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
摘要:在當前復雜多樣的金融環境下,各類第三方支付方式興起,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充實。第三方支付對銀行傳統支付結算方式在形形色色的方面正在產生沖擊。支付結算業務是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第三方支付的挑戰,商業銀行如何運用結合自身已經發展多年的產業優勢,與新興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合作共進,實現雙贏,正是銀行支付持續發展的機遇所在。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貨幣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下,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模式逐漸清晰,金融行業全面開放,尤其是銀行也正在經受著同行業的競爭,傳統銀行已經失去了依賴國家管制利率差的盈利模式。以支付結算業務為代表的中間業務由于能夠以低風險、低成本的方式為銀行提供穩定的收入,在銀行盈利體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各個銀行機構重點關注的增長點。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發展深度的逐漸加大,第三方支付以其各種快捷方便的方式吸引了不少銀行業客戶的支持。
與傳統銀行支付方式相比,第三方支付的創新性和高成長性給現代金融支付體系帶來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推動了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和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易觀智庫《中國非金融支付機構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總體交易規模達14.37萬億人民幣,環比增長17.8%,其中第三方移動支付格局保持穩定高速增長,交易規模達4.4萬。fIl
一、第三方支付方式對貨幣的影響
貨幣長期以來都作為最為直接的支付方式,自產生時就承擔著各項職責,支付手段、價值尺度、流通手段等等。第三方平臺的興起使得流通中現金量相應減少,同時帶來資金滯留效應日益明顯。
(一)貨幣中現金支付減少
第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貨幣中現金需求減少。互聯網金融讓人們習慣己久的現金支付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過去的支付方式中,對于現金的謹慎性及習慣性,人們在支付時都選用大量的現金。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逐漸接受虛擬貨幣的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平臺得到了廣大用戶的支持和選擇。在日常的貨幣交易中,刷卡及掃碼的支付方式早就占據重要市場,人們在這樣的支付便利下,也逐漸擺脫攜帶現金進行支付的選擇。商鋪、企業在試用一段時間后也發現減少現金結算對自身經營帶來的方便,而逐步認可接受。
(二)支付具有滯留效應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第三方平臺更是無時無地快捷支付,網絡及后臺支持使得方便性日益提升,支付平臺相應產生支付的滯留資金。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就積累了大量的沉淀資金,會帶來很多潛在的風險。這部分數額較大的滯留資金存放在第三方平臺中如何能夠安全盈利的存放,也就相應的產生了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監管機構能夠及時、有效的監督,減少相應問題的出現。
二、銀行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優劣勢比較
(一)銀行比第三方支付的優勢
銀行作為運營時間良久的金融機構,相比興起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仍具備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商業銀行成立門檻高,資金儲備要求高,無論是大型國有銀行還是新興的商業銀行,在資金儲備能力上都是經驗豐富的,擁有強大的盈利能力,能為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其次,商業銀行相比網絡金融虛擬的第三方平臺有更多的實體銀行網點,客戶面更廣,在目前支付環境下,銀行卡這種支付介質已經得到了普及,客戶群體雄厚,客戶信任度相比第三方平臺高出許多。
(二)銀行比第三方支付的劣勢
第
一、銀行作為一個完善的綜合金融機構,在業務辦理及支付處理過程中存在程序繁瑣,效率低下的問題;在相應問題的解決上也難免層層反映,層層審批,層層落實的行政問題,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問題處理流程長,相比第三方支付平臺效率低下。
第
二、在支付操作上,第三方操作平臺簡單易于接受,而銀行支付即便是網銀、掌銀這類支付方式也存在操作程序復雜、操作安全介質麻煩的問題。相較而言,第三方支付操作界面簡單易學,集成各家銀行支付端口,良好的用戶體驗增強了客戶粘性。
第三,在技術環境上,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及后臺大數據運算的強大支持,使得信息傳導、儲存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成千上萬的二維碼、傳感器的運用推動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成功接軌。
三、銀行支付競爭策略
(一)互相合作,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實現銀行支付方式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共贏。增加商業銀行與新興第三方平臺的對話機會,增加項目合作及需求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提升支付市場資金的運行效率。創造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共贏局面的基礎在于明晰雙方的定位,尋找共同目標,以便找準發力點。在各自的經營發展上揚長避短,增強各自經營實力,長遠發展。
(二)整合資源,創新銀行支付方式
當前支付方式多種多樣的支付環境之下,如何增加存量客戶的客戶粘性,同時大量吸引流量客戶,增加對于銀行支付方式的選擇,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盈利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具有不斷創新的特性,因此需要商業銀行加大投入研究創新更加快捷、方便、高效、完全的支付方式是重要戰略抓手。第一,拓展銀行支付渠道。拓寬服務渠道要求銀行服務普及各類個人及單位客戶,挖掘潛在用戶。第二,拓展移動支付業務,提高銀行支付供給能力。大力發展移動支付,向第三方支付平臺學習,增加市場份額占有量。移動支付是未來零售支付市場的主導方向。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自身在賬戶資源和渠道控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布局移動支付產業鏈。
四、結語
當前在互聯網金融加速發展的環境之下,傳統銀行業的支付結算方式正在接受著沖擊與考驗,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增加自身市場份額及競爭力是關乎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實現支付環境的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陳崛峰,虞鵬飛.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的影響研究[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16,32(04):102-110.
[2]高文舉.互聯網金融對貨幣的影響及第三方支付對支付方式的變化[J].經濟研究導刊,2017(33).
[3]邱勛.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和啟示[J].金融創新,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