望日,姿態文雅,作躍躍欲飛狀,色彩簡單大方。孔雀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分別為:蓮花、華蓋、寶瓶、寶傘、法輪、盤長。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
(四)清朝文官四品授云雁紋補子,云雁合群、知位次寄意守本分不越位、循四時之序。大雁飛行的規律有序,官場制度文化引申為知禮知節,安守位次本分,因循時節變化而行禮數、農耕。
如圖4,清云雁紋文官四品后補子:長30.3,寬28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云雁,頭頂渾圓,羽紋為兩條一組的短淺并中折的線條,足部由蹼同化為爪,尾部羽毛有下向上翹起,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色彩不艷不嬌。云雁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
(五)清朝文官五品授白鷴紋補子,白鷴羽毛潔白、行止閑雅、品性忠誠寄意忠心、品行端正、吉祥。白鷴在民間一直備受推崇,是吉祥、純凈、辟邪除禍、豐收的象征。
如圖5,清白鷴紋文官五品后補子:長29.5,寬28.5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白鷴,頭部有修長而上翹的羽冠,羽毛質素,喙及足部皆為紅色,尾部羽毛展開,修長而呈鋸齒狀,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天,與紅日方向相反。白鷴左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
(六)清朝文官六品授鷺鷥紋補子,鷺鴛飛行有序、清凈潔白寄意百官班次、按部就班、吉祥。鷺鷥有仙鶴的仙風道骨之韻味,居于水間,群飛而不亂。
如圖6,清鷺鷥紋文官六品前后補子:1套2件,分別為橫32.53厘米,縱28.9厘米;橫31.1厘米,縱28.7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鷺鷥,頭部修長而微微翹起的羽冠,羽毛平實,尾部羽毛呈收攏狀,長短適中,線條平直,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姿態優雅,作躍躍欲飛狀。鷺鷥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分別為:蓮花、寶瓶、寶傘、法輪、盤長、華蓋。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
(七)清朝文官七品授鸂鶒紋補子,鸂鶒古稱“匹鳥”,生活有規有矩,羽毛色彩豐富形態俊美寄意堅定忠心、兢兢業業。鸂鶒在水中游弋時,左雄右雌,怎么有都不會亂,好像有固定的規矩禮節一樣,自古便常常出現在詩人的詩句中。
如圖7,清鸂鶒紋文官七品后補子:橫29.6厘米,縱27.6厘米,重22克。補子中間繡一只鸂鶒,頭部有飽滿但短小的羽冠,羽紋為兩條一組的短淺的直線條,尾部羽毛短小呈扇形,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鸂鶒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孔雀四周有道教八寶圍繞。邊沿一周回字紋邊飾。
(八)清朝文官八品授鶴鶉紋補子,據《山海經》云:“其鳥羽司帝之百服”,鶴鶉的羽毛被用來制作帝皇的衣服,且鶴同“安”同音,寄意效忠、事事平安。
如圖8.清鶴鶉紋文官八品前后補子:1套2件,分別為橫29.5厘米,縱28.7厘米;橫39.4厘米,縱283厘米。補子中間繡一只鶴鶉,頭頂上有立起的羽冠,尾部羽毛是收緊靠攏狀,呈現出尾部收攏成尾尖的形態。鶴鶉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體型圓短,色彩簡單大方。鵪鶉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
(九)清朝文官九品授練雀紋補子,綬帶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練雀又名綬帶鳥,因尾羽形色與帝王、百官綬帶相似而得名。練雀紋寄意權力和財富的開始、喜慶。
如圖9,清練雀紋文官九品前后補子:1套2件,分別為橫29.7厘米,縱28.6厘米;橫29.4厘米,縱28.2厘米,重75克。補子中間繡一只練雀,頭上有批帶,尾部羽毛華麗,中間兩根為長尾羽且末端有眼狀斑紋特征。
單足獨立,雙翅伸展,翹首望日,姿態優美,作躍躍欲飛狀,色彩簡單大方。練雀右上方有一輪紅日,腳下是海水江崖,四周有佛教八寶圍繞。邊沿一周繡喜字蝙蝠紋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