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摘要:改革就是為了打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舊體制而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體制,新體制建立的關鍵還是要靠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文就新形勢下職教管理工作如何適應養護運行機制改革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關鍵詞:新形勢;職工教育;改革
近幾年,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己成為公路部門改革的焦點,公路養護走市場化的道路已是大勢所趨。如何積極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提高隊伍素質,轉變職工觀念,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抓住歷史機遇,迎接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全力以赴推進公路事業的大發展,是擺在我們職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新形勢對職工教育的要求
(一)市場競爭要求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公路養護管理由計劃經濟逐步走向市場經濟,實現公路養護公司化,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市場競爭比任何時候都激烈,企事業單位在市場競爭中要站穩腳跟,取得優勢,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覺地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多年來,公路部門由于“大鍋飯”、“鐵飯碗”等弊端,單位內部缺乏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職工技術能力和操作能力普遇較低。
(二)人事制度改革對職工教育的要求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事業單位用人機制不靈活、效率不高、實際上的身份終身制等弊端制約著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對事業單位改革和人才教育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積極開展各類形式的職工培訓。
(三)分配制度改革對職工教育工作的要求
為了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分配制度,目前,在許多企事業單位中正積極推行崗位績效工資,這對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鍋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現行的崗位等級工資向崗位的績效工資轉換,必須加強職工培訓和考核,在保證絕大多數職工工資收入不降的基礎上,將各類職工之間的差別定量化,切實把培訓、考核、待遇結合起來。著重解決好職工技術等級和工資等級脫節的問題,使其技術水平與技能工資相吻合,為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
二、職工教育要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
針對當前公路職工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病,面對競爭、面對改革、面對市場,符合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措施是養護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公路部門保持發展活力加快發展的動力保障。
(一)要進一步加強職工的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公路建設的新型人才
主要是通過鼓勵職工自學,組織職工參加崗位培訓,委派職工外出深造等途徑,培養人才。特別要注意培養既懂專業,又要懂管理的公路建設實用人才,調整知識結構和層次。要增加對普通職工進行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培訓的機會,尤其要注意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能培訓,使他們盡可能地掌握多種技能,實現一專多能
(二)適時開展各種短期適應性培訓
隨著養護運行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各個領域都會不斷出新問題和新的科技成果。生產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和普及,需要人們盡快更新知識、接受新的信息,這一切都要求職工教育要適時開展各種短期適應性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改變單純的理論講授,要采用課堂教學、實際演練、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現場模擬、研討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給原本具備一定素質的管理人員、科技人員、養護生產骨干以更新知識和不斷提高的機會,讓他們盡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為職工自學成才提高良好的機遇
由于社會和歷史的原因,公路養護部門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論資排輩,按工齡拿工資的機制。公路養管部門要建立人才檔案,對養路職工的德、能、勤、績進行認真考核,對那些職業道德品質高,專業技術過硬,在公路養管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工人要破格提升級別,營造一種刻苦鉆研科學文化和養護知識,熟練養護技術,積極進取的養護工作氛圍,從而,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在公路養管工作的實踐中得到最充分的驗證。
(四)加大對一些緊缺專業或工種的培訓
職工培訓教育從根本上說是為了適應養護生產的需要,是為了解決實際生產和工作中的問題。職工教育的著眼點應放在緊缺專業或工種的培訓中,如道橋專業、計算機專業、導游專業,公路測量工、公路試驗工、公路鉆探工、汽車檢測工等。我們要有計劃地培訓這方面的人才,以提高公路施工能力和路域經濟的發展。
三、強化考核、完善機制,真正推動職工素質的不斷提高
目前,我們的職工教育機制還很不健全,單位還未將職工培訓教育的管理與考核、升遷、加薪、獎懲等人事決策適當掛鉤。而強化職教管理,提高職工素質,關鍵還在于機制的完善與有效運作。
一個單位要形成有利的發展機制,關鍵要促成“育人”與“用人”的一體化,建立職工下崗、培訓、競爭上崗的環流機制,單位應對所有崗位均實行公開招聘,使“上崗靠競爭,競爭靠技能”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觀念貫徹單位用人制度的始終。同時,人勞與教育部門要真正做到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完全按機制辦事,促使職工變壓力為動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技術、鉆研業務,為自己保崗、競崗和獲得更高的福利待遇而不斷提高素質,從而有效推進單位職工主動提高自身素質。
總之,面對日新月異的改革發展形勢和前進中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新考驗,只要我們能振奮精神,更新觀念,抓住機遇,乘“市”而上,加大職工教育自身改革的力度,理順和健全人事、勞資、教育、培訓、使用、考核一體化的管理體系,盡快主動適應和服務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走向市場的需要,把公路職工教育與公路系統的深化養護運行機制改革緊密聯系在一起,職工教育就能為公路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秀濤.適應改革形勢 加強職工教育不斷提高企業整體素質[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22):184-186.
[2]高原.關于企業職工教育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繼續教育,2003(06):46-47.